不说话,可以“看”懂一个人吗?

的人擅长舌灿莲花,有的人喜欢装聋作哑,面对花言巧语,我们如何能看出对方的真实意图?面对惜字如金的人,我们又该怎样怎么揣测对方不动声色下的暗涌深意?

我们平常想要观察了解一个人,多是透过对方的一言一行,如果这“言”不由衷了,我们还能否探知对方的真实意图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只要你能读懂那些不用言语表达的话——

人际距离

一般情况,当两人之间的气氛友善、亲密时会选择较小的交往距离,而人们希望让他人觉得自己友善时,也会选择较小距离。因此我们可以从对方选择的距离来判断他人对我们的态度。

所谓“亲疏有别”也可用在人和人不同关系对应的距离上,研究发现,不同的距离可以大致判断四种不同的关系:

  • 一臂以内(0-45 cm)的接触距离可称为“亲密接触”,多出现于交谈双方关系非常密切的场合,比如说夫妻、情人之间。在此距离上双方均可感知到对方的气味、呼吸、体温等私密感觉信息。

  • 而朋友、熟人或亲戚之间往来一般会在两臂之内(45-120cm)的私人距离

  • 再往远处拉就是一般的社交、工作关系(120-360cm),以及互不干涉(360-750cm)的陌生人了。

值得一提的是,距离偏好存在文化差异,相比之下,美国人与他人交往时会选择较大的距离,而拉丁美洲和阿拉伯人则偏好较小的距离,不注意这点的话很容易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哦。

身体姿势

每个人身体的不同姿势都是在向外传递着不同信息,通常情况下,只要观察他人的身体移动姿势,就能正确推测他人的思想和语言——

  • 当人们所持态度是配合、接纳时可能会在谈话时身体前倾,坐在椅子边缘;全身放松、双手打开等。

  • 当人们紧张时会表现出坐立不安;以手掩口;绞扭双手;玩弄手边物件、弄出声响等。

  • 当人们缺乏安全感时可能会不时捏弄自己的皮肤;咬笔杆、手指甲;拇指交互绕动等。

  • 当人们处于警觉、防卫状态时可能会双臂交叉于胸前;笑时紧闭双唇;下巴紧缩;说话时眼睛看地上;双手紧握等。

身体语言被正确解读的前提是观察者双方有相同(或了解对方)的背景和文化,否则很容易造成误解。就表示「友谊、信任」这一点,北美的方式是握手、日本人会鞠躬、东南亚国家则是合掌。

目光接触

我们总说“眉目传情”,可想交换眼波的重要性。当我们对一个人的态度是「喜欢」时,眼神通常会停留在对方身上,微笑且注视良久;而当你「不喜欢」时,则会不自觉注视他处,语气平板,甚至身体也会转向他处。

通常人们交谈时会保持一定的目光接触,因为缺少目光接触会让人觉得你对他、或者对这场谈话不感兴趣。当然,人们避免目光接触也分很多其他情况,比如当你想要告诉他人一个坏消息时,比如你认为自己处于困境不希望成为注视焦点时,就没必要跟人眼对眼了。

从眼神到表情、从姿态到声音、从手势到距离,相比语言,我们的身体更像是招摇的显示屏,无时无刻都会写满真实心情,不用怀疑,那些你说不出口的话啊,其实早就被身体“出卖”了,只看有心人有没有发现咯。


33IQ,在线思维训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