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马利为什么主动从军长降为师长,回原部队?

敦刻尔克撤退,预示着英法联军在法国战役的全面失败,再一次显示了德军闪击战的威力。尽管蒙哥马利踌躇满志地要与德军较量一番,但现实是40万联军在10天内被包围,不得不撤往英国,他的第3师甚至连摆开架势的机会都没有。

虽然蒙哥马利火线升为军长,并将第2军“全须全尾”带回英国,但郁闷至极的心情,让他对英军的现行体制大为恼火。同时,建立装甲部队的构想,以及新的战术原则需要进行实践检验。他决定放弃军长职务,坚持回到老部队。

第3师是他的“福地”,蒙哥马利看得更远。

敦刻尔克撤退,成功撤回33.5万部队,伦敦到处欢歌笑语,撤退在英国人眼里居然成了胜利。但在军人眼里,这其实是“奇耻大辱”,输了就是输了, “没有一场胜利是靠撤退获得的”。就在部队整编之际,蒙哥马利提出回第3师。

首先,撤退让联军丢掉了全部的重装备,甚至枪支都很短缺,撤回的几十万大军,包括第2 军都面临着重新整编的局面。在蒙哥马利看来,与其带战斗力不强的第2军,等着被裁撤,不如回到王牌部队的第3师,反倒不会被打散。

其次,第3师作为英军中“王牌中的王牌”,是优先获得好装备,优先接受战役任务的部队,这是蒙哥马利最看重的地方。也就是说,在这支部队更容易做出成绩,更容易“出彩”,正所谓“以退为进”,出风头、争取晋升仍是他的梦想。

更重要的是,法国战役中,德军的闪击战威力,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认定坦克将是未来战场的“陆地之王”,陆军的发展方向就是机械化。这种改革从自己熟悉的部队开始更具优势,并能很快形成战斗力,这在战时期间是很有必要的。

果然不出所料,英国政府准备重组远征军,再次奔赴法国作战。但全国能集中的车辆、火炮仅够装备一个师,蒙哥马利的第3师被选中,他十分高兴。更让其高兴的是,远征军司令由他的老上级、老朋友布鲁克担任,他对这次出征充满信心。

然而,面对凶狠的德军,“不争气”的法军无力招架,巴黎成为“不设防城市”,法国投降。换句话说,英国远征军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第3师也只好开赴布莱顿海滩,构筑防御工事进行反登陆准备。不管怎么说,蒙哥马利重返第3师是对的。

他对部队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与奥金莱克成为死对头。

从军长主动降为师长,让蒙哥马利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但其似乎并不关心这些,他与全体军官对法国战役进行总结,并形成长达25页《1940年5月英国远征军在法、比作战的重要经验教训》的备忘录,并首次提出德军实力优于英军。

第3师被动员起来,在沙滩挖战壕和反坦克壕,昔日美丽的海边花园被挖得坑坑洼洼,并将一切有碍射界的建筑全部炸掉。附近居民意见很大,但向来“不讲理”的蒙哥马利根本不理会这些。不久,一条长达几十公里的抗登陆防御带建成。

作为王牌部队的第3师,另一个好处就是能够见到“大人物”。这天,新任首相丘吉尔来到该师,蒙哥马利安排了一场抗登陆演习,俩人对当前局势交换了意见,丘吉尔不仅将第3师作为总预备队,实施机动防御,而且晋升蒙哥马利为中将。

同时,被任命为第5军军长,该军原任军长奥金莱克,出任南方军区司令,成了蒙哥马利的顶头上司。按理说,两人曾是奎达参谋学院的同事,彼此十分熟悉,在工作上应该更加相互配合、支持。谁知,从他上任的第一天起,就矛盾不断。

一是,蒙哥马利上任第一天,即完成了对第5军的编成和人事大调整,按照机动防御的思想,对部队进行改编,并撤免原先的军官,换上了从第3师带过来的一套班子。尤其让奥金莱克记恨的是,他事先并未请示南方军区司令,更没有备案。

二是,在第5军,有些营长年龄高达63岁,就连排长都有55岁,这能有什么战斗力?蒙哥马利开始对军官进行调整,超龄的一律退休或撤换,全部换上年轻的军官。这么大动静的人事调整,依然未请示奥金莱克,军官们怨声载道。

更关键的是,蒙哥马利对其原部队这么折腾,分明是针对奥金莱克,否定前任的战术理念。不管他有没有“私心”,但没有给上级留面子是不争的事实。从此,俩人成了死对头,直到奥金莱克调任驻印英军总司令,他们的冲突暂告一段落。

未完待续,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蒙哥马利传》

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