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可以遗传吗?孩子的智商和父母谁的关系更大?

我们曾以为人类的命运都被写在星辰里,现在知道了,原来我们的命运都在基因里-詹姆斯·沃森

詹姆斯·沃森是著名的分子生物科学家,又被称为“DNA之父”,1953年和克里克共同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这项发现和量子力学、相对论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三大科学发现。我们的身高、体重、肤色等等性状都是由基因决定,这是早起科学家的普遍看法。

但是随着发展科学家认为生命的种种特性不仅仅完全由基因控制,成长环境也起到了辅助的作用。而智商更是如此,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它有很多综合性的参考因素,智商可以进行遗传,但是基因并不是绝对因素。

第一个孩子会遗传父母谁的智商?这个问题就变得比较复杂了,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这样的案例:一对夫妻双方都是博士高学历,但是他们的孩子在小学开始就科科不及格。还有出身农村贫困的学子,10年寒窗最后金榜题名。

其实这些都是比较极端的案例,非常聪明的父母,但是他们的孩子成绩低毫不出众,那么孩子真的遗传了父母的高智商吗?其实这是显而易见的,只要智商和基因有关,那就是可以遗传的。孩子会得到父亲的22条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X或者Y,同时得到母亲的22条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X。

有特定的“聪明基因”吗?

这是很多人包括科学家都持有的疑问,每个人DNA中都拥有30亿对碱基,其中99.5%的DNA碱基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差异性是由剩下0.5%碱基体现出来的。

2018年《自然》期刊上曾出现一篇研究论文,它是由荷兰一个科学家团队主导的。这些科学家通过对26万多人的研究总结,最后筛选出可能和智力有关的基因,也就是所谓的“聪明基因”,一共有1016个。它们单独的的影响可能是微弱的,就像是各司其职,每个基因仅控制非常小的一部分性状,但是共同作用就有意义了。

其实对于一个人的智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基因是前提,就像是一块好铁不用经历特别多的锤炼就会打造出好的工具,但是一块杂质较多的铁如果经过很多的锤炼最终也可以成才。可以说基因的作用自然是存在的,但并不能看成是百分百的绝对性因素,后期成长中的环境因素也占据重要作用,但是目前科学家并无法确定出那些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现在可以确认智商是可以遗传的,但是遗传的系数有待考证,例如科学家曾针对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进行过大数据统计,得出结论:同卵双胞胎的智力相关系数大约可以达到0.75,而异卵双胞胎的智力相关系数不到0.5。

孩子的智商是遗传至父亲,还是遗传至母亲?

目前我们已经很明确智力和遗传基因有关同时也受到后天成长环境的影响,但是孩子的智力到底是和父亲有关还是和母亲有关?孩子的智商和父母都有关系,但它们的相关系数不可能都是0.5,必然某一方的影响会更大一些。

目前普遍认为母亲对于孩子的智商影响更大,例如美国科学家曾针对2000组家庭进行智商数据统计对比,最后发现母亲和孩子智商相关性要高一些,可以达到0.443。而父亲和孩子智商的相关性要低一些,但也达到0.441。可以看到两者之间有差别,但是差别很小。

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个统计结果可能是正确的。人体有22对常染色体加上一对性染色体,科学家通过基因测序发现,X染色体上的基因更多的是在大脑中进行表达,这个比例要高于Y染色体,科学家认为就是因为这个差异性孩子的智商跟母亲的相关性要更大。

当然目前关于这个结论并没有充分的证据,主要都是通过统计学的调查方式来得出的,具体内在因素如何可能还有待考证。

说在最后

基因的对于智商的作用我们是无法干预的,生来就是如此无法改变,但是可以通过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来达到更好结果,例如正确的教育方式、好的学习习惯、优良的学习环境等等。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