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翼骑兵真的可以直接攻破步兵长矛方阵?

近年来一些人认为,由于翼骑兵的长矛特别长,甚至比步兵长枪更长,因此可以无视步兵长枪方阵的护卫直接冲破。这一观点事实上并不成立。首先,在17世纪60年代前,翼骑兵的长矛是不如瑞典步兵的长枪长的。当时翼骑兵的长矛长度是5米,而瑞典步兵的长枪长度达到了接近6米,后来降低到5.3米。在17世纪60年代后,瑞典人将长枪的长度进一步减到了4.2-4.8米以便于更好的使用,此时翼骑兵长矛的长度才超过瑞典步兵长枪。其次,对于这不到一米的差距,高速冲击的骑兵冲过这段距离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随后翼骑兵仍然会撞上密集的长枪方阵,说这点长度就会成为胜利的压倒性优势,实在勉强。

事实上,波兰翼骑兵对长枪方阵的多数胜利都是在17世纪30年代之前所取得的,而且往往也不是翼骑兵单独战斗的成果。当然,例外并非没有,1605年的基尔霍姆战斗就是一次翼骑兵独立和瑞典长枪方阵战斗并取得的胜利——也是唯一的一次。而且当时的瑞典步兵和古斯塔夫·阿道夫之后的瑞典步兵相差很大,他们没有披甲,装备很差,也没有经过适当的训练。根据当时的记录,波兰翼骑兵对瑞典长枪方阵在多次冲击后,还是冲破了他们。不过对这一胜利,即使当时的波兰人自己也认为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雅古布·索别斯基(扬·索别斯基之父)曾说“未来几百年,人们还会为这一胜利而惊奇,但是仍然未必会真正相信。”尽管有过这样的经历,将这独一无二的胜利当成普遍的存在仍然是轻率的;不过另一方面,尽管独一无二,这一胜利仍然展现出翼骑兵强大的冲击力和战斗力。

根据当时的统计,翼骑兵的战斗中通常不会付出太大的伤亡。根据当时的统计,在战斗后,一个100人的连队通常不会损失(包括伤亡)超过4名同伴和8名同伴,马匹的损失则是人数的两倍。一般来说伤亡主要来自火器,冷兵器造成的伤亡相对较少。这一方面说明翼骑兵战斗力强,另一方面也是和翼骑兵本身往往只作为突击力量,而不大能够长时间缠斗有关。不过也并非绝无仅有,如1654年立陶宛副统帅亚努什·拉齐维乌在什科罗夫(波Szk?ów/俄Шклов,在今白俄罗斯莫吉廖夫州)的战斗中,他的连队损失了超过1/2的兵力。至于失败的战斗,更不可能以这种较低的伤亡收场。战死者一般会被就地掩埋,而对于负伤的同伴,能有条件在自己的连队内进行治疗的并不多,通常需要求助统帅身边的大夫。

整个部队中,只有统帅身边有一两个真正的大夫,他可能是在国外学习过的波兰人,也可能是外国人。他们通常会乘坐大车,或者在两匹马中间拉起来的担架上。伤员回到家乡后,他们还能得到比别人更多的酬劳。至于负伤或者生病的下人们,通常就只能自求多福了。而对于那些活下来的人,在他们最终离开军队时,往往会有所收获。对那些大贵族家中的长子,从军时虽然也是同伴,但他们往往只是在国王、统帅或者大贵族的连队中镀一层金就离开军队,甚至只混个一年半载就走人。而对小贵族、以及大贵族家庭中没什么机会继承家产的幼子,往往会以同伴的身份在军队中服役较长时间,甚至可能成为职业军人,甚至有在军队中服役37年的记录。无论服役年限长短,当他们离开军队回到自己的封地,除了金钱的收获和同乡的尊敬,往往还能在当地当一个不错的小官。不过随着波兰国力的衰弱,这笔回报也逐渐缩水,后来甚至可能根本没有。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作者原廓。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