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偷袭中途岛行动,为什么成公开的秘密?

1942年4月,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策划攻击中途岛的方案,终于在“杜立特空袭”后获得批准。然而,这份原本可以加重打击美国的计划,在山本与军令部、陆军和海军的扯皮中白白浪费了近半年。现在实施,最佳时机已经错失。

尼米兹也一样,就在他根据准确的情报,以及对太平洋战场的战略预判,决定将目标定在中途岛时,也受到上级的质疑,甚至是无端的干涉。面对这样的局面,沉着冷静的尼米兹一面巧妙“搪塞”,一面“我行我素”的调遣兵力,积极备战。

山本的进攻计划,无密可保。

尽管攻击中途岛的方案获批推迟了近半年,但山本还是由衷地感到高兴,毕竟在与上级和陆军的争执中,他赢得了胜利。高兴之余,他决定亲自率队进攻中途岛,再度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然而,他所做的一切,都被尼米兹掌握得一清二楚。

首先,从方案获批到行动开始,留给联合舰队准备的时间只有40天,作为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只剩下仓促了。调兵、准备物资的电文满天飞,却无一例外地被罗切福特的“H”站悉数获取和破译。山本的进攻计划,完全被美军掌握。

其次,日军上下普遍存在的“胜利病”,全然没有偷袭珍珠港时的保密意识和警惕。作战计划被广泛散发,甚至发到了非参战部队;军官们在酒馆、茶楼公开讨论方案,就连理发师都知道“马上要打大仗了”,惊得前来理发的军官目瞪口呆。

与偷袭珍珠港的秘密集结、小心谨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吴港的军舰大摇大摆地自由进出,有的舰队在出发前竟然毫不顾忌通知邮电部门:“6月中旬以后,将本队所有邮件的地址改为中途岛”。这么混乱的场面,能保住秘密才是真见鬼了。

更夸张的是,山本为了此次作战,集中了包括4艘主力航母、3艘轻型航母在内的200多艘舰船,这几乎是联合舰队的全部家当,参战舰船的甲板面积加起来比中途岛面积还大,仅此一战消耗的燃油,就相当于日本和平时期一年的消耗量。

这可是山本亲自编剧、导演并亲自担任主演,31位将官出演的一场大戏。看来,他不仅对这场战役有很大的把握,而且想实现更高的人生巅峰。与之相反的是,尼米兹一面悄悄地收拢部队,一面紧锣密鼓地做着各项准备,这场战役他输不起。

尼米兹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1942年5月珊瑚海海战,对尼米兹来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尽管从损失看日军略占上风,但迫使对方2艘主力航母不能参加中途岛战役,增加了获胜的筹码。同时,罗切福特的密码破译被证明是有效的,这更增加了他打败日本海军的信心。

在尼米兹看来,日军在中太平洋的所有行动都绕不开中途岛,即使他们想要对珍珠港下手,也必须首先拔掉这颗钉子。再加上,罗切福特巧妙设计,以“中途岛海水净化器已坏”,证明了日军将要进攻的地名代号“AF”——就是中途岛。

目标已明确,尼米兹决定倾其所有增援中途岛,但阻力不小。首先,其上级金上将认定日本海军的主力依然在南太平洋,不仅不同意他的方案,反而要求哈尔西的2艘航母到珊瑚海海域巡弋。聪明的尼米兹借日本人之手,改变了金上将的想法。

其次,华盛顿方面一直担心日本进攻中途岛只是一个幌子,其真正的目标应该是珍珠港,而后是美国西海岸。尽管这些观点不能左右尼米兹,但他必须要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好在华盛顿高层经过解释虽然将信将疑,但不再干涉他的行动。

更麻烦的是,陆军将领不愿意为海军“做嫁衣”,以日军很可能再次攻击夏威夷珍珠港为由,拒绝尼米兹使用陆军航空兵。陆军将领的做法还得到了马歇尔的支持,他也认为,“杜立特空袭”后,珍珠港作为日军报复打击的目标,将首当其冲。

日军将要进攻的阿留申岛,尼米兹认为其防御价值不大,但其毕竟是美国领土的一部分,一旦失守,舆论的谴责就够他“喝一壶”了。于是,他下令成立北太平洋舰队,派出一些老旧的巡洋舰加强该岛的防务。也就是说,该做的样子还要做。

面对种种的“麻烦事”,尼米兹深感“压力山大”。而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多,他多少也有一丝犹豫,一旦自己判断错误,后果将不堪设想,甚至比其好友金梅尔的下场更惨。但尼米兹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冷静而清醒得出的判断,绝不动摇。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