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能在太空中繁衍后代吗?

地球轨道的太空中,现在有两个空间站,它们分别是以美国和俄罗斯为主导的国际空间站,以及我国自己的天宫空间站。

其中国际空间站内共有7名宇航员,分别是3名美国人、2名俄罗斯人、1名法国人和1名日本人,我国空间站内有3名航天员,两男一女,分别是翟志刚,叶光富和王亚平,这3名航天员的任务时长为180天,所以他们也将成为第一批在太空中度过春节的中国人,天舟系列货运飞船也把饺子送上去了。

但这次我们要聊的不是空间站,而是未来长时间太空生活中一个不得不面对,也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往小了说,它关系到宇航员们的心理健康,往大了说,它关系到整个人类文明未来在太空时代的存亡。

它就是在太空中繁衍后代的问题

虽然现在宇航员们在空间站内生活一段时间后都会再回到地球,但考虑到未来的载人登陆火星和更远的深空探测,不出意外的,几十年后的新一代宇航员们将要在太空生活数年时间才行,而且在此期间始终处于漫漫航程,与地球方面的通讯延迟也会越来越大,宇航员们将成为人类中最孤独的那批人。

在封闭又无人,或者人很少的环境中,宇航员们的心理和生理问题是很应该被重视的,长时间的限制和克制并不能带来什么,反而有可能危害宇航员们的健康。

未来的太空生存,其实更应该向太空生活方面过渡,毕竟对于一项时长数年的远距离载人探测任务来说,狭小的飞船就是宇航员们的家。

作为地球上最了解太空的机构,NASA其实很早就研究过宇航员们在太空中的生理问题,并且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他们认为,宇航员们在太空繁衍后代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微重力环境,所以只要给飞船或者大型空间站加上人造重力,让宇航员们能像在地球上一样脚踏实地,那么就能在太空生活中还原在地球上的过程。

而且他们还指出,早在21世纪初国际空间站组装的时候,就考虑过要发射对接一个大型重力模拟仓,基本原理是让这个模拟仓转起来,用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来模拟重力,只不过这个模拟仓太大了,当时的航天飞机运不上去,所以这一计划才搁浅了。

但用离心力来模拟重力,其实给人的感觉并不是很真实,因为小型模拟仓转起来后,内部宇航员很容易就能感觉到自己是在一个小舱段里,进而就会产生眩晕的感觉,给人的心理感受就好像轮子里的仓鼠一样。

一言蔽之,如果重力模拟仓的体积太小,那么就不会产生世界感,宇航员们也就无法从心理上真正接受这种“人造重力”。

只有太空城一样的人造设施,才能用离心力来模拟重力,因为它都内部容积足够大,大到让内部生活的人感觉不到太空城在自转,就像我们在地球上感觉不到地球在自转一样,只能通过日月交替来侧面认识。

所以未来宇航员们的太空生活,估计还得停留在微重力环境中,相应的一系列活动也只能在失重环境下进行。

NASA现在在研究的冬眠技术,或者说长时间睡眠技术,更是想让宇航员们直接在太空中睡上几个月甚至几年,醒来直接到达目标星球,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空间用来放置科研设备,而且还不用担心宇航员们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