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抗战如何变成八年,现今又如何变回十四年

近日教育部下发文件将全国中小学课本中的“八年抗战”说法全部改为“十四年抗战”,随即有很多文章跟进解读“八年”改为“十四年”的意义。

说实话看见这则新闻我并没有什么新鲜感,史学界关于“八年”和“十四年”的争论早不是新鲜事了,而且也早已有了基本共识,全面抗战从1937年七?七事变算起,就是八年。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的则称为局部抗战,主要是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东北的抗日活动,因此严格的讲就是十四年抗日战争。

这早该改了,只不过学术上的进展要体现在教材上需要一个时间差,而在中国这个时间差格外长。


▲九一八事变

(图)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其实这个问题最该引起大家思考的不是八年为什么变成十四年,而是十四年是怎么就变成了八年,这才是吊诡的地方。连日本人都认为侵华战争是从满洲事变(九?一八)开始的,中国人却张口就是八年抗战。(这让我联想到了聂树斌案的真凶,罪犯自己都说杀了四个,判的时候硬要说他只杀了三个。)这难道不奇怪吗?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尽管张学良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但是从那一天起东北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抵抗,从东北人民抵抗日寇算起,就应该是十四年抗战,除非说东北不是中国,或者东北抗日联军的抵抗不算抗战,否则没什么好争论的。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这板上钉钉的十四年是怎么吊诡的变成了八年,八年又怎么变回了十四年。

要弄清这个问题就要先说说东北是不是中国。

这个问题今天看来不需要讨论,东北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抗联艰苦卓绝的斗争也绝对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组成。

但是这个问题在1931年前后还真的就是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在日本看来东北是不是中国?

大家都知道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里面提到日本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看他这个句式就知道日本人实际上也认为东北是中国的一部分,但为了侵占东北,他们泡制了“满蒙非中华论”,大意就是说“满洲”是满族人居住地,满清入关是满人征服了汉人,满洲征服了中华,因此满人和汉人不是一国人,满洲和中华也不是一个国家。所以日本人故意偏要把东北叫做满洲,鼓吹“满洲是满洲人的满洲”。

▲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吉林

第二个问题,在国父中山先生眼里东北是不是中国?我说几个史实大家自己判断。

大家都知道孙中山的十六字纲领,前八个字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这里面就有三个问题:鞑虏是谁?要把他们驱逐到哪去?中华是哪?

鞑虏就是满人,满人是从满洲来的人,而满洲在关外。“驱逐”就是哪来的回哪去,驱逐鞑虏就是让满人回到关外,恢复回来的地方就是中华。这里要注意的是“恢复中华”不是“恢复中国”,“中华”是个文化概念,不是个明确的地理概念,而中国一直就在,不需要恢复。

要驱逐鞑虏才能恢复中华,可见在孙先生看来鞑虏就不是中华人。是“驱逐鞑虏”不是“消灭鞑虏”可见鞑虏被驱逐后自然还要有一块地方,那显然这块地方就不是中华。

有没有别的佐证呢?有的!

孙先生这个八个字不是原创,是照朱元璋抄的,朱元璋是怎实践这八个字的呢?

他驱逐的鞑虏是蒙古人,驱逐到了蒙古人的老家大草原。因此朱元璋只是把元朝赶走了,并没有灭,北元长期与明朝并存,最后是被后金灭掉的。这也能证明所谓“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就是把他们赶回老家,他老家那片地方也不算中华。

还有一个证据,1915年2月5日,为让日本政府的支持他反袁,中山先生与日本签了《中日盟约》,向日本许诺了大量利益,会谈中包括一个内容就是要求日本给他一笔贷款,作为回报他可以在革命胜利之后把东北长期租借给日本。

这条约是孙先生主动来找日本人签的,日本人本来没打算找他说这事,因为他又没实权,说了也不算。日本人先去找的袁世凯,逼袁签一个叫二十一条的东西,课本称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你就能看出来这条件有多苛刻了。

但是人家袁世凯真没签这二十一条,他透过外国顾问把消息捅给西方列强了,列强绝不同意日本把中国独吞了,集体对日施压,这二十一条最后就只签了十二条,真正灭亡中国那几条其实袁世凯没签。

孙先生一看机会来了,他不跟你们签我跟你们签啊,这才有了《中日盟约》这个条约。

但最后这这贷款没成,因为孙先生开的就是个空头支票,反正他说了也不算。而且日本军方不同意这事,他们认为东北是日本军人流血牺牲从俄国人手里抢来的,就应该是日本的,凭什么还要再花钱!


▲《中日盟约》签约现场

翻回来说第三个问题,蒋介石眼里东北是不是中国?

答案是“是,也不是。”

从国家民族角度讲,蒋肯定认为东北是中国。翻蒋的日记(他连嫖妓都写,肯定不是为了美化自己编的)就能看出来他有很强的民族意识,虽然在日本留过学但是非常恨日本人,每写到日本人全写成“倭寇”(这一点跟中山先生不同,中山先生跟日本关系非常好有很多日本朋友。)

1928年东北易帜,中国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这不仅使张学良的威望达到顶点,也使蒋介石的威望得到了巨大提升,他成为了名义上的中国领袖。

从这些方面看无论是历史上还是法律上,东北毫无疑问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另一个事实是:虽然蒋是中国的领袖,但东北却不是蒋的地盘。

这就是党国的复杂之处,看起来到处都是青天白日旗,说它是统一的没问题,但是到处军阀林立各行其是,说它是分裂的也没问题。

正因如此,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问蒋咋办,蒋告诉他你想咋办就咋办。在蒋看来,东北不是我的地盘,反正我顾不上东北,张学良你爱咋办就咋办。

说到这又不得不插一段,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不抵抗真不是蒋介石的命令,张接受采访亲口说了不是蒋命令的,是他自己判断失误。

而且蒋也命令不着张,整个东北华北都是张的地盘,蒋也指挥不了东北军,张要是想打,蒋想拦也拦不住。

后来日本攻锦州,汪精卫求张学良打一下,但张跟中央拿军费,没钱不打。等日本人打热河的时候,西北军都上了,东北军也不打。

东北丢了,蒋的责任在于没有派中央军援助,但张学良可以选择自己去打,东北军没打就撤了这事算不到蒋的头上。


▲张学良,蒋介石

说完了东北是不是中国再来说抗联算不算抗日。

这本来也不用讨论,东北抗联在最艰苦的环境下奋战十四年,拖住几十万关东军,又是反攻东北的先遣队,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牺牲了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等一大批抗日烈士。(当然抗联里知名度最高的是后来的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但是在国民党看来这些事最好提都不要提。

理由很简单,我们想想抗联是些什么人?

九?一八事变后不肯撤走的东北军,东北警察、保安队,自发抵抗的东北人民,还有土匪。早先这些人被称为东北义勇军,后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建为东北抗日联军,再后来又跑到了苏联。

说白了在国民党眼里,抗联是一群抗命的国军士兵,接受了ZhonGong的领导,还跟苏联勾搭到一起,这三股势力都是国民党讨厌的。

综上所述,在嫡系国民党眼中,东北本来就无所谓,在东北抗日的那批人也很讨厌,所以他们就不爱提这事。

还有就是中国人写史从来都是以中央为准,国民党的中央就是蒋,蒋开始抗日就是在1937年,抗战胜利后蒋的威望达到顶峰,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被标榜为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所以前面六年不是他领导的就不提了,因此1945年以后国民党官方宣传口径就是“八年抗战”,八年之说也就口口相传约定俗成了,今天台湾也还是说八年抗战。

那么国民党不提也就算了,东北抗联是共产党领导的,为什么GongChang党也很少提呢?其实这就是个误解了,党一直是高度评价东北抗联历史功绩的,只是过去没有把它宣传到今天这样的程度,所以很多人不知道。


▲抗日战争期间,美军教官伯纳德·赫西指导中国士兵如何使用土制的竹竿机枪支架,用布伦式轻机枪进行防空射击。

过去宣传不足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ZhonGong党史也是以中央为主线的,这无可厚非,当时中央的活动也更为关键,有太多东西值得大书特书的。

抗联主要的活动在1931年到1942年,同时期中央忙着反围剿、长征,后来又积极斡旋西安事变,再后来八路军、新四军开始抗战,书写了一段精彩的历史篇章,自然篇幅要大一点。

而且从党中央的角度看,正式开始抗战也是从西安事变之后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算起来也是八年,因此中央首长们也都习惯说“八年抗战”。

其次,虽然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但当时党中央对他们的关怀还是十分有限的,因为真的顾不上。

党对抗联的领导是通过在东北的分支机构ZhonGong满洲省委。由于东北紧靠苏联,所以同时也受ZhonGong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直接领导。

1931年以后东北就被日本占领了,满洲省委和中央联系就很困难了,到1934年底与中央的联系就彻底断绝了,变成了单独接受共产国际领导了。

1936年撤销了满洲省委,设立哈尔滨特委、南满省委、北满省委、吉东省委,分别领导抗日斗争,实际上这时候就各自为战没有统一指挥了。

后来东北抗联部队陆续退入苏联被苏军“收容”,但苏方希望这些武装为自己所用,因此故意不让抗联与ZhonGong直接联系。

1942年苏军将抗联部队整编为第八十八独立旅,彻底融入苏军编制接受莫斯科指挥了。苏联出兵东北之时,斯大林出于某些原因不希望八十八旅整建制打回东北,因此将其分散编入各部队帮助苏军,进入东北初期苏联方面也一直在阻碍抗联与ZhonGong的直接联系,后来取得联系的时候,当时布置他们到东北工作的王明那一批党中央早已经由于错误路线被批判了。

因此东北抗联确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但是这一拨人跟中央一直以来并不很熟悉,联系长期中断。


▲亲临百团大战的彭德怀

接下来再说说八年又怎么变回十四年的。

第一个原因就是还原历史本身,因为中国抗战的开端就应该从第一批中国人拿起武器抗击侵略开始计算。别人打我,我用左手挡了一下,那就是我在反抗,不能说是我的左手在局部反抗。

第二个原因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让青少年铭记这段历史。

第三个原因说起来稍复杂一点,略有玄机。

抗战后国共双方对各自的贡献看法不一致,国民党认为共产党“游而不击”,GongChan党认为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所以建国初期大陆的史学界对国军抗战的一些成绩研究不足,提的话也就是强调正面战场节节败退。

国民党也不承认共产党抗战,两岸史学界就一直吵,后来让日本人看了笑话才把我们点醒,合着你们中国人都没抗日,那我怎么输了?

证明日本人认为他们只是输给美国没有输给中国完全没错。

前些年两党关系缓和了,对历史的认识也成越来越客观了,大陆史学界对国军抗战的一些研究也就相继出来了,表现国军抗战的影视作品也越来越多了,这么一来就出问题了。

研究来研究去,发现国军正面战场也不是过去说的那么不堪,打得也很艰苦,而且远征军、驻印军出国作战也给国民党抗战成绩加分不少。

关键是正面战场有据可查,史料也比较详实,所以越看成绩越多。

但是GongChan党抗战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敌后战场,今天端一个炮楼明天摸一个岗哨,这种作战形式贡献也很大,牵制了大量日军,但是白纸黑字的史料不好找,敌后战场的胜利是积小胜为大胜,很多都没记录,要是跟国军拼纸面数据这就不公平了。


▲庆祝抗战胜利

今天翻开中学历史教科书,国军正面战场虽然节节败退,但是卢沟桥、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一仗接着一仗。

敌后战场能上教科书的仗也就是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了。

敌后战场的战略意义不体现在大仗上,但是账面上看起来总归还是怪怪的。中国GongChan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是不容争辩的,但是如何才能让人们更明显地读出这种中流砥柱的作用呢?

如果以十四年的时间段来看待这场抗日战争就会发现,早在国民党抗战前六年,ZhonGong领导的抗日武装就已经在抗日了,共产党抗日整整比国民党早了六年。

ZhonGong领导下的东北抗联最多的时候在东北拖住了七十余万日军,为抗战的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无疑是中国GongChan党中流砥柱作用的一个重要体现。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林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