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射座椅,没能拯救“金孔雀”的逃生装置

弹射座椅是现代作战飞机和一些小型民用飞机上必备的保护飞行员生命的航空救生设备。

它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依靠座椅下的动力装置将飞行员弹射出机舱,然后张开降落伞使飞行员安全降落,弹射座椅因战争而发明,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战斗机已在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也时刻面临着地面炮火的严重威胁,一旦飞机被击中,飞行员经常因无法及时逃脱而丧命。

众所周知,培养一个成熟的飞行员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更要付出巨额资金。迫不得已,各国都在飞机上给飞行员配备降落伞。

可这样并不安全,随着飞机速度越来越快,飞行员爬出座舱跳伞日益困难。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战斗机的时速已提高到每小时600公里以上,飞行员跳伞经常有被强风吹倒或被刮撞到飞机尾翼上死亡的情况。

德国当时有强大的空军,但随着战势扩大,飞行员数量却锐减,为此,他们开展了保护飞行员生命的研究。如何在遇险前让飞行员安全地逃离机舱成为重要课题。

▲激烈的空战现场(模拟图)

德国为这个项目投入了巨资,可研究进行了近一年的时间没有任何进展。一日,参与这项研究的一位研究员受命到前线,检验他们前期研制的一种轻型武器的战斗效能。

他亲自参加了一场战斗,想通过实地观察得出更直观的结论。这本是一场阻击战,德军有坚固的掩体,也有纵横交错的战壕,静待着对手来进攻。  

前方送来情报,英军一个连已悄悄摸向这里,德军指挥官发出准备战斗的命令。可不想,他刚下达命令,不远处的掩体突然传出一声巨响,掩体被炸开。这位研究员亲眼看到掩体里几个兵被炸得飞上了天,竟然有七八米高。

原来,这个掩体里放的全部是弹药,可能是自己人操作不当引爆了。这突然发生的一个意外让所有人措手不及,战斗开始后不久,因为弹药补给不上,德军败退下来。  

这场次爆炸让研究员无法忘怀。回到研究所,他首先向大家讲述了战斗的经过,并将掩体里弹药爆炸的惊险一幕详细地向同事们描述了一下。

可就是这样的描述,让一位专家豁然开朗,既然炸药的推力能把几个士兵炸的飞上天,能不能研究一个爆炸装置,当飞行员遇险时引爆它,然后也把飞行员炸出舱呢?他立即把这个想法说给大家,大家都为这个创意惊喜不已,但是用炸药显然不行,万一伤到飞行员怎么办!用其它动力。

不到半天的时间,所有人便统一了思想,开始了用动力将飞行员安全弹出机舱的研究。

1938年,他们实验了橡筋动力的弹射座椅,但未达到实用要求。后来又研制了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的弹射座椅,并装备了德国军用飞机,但性能还不够理想。

于是,他们又回到研制以火药为动力的弹射座椅。他们用亨克尔─289和道尼─335型军用飞机进行试验,将改装后的高射炮药装置在飞机座椅上,利用弹药爆炸的力量将飞行员和座椅一起弹射出机舱。

▲典型的弹射过程

1940年一个晴朗的下午,研究所进行了地面试验,成功地把试验人员从地面的飞机里弹射到空中。后来又经过飞行弹射试验,达到了实用要求,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装备了空军。

战后,以火药为动力的弹射座椅在不断改进,到50年代,已在喷气式飞机上普遍使用。为解决低空救生问题,美、英等国在50年代又相继研制出火箭助推的组合动力弹射座椅。

60年代,为使高空高速飞行中的飞机驾驶员跳伞时免受高速、低温、缺氧等因素的伤害,美、苏两国在弹射座椅的基础上,又首先研制成功密闭和半密闭式的弹射救生系统。

▲飞行员弹射逃生的瞬间(示意图)

据有关资料披露,未来几年内,我国将立足自行研制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飞行员个体防护救生装备,未来研发出新一代生命保障系统,可满足新型战斗机的要求,并且是一套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模块化的装备,适合我国各类运输机(包括军事和民用运输机)、轰炸机、直升机,甚至航天、舰船,陆军的相关兵种(装甲兵、防化兵等),为士兵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