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败笔不在于艺谋老矣

客观的说,《长城》并不是烂片。但《长城》最大的败笔可能就是请是一波“综艺节目小能手”。

之所以去看了《长城》,首先要感谢的就是那些《长城》的无脑黑和有脑黑。正是看完你们的深度影评,才让我对张导的这部大作产生了足够的好奇心。但是看完《长城》后我却果断由路转粉,甚至想要长篇大论的为《长城》说几句公道话。

我的观点是,《长城》中确实存在着硬伤,但平心而论《长城》不该被黑的那么惨。《长城》真正想要描绘的价值观,可能大多数人没看懂。

先为《长城》鸣个不平吧。

我认为主流长城黑的败笔在于,太希望《长城》闹出个票房笑话。其实,我们只要看看《长城》的简介就可以轻易找到这种幸灾乐祸心理的出发点:

1、发行公司:乐视影业。

对于那些当初没能第一时间买到乐视股票,现在又暗自庆幸的人来说,乐视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每一个杯具都将是喜闻乐见的。什么?你问我为什么?呵呵!

2、导演:张艺谋。

一直以来,张艺谋三个字就是“自来水”,其中原因不再赘述。

3、主演:鹿晗以及他的综艺节目小伙伴们。

不知道为什么有鹿晗就会被黑的朋友,请自行在知乎、百度贴吧及各类社交圈子中寻找答案。

有了这三大因素垫底,接下来要做的事那就简单多了。随便一个懂点电影的资深写手就可以从这部电影里找到可供大书特书的点:剧情简单、逻辑混乱、人设苍白、没有深度、特效呵呵哒、没有处理好”人兽大战“的一切细节...总之,《长城》就是一部要什么没什么,连最基础的打怪升级都没做好的大!烂!片!基于以上观点,得出什么“张艺谋已死”的观点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

但是老谋子作为一个国宝级导演,一个思考者,一个拍出过《卧虎藏龙》、《英雄》、《金陵十三钗》的人性观察者,真的会拍出一部毫无见地的大烂片吗?

我认为,这是看不懂《长城》者,以及对《长城》核心思想视而不见者们的诋毁。

从三个角度说说吧:

一、《长城》的背景设定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群来中国盗取火药配方盗贼偶遇中国古代神兽饕餮和无影禁军的斗争,结果盗贼们被无影禁军之间的信任与牺牲所感动,纷纷加入战斗,中外共同合作抵抗饕餮。

对于这样的剧情,有人戏称为“中外联合打怪兽”、“外国盗贼洗白电影”。客观来说,如果这种“一句话打死一部电影”是中肯的说法,那么在《魔兽世界》、《钢铁侠》、《指环王》美国各种IP侠中,我们均可以找到相同的说法。比如,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科技拯救世界的故事、偷拿外族神奇后的一系列蝴蝶效应...等等。可见,单纯从剧情设定来一竿子拍死《长城》纯属找茬。

二、《长城》的荧幕调性

有人说《长城》的主旋律在于打造一部中式魔幻片,而从特效处理、打怪设定、种族羁绊来看却只能称得上是一部三流魔幻片。

但我认为《长城》其实是一部文化片,魔幻只是它的表达形式。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核心并不是正义与邪恶两大阵营的对抗,而是通过镜头呈现出外国人眼里的中国人:两个外邦人在寻找黑火药的旅途中来到了中国人把守的长城。

在初次相遇中,欧洲人认为中国人是鲁莽,不绅士,千篇一律的。而后,中国人精良的兵器和训练有素的人员配置让两个欧洲人逐渐改观。在中国人和饕餮的第一场战斗中,欧洲人又看到那些明知死路一条,却又义无反顾跳下城墙的女兵。最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信任”改变了那位信奉个人主义的欧洲盗贼。

电影中,欧洲人眼里那些没有力量,身手平庸的中国人,最终改变了人类的命运更改变了他们的价值观。

三、《长城》这部电影的人物塑造

包括很多资深影评大号在内,很多观众普遍认为《长城》缺乏人物个性的描绘。中国综艺界的“半壁江山”集体出马,居然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在无影禁军的若干位将军里,没有一位能算得上是特点鲜明的中式英雄。与这些无存在感的将军相比,两位各有神通的西方雇佣兵兼盗贼显然更加突出。

网友们的不理解和看不懂并非空穴来风,但我却并不认为这是老谋子的失误:从整个影片来看,这些”鲜肉“们的台词非常有限,更不要提彰显个性的场景设计了。我认为,老谋子出于对整部电影的调性把握,根本没想让这些鲜肉们过分的表达自己。进一步推论,老谋子压根就不想让中国人的个体形象在这部电影里得到彰显。

也许有人要问:中国人拍的电影,名字又叫《长城》,不突出我们自己人反而积极刻画两个外国人,这不是有病是什么?

我想,这种”敌强我弱“的设定大概是有所指的。而此情此景,似乎又与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境遇有些相似。

想弄明白这个问题,就要先想清楚一件事:

长城是什么。

只有搞清楚长城是什么,我们才能搞清楚《长城》演的是什么。

长城,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在大部分国人眼里,提起长城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秦始皇,但是长城的雏形其实要追溯到西周时期。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而在秦始皇之后,各朝各代又出于军事目的进行过不同程度的修缮,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同时,长城也是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与其说长城是始皇帝权力与领土的巅峰象征,倒不如说长城是所有中国人通力协作的见证。长城的伟大之处,正是在于承接了一千年以来中国劳动人民的劳动结晶。

我认为《长城》的初衷是拍摄出一部有别于美式个人英雄主义的工业大片。《长城》想要表达的,是一群平凡中国人凝结在一起产生的巨大能量,是东方集体主义与西方个人英雄主义的角逐,更是一种放到当下依然成立的“中国式影响力”。

最终,电影里景甜用一句“他是我们的一员,无影禁军”为全剧一笔点睛。

也许有人认为我的想象力太丰富,丰富到可以用类似的套路溢美于任何烂片。我倒认为自己的想象力再大也大不过写下“张艺谋已死”的那哥们。至少,《长城》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样一部有文化底蕴的工业大片。

话说回来,如果我的以上假设是成立的,那么建立在这套假设上,我们还是可以找出一些《长城》的败笔所在:

一、某些剧情的处理和衔接匪夷所思

客观的说《长城》里很多镜头的处理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比如饕餮莫名其妙的出现在城楼以及前任殿帅的仓促死亡;对饕餮的“人工智能”缺乏一个理性的描述和成长逻辑;兽王的形象和能力完全不像是一个BOSS;共振消失后,无法接收信号的饕餮小兵怎么就变成“石化状态”了...类似小细节数不胜数。

二、鹿晗们“综艺脸”带来的副作用

刘德华、景甜、张涵予、鹿晗、彭于晏、林更新、郑恺、黄轩、陈学冬、王俊凯,单拿出来每个都是红遍半边天的超级大V和综艺节目中的一姐一哥。但是放在《长城》中,这样的全明星阵容却是适得其反。

以我为例:我所在的电影院里,军师刘德华及一干综艺人物的登场,立刻给观众带来了诙谐幽默的气氛;当观众看到鹿晗的舍身炸和回眸惨笑时,几乎全部笑场;当那位贪婪懦弱的皇帝王俊凯出场时,全场又是会心一笑。从剧情设定来看,这几个镜头真正要表达的应该是三种情绪:中国古代军队的肃杀感、小人物的觉醒、暴君的懦弱与无能。如果用一批普通演员去演绎的话,我们必然可以轻易感受到无名小兵自我牺牲的震撼,感受对那位懦弱皇帝的厌恶。

但是很抱歉,当我看到鹿晗回眸杀的时候,我也笑了出来。

显然,让这些综艺脸在镜头前演绎人性当中贪婪喜功、懦弱、勇敢、牺牲、信任的一面,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他们在综艺节目和公众场合的频繁出镜,我们已经习惯了他们的搞怪和生活形态,他们的个人气场和他们所要演绎的这些”无名英雄“严重不匹配。

这并非他们演技不入流,更不是他们不够努力,只怪我们太了解他们了。他们的娱乐形象太深入人心,以至于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已经不能理性的把他们本尊与荧幕角色区分开来。或许,张导在拍摄以前就意识到了中国电影爱好者的挑剔,出于利用粉丝经济兜底票房的想法做了这样的人员安排。可惜,最终观众记住了他们,忘记了《长城》。

三、用“信任”作为核心关键词是否妥当

前文中我已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长城》想表达的是一种中式集体主义。不过,想证明“团结就是力量”可以找来呈现的点和词有很多,张导偏偏选中了“信任”二字。信任是个好词,但是在电影里,对一个差点就要被景甜“一刀砍了的”欧洲人谈信任,是一件非常违和的事情。这就好比让一个自私自利的私企老板在年终表彰大会上跟员工谈情怀。

搁你,你信吗?

话说回来,既然“信任”是全片的核心,那么至少应该给几位中国将军一些镜头,去呈现“信任”的力量吧。单凭让女兵下去送死就想表达“信任”的力量,过于苍白。剧中,这苍白的“信任”又凭什么影响了那位欧洲小伙呢?或许,张导选中这两个字有着自己更深层次的出发点和考量。但是,这部电影显然没有把张导的思路清晰的交代出来。

记得在电影院时,当荧幕角色说出“信任”二字的时候,我就明显感到了周围观众散发出的“不自在”感。的确,在当下的社会大环境下,很难想象有人义正言辞的说出“信任”二字时的场景。

信任?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