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在蜇人后自己会死亡?为什么会这么愚蠢的防御机制?

小时候,对大自然的一切都很好奇。无论是天上飞的蜜蜂蝴蝶还是地上跑的蚂蚁蟋蟀,亦或是水里游的青蛙小蝌蚪,都想捉来玩玩。

但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经常玩弄小昆虫免不了要受到人家的反击,小编曾经就被蜜蜂给蜇过。

不知道为什么,好几次被蛰的都是脑袋,但还好是后脑勺,不是脸上,否则真的是要“蛰肿脸充胖子”了。

不幸被蜜蜂蛰中的我们可能会想,蜜蜂一定是大获全胜,出了口恶气凯旋归去了吧,但事实是,它不久后就会死去。

依靠毒刺成功击退了敌人,自己不久后却要丧命,这些蜜蜂简直就是敢死队!蜜蜂为什么会有这种防御机制,其中有什么奥秘呢?

分工明确的社会性种群

我们都知道蜜蜂会蜇人,但并不是所有的蜜蜂都会蜇人,具备蜇人能力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蜜蜂。

在蜜蜂这个大家族中存在着不同“阶级”的蜂种,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分工。

一个蜜蜂群体一般由几千到几万只蜜蜂组成,其中有一只蜂王和少量雄蜂,剩下的都是工蜂。

蜂王顾名思义就是蜂群中的领袖,但它并不是雄性,而是蜂群中唯一一只可以正常产卵的雌蜂。

正是因为只有蜂王可正常生育,所以它是蜂群中绝大多数蜜蜂的母亲,因此蜂王又被称为蜂后或母蜂。

母蜂是蜂群中寿命最长的,通常情况下可以活3-5年。

雄蜂的作用就是与蜂王交配,繁衍蜂群后代,除此之外,它没有其他事情可做了。当然,吃喝是少不了的。而且,它的食量还挺大。

工蜂是蜂群中数量最多的,也是最忙碌的。它们不仅要照顾整个蜂群的饮食起居,还要担负所有的保安工作。

可见,工蜂在蜂群中的地位是非常卑微的。

更可怜的是,它们连最基本的生育能力都没有。

独特的生殖方式

蜂王是雌性,雄蜂是雄性,那工蜂是雌性还是雄性还是雌雄都有呢?

其实,所有的工蜂都是雌性。

在有性生殖中,雌性的卵子和雄性的精子必须结合成受精卵才能发育成胚胎,进而发育成新的个体。

而这种生殖方式也是我们最熟悉的,因为包括人类在内的绝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是采用这种生殖方式。

但在蜜蜂中并不是这样,蜂后产生的卵子即使不与精子结合也能发育成完整个体,而这些个体就是雄蜂。

是的,雄蜂是由蜂王产生的卵子发育而成,它们只继承了蜂王的遗传物质,换句话说,它们是没有父亲的。

与雄蜂产生的精子结合后,则会发育成雌性幼蜂,但幼蜂也并不是天生的发育成工蜂或母蜂,这取决于它们吃什么食物。

如果幼蜂孵化出来后连吃5天的蜂王浆,那它们会发育的很快,大约16天后就能长成具有生殖能力的蜂王。

如果幼蜂只吃两三天的蜂王浆以及其他蜂群吃剩的东西,那发育则会相对变慢,大概21天后长成成虫,而且它们会失去生育能力。

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幼年雌蜂该吃什么东西,完全根据蜂群的需要来定。

蜇人的其实是工蜂

上面说过,并不是所有的蜜蜂都具备蜇人能力,更具体的说应该是,只有雌蜂(蜂王和工蜂)才有“毒针”。

我们所说的蜜蜂的“毒针”其实叫“螫(shì)针”。蜂王和工蜂的腹部都长有螫针。

螫针由一根背刺针和两根腹刺针组成,并且与毒腺和内脏相连,腹部刺针的末端还长有许多小倒钩。

工蜂肩负保卫家园的责任,所以它是会经常使用螫针来自卫的,但蜂王的螫针只在竞争王位时使用。

再说,蜂王除了在与雄蜂交配的时候才出去一次以外,其余时间都是待在蜂巢的。它并没有多少蜇人的机会。

所以,我们遇到的蜇人的蜜蜂都是工蜂,也就是没有生育能力的雌蜂。

自杀式自卫值得吗?

工蜂在蜇人后为什么自己也会死亡?

这是因为当蜜蜂蜇人时,螫针末端的小倒钩会勾在人的皮肤上,而当蜜蜂试图飞走时,螫针会连同内脏一起被拉出体外。没有了内脏的蜜蜂自然就活不久了。

我们可能会认为蜜蜂这种防御方式进化的太失败了,杀敌八百自损全部真的值得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

首先,蜜蜂的螫针本来就不是为了蜇人而存在的,它们要对付的是其他昆虫,比如胡蜂这类,当它们去蛰这类昆虫时螫针会很容易地拔出来,这样的话自然就不会让自己有生命危险了。

其次,我们是以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这个标准去衡量工蜂的蜇人行为的,但于工蜂而言,可能并不存在个体意识这种东西,它们自身的存在就是为了保护整个蜂群。

就算蜇人后自己死亡了,也是正确而且值得的,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损伤。就像你去单挑敌人最后大获全胜,但是手掌擦破了些皮。

最后

生物界的一些行为,远非人类想象的那么简单,但同时也非人类想象的那么复杂。

它们不能说话,人类并不知道它们在想什么。或者,它们什么也没想,只是人类自作多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