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德奥战俘在中国

“一战”德奥战俘在中国

1916年12月30日,黑龙江省议会就中东铁路爆炸事件向黑龙江省省长毕桂芳发布务必交涉令,里面有如下记述:“即如现在德粤(奥)俘虏潜逃来江者日多一日,在我百方保护,设法供给。”

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正打得难分难解,然而北洋政府虽然参加了协约国,但是并没有真正派出军队参战。黑龙江省距离欧陆战场万里之遥,中国军队同德奥等同盟国未直接交战。那么这些德奥战俘从何而来?又为何要我们来保护?

德奥战俘从何而来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因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在萨拉热窝被刺杀,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一战”刚开始,段祺瑞政府就对德国占领的青岛实施陆地封锁,德国本想将山东青岛势力范围还给中国,北洋政府迫于日本的威胁不敢接收。德国在青岛势力只得向协约国阵营中的日本投降,德国在远东的战俘大都被日本收容。而据最新公布的《中华民国八年俘虏起居写真集》(1919年中国“俘虏情报局”编印),其中少部分军事人员逃了出来,要求中国予以收容。

1917年8月14日,段祺瑞政府正式对德、奥宣战。根据国际公法惯例,一切在华德奥籍人士均被视为“敌侨”或“敌俘”,由中国官方对其实行拘留或收容。其中作为“敌侨”的平民大都被集中遣离中国,而作为军人的“敌俘”则一律被集中拘留,关入“战俘收容所”。在“一战”期间,中国有管理德奥战俘收容所7个,包括北京3所,南京1所,吉林1所,黑龙江2所,总共关押了1060名德奥战俘。

除此之外,在黑龙江和吉林省也收留了数量可观的德奥战俘。这批战俘不是从山东青岛脱逃的,也不是中国俘虏的在华德奥军事人员,而是来自俄国西伯利亚的战俘营,他们大部分是零星逃到中国,也有的是十月革命后,被日本干涉军俘虏,后转到中国的。

据俄国公布数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共拘押约230万战俘,主要来自匈牙利、奥地利、德国、波兰、捷克、意大利、斯洛伐克等国,其中约210万人是德国、奥匈帝国军人。德奥战俘被派往西伯利亚、远东和突厥斯坦。最初,俄罗斯当局计划将战俘安置在远离主要城市的地区,以及鄂木斯克和伊尔库茨克军区。然而,由于战俘人数众多,缺乏安置营地,第一批战俘不得不直接安置在西伯利亚城市,如伊尔库茨克、鄂木斯克、托木斯克、秋明、哈巴罗夫斯克、赤塔、车里雅宾斯克等。1914年9月,第一批战俘抵达该地区。到1917年1月1日,鄂木斯克军区约有20万人,伊尔库茨克军区约13.5万名战俘。据俄军总参谋部称,截至1917年9月1日,约257000名战俘分布在鄂木斯克、伊尔库茨克和普里阿穆爾军区。

由于远东地区天寒地冻,生活环境甚差,俄国人对西伯利亚和滨海地区的战俘收容所管理较为粗放,常有战俘逃入黑龙江、吉林。比如俄国阿穆尔省所拘留的德奥俘虏,从1914年11月中旬有奥人三人,“由双城子逃走,经华官助其逃往他处”。1915年1月,吉林省东宁县(今黑龙江省)有一些冻伤严重的德国战俘从绥芬河入境。东宁县一面给予伙食,一面请示应如何回应俄方。吉林巡按使孟恩远指令:“德俘即入我界,应照中立惯例由县看护,不能交给俄方,并且命令东宁县将该德俘等冻疮速为治疗,加以相当待遇,同时缜密看守,勿令逃亡。”到1915年3月,又有多名德奥俘虏逃入吉林。

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也收到俄国驻华公使关于逃俘问题的照会,俄国要求中国“请贵政府注意转饬各该地方官遵守中立”。1915年3月,俄国阿穆尔省来使向东北的中国行政官员索讨逃出战俘营的德奥战俘。另一方面,德国奉天总领事也得到在俄战俘逃到中国境内的消息,他要求中国将战俘护送到奉天,且无理强调“一则日中东铁路不能认为是俄国领土,再则日如再不送定,以全力抵抗”。

黑龙江地方当局对此事颇为担忧,不知道以后“欧战”停息后,该如何交涉,如何对待,其结果“殊属可虑”。最后,由于逃入黑吉两省的德奥俘虏越来越多,黑吉两省地方政府要求北京外交部委派懂德俄两国语言的军官协助办理。

1916年的中国,“际兹共和复活,民气膨涨”,面对沙俄对逃跑德奥战俘的索要,中国政府断然拒绝。因为按海牙公约逃跑的战俘不在拘留的范围内,沙俄无权向中国索要逃跑到中国的战俘。而按国际法中立国义务,中国政府对于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滨海地区越境跑过来的德奥战俘给予了人道主义待遇和保护。

战俘收容所的真实生活

据资料显示,第一批逃进中国的德奥战俘衣衫破烂,满身冻疮,中国政府还特别接济伙食、延医整治,虽然仍不得自由,但是战俘的健康情况已经比在俄国战俘营中好多了。

随着逃俘不断增多,为了便于管理,1916年10月,吉林设置了战俘收容所,1917年3月、1918年9月,黑龙江海伦和齐齐哈尔分别设置战俘收容所。

黑龙江省两个德奥战俘收容所共收容532名俘虏,占当时中国收容德奥战俘的一半以上,战俘的住宿、饮食、医疗卫生也得到了充分保障。

据一名德国战俘后来回忆说,自己在西伯利亚的战俘生活是“衣裳污秽,百人一室,其苦楚情形不堪重述。而在华则居室既宽,器用亦备,且能各占卧堂,以图安睡”。

一战期间的中国刚刚摆脱帝制,腐朽的封建制度还在寻机复辟,各派政治势力争权夺利,民众苦不堪言。中国能在极度苦难时期设立德奥战俘收容所,在国际上赢得声誉。从历史遗留照片看,当时德奥战俘在黑龙江省龙江、海伦战俘收容所得到了极为人道的待遇,他们吃住条件优越,各种文体活动丰富,甚至组织了足球队、网球队,搞起了艺术创作。

作者:陈文龙

来源:《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