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喜鹊窝不怕风吹雨淋?

喜鹊与乌鸦是近亲,同属于雀形目,鸦科。鸦科是高度进化的物种,乌鸦投石取水,喜鹊搭窝,不惧风雪,可以抵挡8级大风,你难以从中抽取出任何一根树枝,人类也难以模仿,然而喜鹊根本不需要窝,只是为了繁殖后代。

鸟窝并非喜鹊的家

喜鹊和大多数鸟类一样,“以天为席,以地为床”,鸟巢只是幼雏的“婴儿床”。鸟类一般有两种羽毛,外层可防水,因此高尔基的《海燕》中有了那句“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鸟类腺体还会分泌出大量油脂,覆盖在外层羽毛上能起到隔水的作用。因此,鸟类经常啄自己的羽毛,实际上是在梳理油脂,让其分布更均匀。

除了“防水服”,鸟类里面还“穿着”绒毛状的羽绒服,主要作用是保温。南极寒冷,企鹅就是依靠厚厚的绒羽抗寒。下海捕食依靠“防水服”保证绒羽的干燥,从而减缓冰冷的海水带走身体的热量。

有了这一套装备,喜鹊可以直接站在树枝上睡。不过,幼鸟的羽翼尚未丰满,无法抵御风雨,所以母鸡会张开翅膀给小鸡遮风挡雨,喜鹊则通过筑巢哺育后代。

喜鹊搭窝是门艺术

喜鹊是杂食动物,谷物、昆虫、小型爬行动物、两栖动物来者不拒,与人类农作与生活有一定的交集。因此常在田野、村庄附近的树木、电线杆上搭窝。

老话常说: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较高的位置可以防潮,较低可以抗风,越高处树木摆动幅度越大。当然也不可能搭到地上,需要具备防止猫、蛇等动物“偷蛋”的功能。

大多数鸟类的鸟巢是露天的,当雨水来临成鸟要快速飞回来展开翅膀保护幼鸟。古时候都是独门独院,大户人家的屋檐更高、更宽,斜角更大,屋檐更容易遮风挡雨,因此有了“燕子不进苦寒门”,而喜鹊巢却是带“屋顶”的。

喜鹊一般雌雄共同营巢,通常力气活归雄喜鹊,比如外出搬树枝,雌喜鹊负责编织。共同筑巢的过程有助于刺激喜鹊的性生理活动,促进雌喜鹊体内卵细胞成熟。

远看喜鹊窝乱糟糟的,实际内部极为精巧,可分为两层。较长较粗的树枝穿插编织“外墙”,树枝长短不一,甚至有时候掺杂铁丝、晾衣架等,但编织的核心就是把内部围球形,内嵌有大量树叶、杂草、泥土就像我们混凝土外墙。内层则用较短、较细的树枝,同时在窝内底部铺上柔软的纤维、兽毛、羽毛、苔藓等物质用来保暖与防撞。

喜鹊的窝可以抵抗8级大风,人类难以模仿。看着不大,实际树木密度极高,光是树枝都能达到30~40斤。树枝之间互相搭扣,相互咬合,特别是地基,充分利用树枝的重心和结节,与树杈横搭进行咬合固定,任何一根树枝都难以直接抽出来,即使整个扔地上也不会散架。

喜鹊窝只有一个侧面的出口就像我们的“入户门”。门的方向是背风、背雨的,因此雨雪刮不进来。鸟窝的盖顶结构类似于房檐可以让雨水淌向两边,所以喜鹊窝不怕雨。

整个营巢过程需要4个月,一般在三月份开始产卵。孵化期18天左右,雏鸟破壳的时间与“食物”的繁殖时间吻合,丰盛的食物有促于雏鸟快速发育。一个月后,也就是在5月份,幼鸟翅膀硬了,一家子便会抛弃巢穴,直接生活在树上。

喜鹊窝是鸟中“豪宅”,当喜鹊弃窝,麻雀等留鸟会争抢入住,甚至大打出手。这些窝只需要简单的修整就可以年年使用。

鸟类的繁衍

生存与繁衍是动物的本能,但并非所有鸟类都会搭窝。精明的杜鹃(布谷鸟)会偷梁换柱,把卵产在其他鸟窝中,并把原本的卵推出去一个两个,让其他鸟类来孕育自己的孩子。

南极洲附近的麦夸里岛是灰头信天翁的繁殖基地,它们在海边的悬崖峭壁上筑巢,它们外出捕食时,幼鸟独自呆在巢中,肆虐的海风经常会把雏鸟刮出鸟巢,然而信天翁只认鸟巢不认幼崽,哪怕幼鸟就在巢边,它们都置诺罔闻,好像在说“出了这个窝你就不是我的宝宝了”。幼雏只有使出浑身解数爬回鸟巢才能重新获得“父母得爱”,很多信天翁幼雏都死在了巢边。

小岛不远处的企鹅妈妈经过几个月的不吃不喝终于把蛋生下来,转身走向海边洗澡、觅食,雄企鹅赶紧走过来利用脚把蛋垫起来,藏在肚皮中进行孵化。

神奇的大自然中,鸟类都在用自己的方法为后代遮风挡雨,喜鹊搭窝是一代代祖先为了延续后代,演化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