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马利接任司令,如何否定“死对头”奥金莱克?

1942年初的北非战场,英军败得一塌糊涂。蒙哥马利的“死对头”奥金莱克,被隆美尔打得狼狈不堪,不仅狂退500公里,而且还丢失了北非军事重镇——托卜鲁克城。一下子威胁到英国“陆上生命交通线”的安全,丘吉尔又考虑换将了。

这次,布鲁克极力推荐蒙哥马利,在他看来,一方面,在最近10万人参加的军事演习中,他的进攻战术效果显著;另一方面,作为部队训练的行家,不断撤退的英军,需要他这样的人去整顿。当然,从老朋友的角度讲,应该给他表现的机会。

但丘吉尔似乎对蒙哥马利并不放心,决定任命亚历山大担任中东司令部总司令;让沉稳、老练的戈特,担任第8集团军司令;而蒙哥马利接任第1集团军司令,负责盟军登陆北非的“火炬行动”。当然,布鲁克对首相的任命也不好再说什么。

也许是“老天爷”的安排,就该蒙哥马利到北非。就在他前往伦敦赴命的途中,突然接到陆军部的命令,原任命取消,改去埃及指挥第8集团军。原来,戈特乘坐的运输机遭德机拦截,机毁人亡。这是紧急情况下,丘吉尔等人的权宜之计。

尽管情况突然,但蒙哥马利十分高兴。一是,非洲广袤的土地上,适合自己的大规模进攻理论的实践,以攻对攻,大有作为;二是按照“先欧后亚”战略,北非战场是盟军最关注的战场,一旦取得胜利,将对自己的军事生涯产生重大影响。

更让他感到高兴的是,能和亚历山大继续合作。两人从敦刻尔克撤退开始,就一同作战,并且在治军、新武器条件下的战术变革,有着极为相同的观点。不过,作为蒙哥马利曾经的学生,这次再次成为他的上级,多少让他内心感到酸溜溜的。

不管怎么说,能再次上战场还是让蒙哥马利十分兴奋。他简单收拾了行装,将唯一的儿子寄养在朋友家,并以防万一地留下了遗嘱后前往非洲。丘吉尔等人尽管对这项任命仍有顾虑,但当时英军中能堪当大任的将领,似乎也只有蒙哥马利了。

初到北非的蒙哥马利,否定奥金莱克的一切命令。

1942年8月,蒙哥马利穿着一套沙漠军服,向“死对头”奥金莱克报到。因败仗而懊丧不已的奥金莱克,强打精神接见了他,并以现任的口吻介绍了自己的作战计划。按照这个计划,第8集团军将继续撤退,蒙哥马利对此不以为然。

但让蒙哥马利和亚历山大着急的是,奥金莱克迟迟不移交指挥权。没有办法,蒙哥马利只好私下找到自己曾经的学生、现任第8集团军副参谋长哈定少将,让其将分散各地的力量集中起来,组建一个装甲军,作为集团军的预备队以防不测。

更让蒙哥马利“皱眉头”的是,第8集团军司令部一片狼藉,士兵与军官们三五成群地在露天吃饭,苍蝇成群乱飞,连餐厅帐篷都没有支起,分明是随时准备撤退的节奏。蒙哥马利忍无可忍,决定不顾奥金莱克的颜面,他必须有所行动。

首先,召集全体参谋人员开会。在会议上将奥金莱克制定的撤退命令全部取消,部队原地设防,与“非洲军团”决一死战,“不能在这里生存,就在这里死去”。并将司令部迁往海边,不仅空气清新而卫生,而且还能与空军司令部的人并肩工作。

其次,授权整个司令部的管理、协调工作,全部交由集团军参谋长负责,其发布的任何命令,部队都应立刻贯彻执行。而他另组建一个小型指挥部,只负责打仗。一番安排后,他的乐观情绪和战斗精神很快传遍全军,这对稳定军心至关重要。

更紧要的是,对中、高级军官进行遴选。不到一个月,他从国内抽调或采取晋升的方式,补充了一大批少壮军官,甚至连军长都换了3个,就连一向支持他的亚历山大也看不下去了,劝其稍微顾忌一下影响,不要太张扬,蒙哥马利这才罢手。

根据情报显示,德军的战略意图是在高加索地区,以及在北非进攻开罗,最终会师印度洋。也就是说,隆美尔不可能撤退,一定会进攻,无论时间早晚。蒙哥马利决定做好充分准备,固守阿拉曼一线,以逸待劳,待拼耗差不多时,再全线反击。

或许是阿拉曼战役意义重大,或许是对蒙哥马利不放心,丘吉尔亲自来到前线了解情况,对他的方案表示赞同。尽管蒙哥马利并不是他心目中的理想人选,但事后证明,合适的不一定是对的,只要用对人就是好的。蒙哥马利的运气确实不错。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蒙哥马利传》

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