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的选,那我要做个好人

之前我们发布了《别考虑选生化环材了》,有读者朋友提供了另一种思路:不少人并不是可以随便挑选有前途的专业的。

这一点提示了我,而且确实有研究表明,教育的阶层分化作用不仅体现在受教育层次机会的不同上,还体现在专业资格作为优势阶层进行社会排斥的制度设计上。

那项研究里专业类型的划分较为粗略,专业划分为7类:人文社科类,包括马哲科社、文史哲、人口社会政治等学科;管理服务类,包括管理科学、法律、外语、服务等应用学科;财经类;理科类,包括数、理、化、天、地、生等学科;工科类,包括机械工程等应用学科;医药类;其他,包括军事、体育、艺术、农林等。

这么分类很粗糙,不过平均收入还能看出差别来。从研究提供的以图表来看,把财经类去掉后的人文社科类专业最不赚钱。

☉数据来源:家庭背景、专业选择与收入回报——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的实证研究

研究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3和2008两期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农业劳动者的子代最主要集聚在人文社科类专业,而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办事人员的子代主要汇集在财经和工科类专业,一般技术工人和体力工人的子代则主要集聚于管理服务和工科类专业。14岁前居住在农村的人主要集聚在人文社科类专业,而居住在城镇的人主要聚集在财经和管理服务类专业。

做出这样的选择,其实也是不同阶层的任趋利避害的结果。

首先是经济条件,一些学费较高的专业会让很多经济实力较差的家庭难以支付,进而使得其子代退缩,选择一些学费较低的专业。相反,家庭出身较好的子代,则因其家庭有较强的经济能力,则不会因为学费退缩。

还有是选择空间的区别。家庭背景较好的人受益于家庭良好的社会、经济、文化资源,对职业前景的视野更广;另一方面,由于其本身拥有的入学机会更多,选择面广,家庭的支付能力更强,所以在选择选择中考虑更多的是专业前景以及该专业未来的预期收益。

对于家庭出身较差的人来说,他们面临着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少、进入优质高校机会少的境地,所以他们在选择专业时需要考虑自己就读某大学某专业的成功可能性,为了避免因选择竞争比较激烈的热门专业而带来的可能被淘汰的风险,出于理性考虑而选择竞争性不那么激烈的基础理论性专业,以保证被录取的较高可能性。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要比学什么更重要。

事实很残酷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人在专业选择中的空间越大。

评论区就有读者朋友气不过,说就是不应该给生化环材泼脏水,话术么还是老一套,大意是把人都给劝退了这行业就没人发展,就在世界竞争中落后了。

不过这套话术着眼于行业发展,却没有想过,行业发展真需要那么多人入这一行吗?入这一行的都是心甘情愿的吗?他们待遇究竟怎么样呢?

从不同家庭背景的人做出的选择来看,绝大多数人都还是为自己考虑的,但凡有的选,自然选前途更好的专业,未来收益更高的专业。

上面引述的这项研究专业分类还是太粗糙了,这里还是贴一下国家统计局2018年各行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吧,这些数据更详细一点。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我们劝退的是不知道怎么选了自己的专业,也因此感到痛苦的那些人,生化环材里这样的可为数不少,而且生化环材的技能迁移性不强,毕业后不搞学术前途堪忧,搞学术名额有限而且挺苦。

如果对这些有着充分认识,还想踏入以上领域,那无论如何是劝退不了的。不过这些人我也想劝他们好歹学学编程,编程可迁移性好,如果后悔了还能有后手,而且走上科研道路编程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参考文献

杨帅,孙明.家庭背景、专业选择与收入回报--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的实证研究.西北人口,2020,41(2):52-66.

本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