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进化过程中丢失了“丁丁骨”,是退化还是新的繁殖策略?

这是人类进化中的秘密,很多生物学家都追寻探讨过这个问题,但都没有得出令所有人信服的结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为何会丢失了“丁丁骨”?

此前曾有两位美国学者从另外的一个角度阐述了这个问题,他们这篇研究论文发表在《美国医学遗传学》杂志上,大体意思是指亚当和夏娃的圣经故事中,用的并非是肋骨,而是亚当的“丁丁”骨,这也导致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丢失了隐私部位的那根骨头。

上边就是这篇论文的封面截图,当然对于这样的结论大部分人都感觉很有意思,但并没有实际意义。那么为什么人类必须要拥有这根骨头哪?难道就不能是远古时期就不存在?

其实还真的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把它给弄丢了,当然也不仅仅是人类,在灵长类大家庭中和我们同病相怜的还有蜘蛛猴,在生物学分类上是灵长目-蜘蛛猴科-蜘蛛猴属下的成员,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共有7种蜘蛛猴,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中。

还有现今地球上和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黑猩猩,在大约600万年前它们和人类的祖先分道扬镳,它们的“丁丁骨”虽然存在,但是已经非常短了,科学家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也将失去这“大自然的馈赠”。

地球上大部分灵长目和食肉目动物都拥有这根小骨头,它们的形状大小完全不一,但是功能却完全一致,就是为了时刻在线,随时随地的就进入“交配状态”,这大大增加了种群繁殖后代的效率,科学家认为这根小小的骨头甚至可以追溯至1亿年前。

奇形怪状长短不一的丁丁骨

推测之一:基因突变导致“丁丁骨”直接消失

这种推测干净利落,不需要思考太多的可能性,因为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日常的生活环境中就有很多容易引起基因突变的不利因素,例如生病了去医院拍摄的一些X光片,就有明确体型孕妇止步。

主要就是因为腹中的胎儿在快速的发育中,细胞的分裂复制速度很快,细胞的分类伴随着基因的复制,就很容易受到不利环境影响导致碱基对的缺失、错位、重叠等等因素。

那么远古人类如果因为某些特殊的环境刺激,导致基因发生了变异,最终丁丁骨不在显现,那么也只能被迫地接受这个结果,失去了帮助丁丁随时保持坚硬的骨头,却变成了容易出现问题的“水泵原理结构”。

从目前科学家的研究来看,这种情况完全是可能发生的,因为科学家通过对比人类以及和我们亲缘关系较近的黑猩猩、在进化之路上灭绝的尼安德特人等之间的基因上的一些差异性,现代人类在丢失了很多方面的基因。

推测之二:直立行走,大脑进化带来的后果之一

这也是人类和其它大部分物种之间本质的区别,在进化的过程中我们的祖先因为某些原因从树上下来开始了直立行走,这样解放了双手,使双手可以进行更加精细化的工作。并且逐渐的依赖于发明制作工具,同时使用工具处理各种难题。

那么直立行走给我们也带来了很大的“危机”,因为我们把人体上最脆弱的一些部分都正面暴露出来,例如柔软的腹部以及重要的隐私部位,那么时刻准备着的丁丁骨可能就会成为最薄弱的一点,很容易受到伤害。

推测之三:“性选择”的存在,让人类的“丁丁骨”逐渐的退化掉了

什么是性选择?只要记住一点,那就是雄性个体的生殖细胞相对来说是过剩的,和雌性生殖细胞下相比较就比较“廉价”,在这个基础先一般都是雄性为了得到交配的机会和同性之间有竞争的关系,在哪些方面竞争哪?

那就是“投其所好”,雌性个体喜欢哪种性状,那么就自然更多地去选择这类个体,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类性状的雄性个体会得到更多的繁衍后代机会,长久以往就被选择下来。最典型的就是一些鸟类,通常都是雄性个体光鲜亮丽,而雌性个体其貌不扬,这就是“性选择”的结果。

那么人类丁丁骨的消失,是如何被选择下来的哪?

在远古时期人类老祖宗有丁丁骨的时候,大家的水准其实都一致,无论是体弱多病还是身体强壮的个体,那么就无法判断出优势个体。因此在选择上就给广大男性同胞增加了一点难度,逐渐的退化掉先天的优势丁丁骨,大家都脱掉“华丽的外衣”,最后比拼一下硬实力。

推测之四:人类专一的繁殖策略,导致这根骨头的消失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又到了动物们交配的季节,大部分物种都有着鲜明的发情期和繁殖期,但是人类却完全不同,几乎是一年四季任何时间都可以怀宝宝。

这里就要提到“隐藏排卵期”,有的时候连女性自己都会忘掉这个时间,就更不要指望男性同胞们记住这个了。科学家认为“隐藏排卵期”的出现,也是人类趋向于一夫一妻制的推动力。

前边已经提到了,丁丁骨的特殊作用,帮助演唱交配的时间,和交配效率,那么这样就避免了“喜当爹”情况的发生。但是一夫一妻制的逐渐发展,已经不再需要丁丁骨了,逐渐的就退化掉了。

总结

当然目前这些都只是单纯的推测,“丁丁骨”消失的具体机制目前在科学上尚没有确定的结论,当然这也并算不上进化的优势,最多就是适应生存环境的一种策略吧!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