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为什么轻易地投降曹魏,逃亡不行吗?

用坚毅不拨的精神,去忍受降临在别人身上的灾难,那是最容易不过的事。

——毛姆

在读三国后期刘禅投降魏国大将邓艾时,看到很多人慷慨激昂地发表着大义凛然的观点,要求刘禅坚持抵抗,不能投降。

要按古代天子死社稷的约定,以身殉国等等,站在道德的高点指点别人果然无比的理直气壮。

我蓦然想到毛姆这句话,这个英国佬是多么地了解人性啊!

魏元皇帝景元四年,曹魏大将钟会、邓艾、诸葛绪等率领十几万大军,分多路大举伐蜀。

按当时魏国的实际掌权者晋国公司马昭的分析,“蜀国多年一直扰乱边界,一个小国经这么多年的折腾,早就民疲国弱了。

现在大军征讨,拿下蜀国,易如反掌。

大家都说不可伐蜀,只有钟会说可以打。一个人临事如果怕了,则智慧勇气全消失,硬逼着他上战场,正好让敌人痛击而已。钟会有胆有谋,此去必灭蜀国。”

的确如司马昭所言,蜀国这阶段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基本处于崩溃的边缘,就差最后一击。

魏军一路猛攻,攻下汉中,拿下阳平关,继续向前推进。蜀军连连败退,但阵线还不是大乱,其大将姜维、廖化、张翼等收缩防守,依靠剑阁的险要地型坚守不出。

这时情况对蜀国非常不妙,但蜀道难是天下闻名的,姜维的乌龟战术很有效,钟会在正面进攻毫无办法,粮草又告急,也有退兵的意思了。

不料邓艾献奇计说:“敌人被我军多次打击,现在已没有什么战斗力了。这时候退兵,则前功尽弃。”

他率领自己的部下,向阴平小道出发,在没人的山谷翻山越岭,凿山开路,硬是从大山中闯出一条路,绕过了险峻的剑阁,到达了蜀军的后方。一举拿下江油城后,在绵竹打败蜀汉最后一次抵抗,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战死,蜀人大败,魏军直逼蜀人的老巢成都。

这支出现在蜀军后方的军队,彻底摧毁了蜀国人心理上的防线,蜀汉军民斗志全无,成都城里是一日数惊,草木皆兵。老百姓都往大山里跑。

蜀汉后主刘禅面临着选择,一是逃跑,是逃往南方还是投奔东吴,二是投降,三是玉石俱焚抵抗到全军覆灭。

大臣谯周,一直以来担任刘禅的老师。

这时候站出来讲话,他建议投降。

往南方逃?那儿是那些被诸葛亮打趴下的南蛮孟获们的地盘,当年归顺就不大服气,现在危险了到他们那儿去,轻了挤兑你,重了搞死你!

投奔东吴?寄人篱下,不得不低头。况且魏国迟早会吞并吴国,这是大势所趋,难道到时候再投降一次?

“再辱之耻何与一辱?”并且真的要跑,早就要做好计划,现在敌人就在城下,人心已乱,变生不测危险就大了。

有人说,要是邓艾不受降怎么办?

谯周说:“现在东吴还在那儿,魏人一定会做好榜样工作的。不但受降,还一定以礼相待。”

接着比较让人讨厌地拍胸脯,“如果魏人不裂土封陛下,我谯周亲自到洛阳,用大义相争!”

书呆子劲头十足。不过前面的分析还是有理,大伙儿全都赞成这个意见。

刘禅同意投降,派人去邓艾营中送降书。

倒是刘禅的儿子北地王刘谌很有骨气,说:“怎么能投降?真的山穷水尽,也要父子君臣背水一战,和国家共存亡。”

刘禅已经听不进这种建议了。刘谌跑到爷爷刘备庙里大哭一场,杀了老婆孩子,然后自杀,算对得起刘备。

邓艾接到降书,大喜,马上写了封表扬回信,同意投降,保证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刘禅带领文武百官,把自己绑了,抬着棺材,到邓艾军门。

邓艾为刘禅解去绳子,让人烧了棺材。果然以礼相见,并命令部下不得虏掠财物,让成都人继续从事旧业。

按照东汉传统,拜刘禅骠骑将军。至此,从刘备称帝算起,蜀汉政权经四十二年运作,拉上了帷幕,告别历史舞台。

刘禅投降了,但蜀国的战事还没有完。

在前方的姜维等人得到诸葛瞻在绵竹被魏军打败的消息,都不知道刘禅在哪儿。急忙回军向成都,走到半路,碰到刘禅使者,接到领导:“放下武器,停止抵抗。”的命令,将士们都呆住了。

许多人拔刀砍石,暴跳如雷。但是君王的命令写在那儿,大家只有遵命。

姜维让大部队放下武器,向紧跟在后面的魏军投降,自己和张翼、廖化等人到钟会营中投降。

投降后钟会对蜀汉降将礼遇很高,说姜维比的上魏国名士夏侯玄之类人物,倾心相交。

姜维看出钟会原来是个野心家,现在灭了蜀汉,大权在握,很有自成一家的打算。

姜维立马抓好这个机会,怂恿钟会道:“将军助司马家,从淮南以来,算无遗策。现在又灭蜀大功,功高震主,想学春秋范蠡功成身退吧?”

钟会说:“你说的太远了,我做不到。现在的情况,不会是这种结果。”

姜维加上一句:“另外的结果,将军你的智慧会做到的,无需我多话了。”

钟会明白姜维所指,更加结好姜维等一众蜀汉旧臣。姜维给刘禅写密信,要他忍辱负重,我姜维要让大汉江山危而复安,日月暗而复明。

早些时候钟会用“畏敌不前”的帽子夺去曹魏军另一个大将诸葛绪的兵权。这一回,钟会又用“诬以谋反”的大帽子罪名拿下了邓艾。

这样征蜀各路大军十几万人马全归钟会指挥,谋反之意更加浓重。

不料强中更有强中手,司马昭早已预先准备,给钟会去了封信,借口要防备邓艾。说:“中护军贾充率数万人已在入蜀路上,我率领大军十万在长安,不日可以见面。”

钟会大吃一惊,司马昭名义上说防邓艾,实际明白是针对自己嘛!

他马上动手,召集魏军将领,声称自己有魏国太后的诏书,要起兵废除司马昭!这无疑是个晴天霹雳。

司马氏经司马懿、司马师再到司马昭多年的苦心经营,势力范围已是根深蒂固。

众魏将都没有反对司马氏的心理,一时面面相觑,作声不得。钟会见得不到支持,把众魏将关进办公楼。

不料走漏消息,外面的魏军将士哗变起来。

形势急转直下,魏兵冲进办公楼,放出自己的上级,大家争先恐后去杀钟会。一场大乱,军民死伤无数。钟会、邓艾、姜维一干人全死在乱军中。

直到几天后,贾充军队到达,局势才平静下来。

姜维最后的挣扎也被消灭了,蜀汉复国的希望成为泡影,刘禅只有到洛阳报到的份儿了。一路颠簸到洛阳,又让司马昭设个局给奚落一通。司马昭让人在接待蜀国投降君臣时演奏蜀国的音乐,跳蜀国的歌舞。

众人听到家乡的音乐,而今物是人非,无不怆然泪下,唯刘禅喜笑自若。让司马昭叹息道:“人怎么能这么无情呢!”故意问刘同学,想不想蜀国啊?

刘禅呵呵笑:“这里这么好玩,蜀国有什么好想嘛!”

唯一的贡献是留下了乐不思蜀这一成语。

刘禅投降这件事,西晋的史学界没有批评声。

从中国人最讲究的正统传承来说,如果说以蜀汉为正统,那曹魏就是伪政府,西晋继承的是曹魏的天下,不也是伪政府嘛!所以曹魏消灭蜀汉,在西晋人看来,是统一江山的正道。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就说,刘禅保全性命,益州百姓免于战火,要算是谯周的功劳。

到了东晋,反对声渐渐高调起来,其历史学家孙绰说:“身为一个天子,投降保命,这个是多么深的耻辱!刘备纠正曹魏的篡汉,与之不共戴天。刘禅违背他父亲的意愿,向死敌称臣,完全不是正道!”

另一个历史教授孙盛也说:“刘禅昏庸,谯周贪生怕死,一唱一和,匆匆忙忙就把自己绑起来投降敌人。把这样的坚固城池拱手相让,才会有将士们拨刀砍石头的无奈,这是多么地令人痛心!”

究其原因,在于东晋偏安江南,所处的地位情形和三国时的蜀汉极为相似,这时许多人又都要求以蜀汉为正统,曹魏就是敌人了,正统的政权怎么能投降伪政府嘛!

所以刘禅投降这事儿,又被提出来,用来做典型的反面教材教育忠臣烈士。

此后每到自以为自己是中华的正统传承的政权偏安一角时,都会把刘禅投降这事提出来狠批一通。

?如明清鼎革之际,大明衣冠,受剃发易服之耻。大儒王夫之在痛心疾首之时就大骂谯周:“国家还在,君主还有。这种情况下,谯周散布谣言让人们失去斗志,其实是为司马昭先拿下了益州!不是取悦于老百姓,是取悦于曹魏国!谯周的罪过是上通于天的!”

大义凛然地把谯周骂了个狗血喷头。其实都是以古喻今,用古人的烈酒浇自己心中的块垒。

平心而论,在邓艾攻下绵竹,兵临城下之际,投降是必然趋势,区别只在于投降的话由谁嘴里说出来而已。

刘禅投降时益州的户口情况是:人口九十四万,军队十万二千,公务员四万人。完全是个畸形怪胎。不到百万人口,有这么庞大的军队和公务员队伍。老百姓的负担之重,可想而知。

谯周还是比较客观地承认了蜀汉的不足,面对现实地选择了投降。当然后世的人在用的上的时候,可不管什么情况,先把谯周拎出来痛骂一通再说,完全是坐着说话不腰疼的劲头呵。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米七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