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有“板甲”?耗费百斤闽铁打造的全铁甲,不贵还能防弓箭火铳

▲现代人画的全铁甲

明代的《武备要略》中记载了一种特殊的甲,叫做全铁甲。这甲特殊在哪呢,就是它勉强算是中国最接近板甲的铠甲了。在明朝中后期的时候,西欧人已经普及使用板甲,和一般的锁甲或札甲相比,板甲的防护力和舒适性都比较好。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明朝人一直没有学会使用板甲,不过虽然没学会,但铠甲的设计思路都是相同的,明朝人也曾尝试着制作一些甲片较大的铠甲,比如武备要略中的这个全铁甲,就是其中翘楚了。

这个全铁甲,又叫黑漆铁甲,根据作者的描述,这种甲不仅防护力好,弓箭和火铳都很难打穿,除了防护好,这甲还便宜,只要是十一二两银子,和当时不少动辄数十两银子的铠甲相比,实在是太经济了。不过,在这里作者可能是道听途说,或者故意混淆视听,按照明代记载,当时的铠甲只要四两银子,这里所谓的数十两,那除非是将领特制的优秀铠甲,否则便肯定是吃回扣了。从书中描述的,数十两的铠甲的特征是 “薄铜细穿,只图美观”来看,这种甲应该是当时的某种仪仗甲。

全铁甲使用上好的闽铁打成,每幅甲要用一百斤之多,不过这一百斤并不是说甲就重一百斤,因为在打制的过程中是有损耗的。炼制时,可以用木炭也可以用煤炭,如果用煤炭,四五担就够了,如果用木炭,就要十几担,总体来说,炼的越久,铁质就越好。除了铁料之外,制造全铁甲的材料还包括蓝棉布二疋,棉线四两,蓝绒绳四两,优质生漆六两到八两。和中国传统的札甲不同,全铁甲的甲片都是大型方片,甲片打好后,两面都要用生漆刷过一遍,阴干后,甲片的内里都要装上用双层蓝棉布制成的衬里,甲片边缘处需要包上一寸左右的包边,包边便是衬里延长而成。全铁甲的甲片彼此搭交半寸,在接缝的地方,还要再加上二寸的纳布。

全铁甲由头盔,身甲,腿裙,臂甲组成。全铁甲的头盔有两种,一种是专门定制的,脑袋多大盔多大,用一块铁板一体打成,但是这种成本太高,你给士兵发头盔,不可能一个人一个人去量头围,因此就出现了第二种,即通用款,这种盔由活动的两块盔片连接而成,上面穿系有绳索,戴在头上时就跟戴头巾差不多,脑袋小就收紧点,脑袋大就松点,十分灵活。无论是哪种头盔,戴在头上之前,都必须先在头上套上纺织物制成的盔帽,避免粗糙的盔片擦伤头皮。

全铁甲的头盔还配有两个特殊部件,一个是铁质的面具,一个是半月形的护喉甲。基本上来说,除了手脚,全铁甲算是把整个人的身体都防护起来了。并且相对于明朝常见的各种札甲或布面甲,全铁甲使用大型甲片,理论上说防护性能更好。不过虽然理论先进,实际上这种甲并没有装备军队,现代人也只能在兵书上看到它的记载,倒是西南的少数民族,有一些使用大块铁板制成的铠甲,与全铁甲有一定相似之处,可见不管是哪里的人,大家的思路都是相通的呀。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滚滚,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