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颠空战的关键,为什么是德军误炸伦敦?

自德国实施“海狮计划”以来,对英国本土所有的军事设施,和军工厂都炸了个遍,甚至对有些机场和雷达站进行三番五次地轰炸。为了诱惑更多的英国战斗机,德军更是将伦敦郊区的军事设施,作为打击目标,却唯独禁止轰炸伦敦,这是为什么?

禁止轰炸伦敦的命令来自德国元首。首先,在他写的《我的奋斗》一书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那就是坚决的消灭法国,并将苏联沦为其殖民地。也就是说,在其战略规划中并没有称霸全球的想法,只是逼迫英国和谈,分享陆地和海洋霸权。

但他一厢情愿的想法,却遭到了英国人的拒绝,或者说他根本不了解英国人的野心和战略观。恼羞成怒的德国元首,决定实施“海狮计划”,让英国人领略一下德军的强大,并在压力下与德国和谈,不炸伦敦是为了留出和谈的余地。

其次,参加过一战的德国元首,十分清楚两线作战是德军失败的原因。争取与英国和谈,是为了避免德军进攻苏联时“重蹈覆辙”;而全面轰炸不包括伦敦,就是做出“引而不发”的姿态,即使不求和,也会让英国忌惮德军的实力,避免两线作战。

更重要的是,收买人心。禁止袭击民用目标和伦敦,主要是将民众与政府隔开,通过强有力的军事打击,使生活窘迫的英国民众迁怒于政府,并向其施压与德国和谈。一旦轰炸伦敦,会增加民众对德军的仇恨度,更加坚定与德军抗战的决心。

但一些德国空军将领却不认同,他们主张对伦敦实施轰炸,认为只有恐怖性轰炸,才能瓦解平民的斗志,并使英国人走向谈判桌。戈林反问这些将领:“柏林人会向恐怖轰炸屈服吗?”从这点看,戈林与德国元首的看法一致,伦敦不能炸。

经过一个多月的轰炸,双方都精疲力尽、损失惨重,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能获得胜利。特别是英国人,尽管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但飞行员连续作战,不仅疲惫不堪,而且人数越打越少。空军司令道丁上将期盼道:“哪怕休整一周也好啊”。

他甚至希望德军能够轰炸伦敦,这是为什么?

1940年8月,德军加大了对英国本土的轰炸,英军战斗机飞行员不畏强敌、坚韧不拔地投入战斗,已经没日没夜的连续作战40多天,而不断减少的飞行员数量,让道丁和丘吉尔等人看到了危险,他们甚至期盼德军,能够轰炸伦敦。

一是,德军轰炸伦敦意味着,其军事打击的方向,由控制制空权转向打击英国人的士气上。从某种角度看,转移了德军针对英国皇家空军的打击,给了他们难得喘息、休整的机会,可以收拢飞行员、维修雷达站等,养精蓄锐以利再战。

二是,对德国的民用设施和柏林进行轰炸,可以让一向对自己军事自信的德国人,尝尝挨炸的滋味,对打击其信心和士气很有好处。但碍于战争的“规矩”和“正义性”,英国不可能首先轰炸对手的民用目标,除非德国先轰炸伦敦。

当然,一旦英国“明目张胆”的轰炸柏林,将彻底激怒德国人,德军一定会“变本加厉”的报复,但复仇的对象一定是民用设施,而不是军事目标,从而加快英国皇家空军的恢复和壮大,对抗击德军的进攻更加有利。他们的期盼能实现吗?

丘吉尔甚至每天站在院子仰望天空,希望能掉下一两枚德军炸弹。也许是感动了上天,一天夜里,两架德军轰炸机迷路、掉队后,误入伦敦上空,遭到猛烈的防空炮火阻击,为了尽快突出火力网,他们将笨重的炸弹丢下,慌忙向法国海岸飞去。

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些炸弹正好落在伦敦的市中心。得知消息的德国元首大为恼火,要求严惩这两架冒失的飞行员。尽管德方一再声明是误炸,但丘吉尔怎会放过“师出有名”的机会呢?他当即决定,对柏林进行报复性轰炸。

这是战争开始以来,英国皇家空军第一次轰炸德国首都。尽管规模不大,效果有限,但让毫无准备的德国人大为震惊。因为戈林曾信誓旦旦地向全体德国人保证,英国人的飞机绝不可能飞到柏林。但眼前的一切,戈林只有“自己打自己脸”了。

更让戈林狼狈不堪的是,英国似乎没有收手的意思,接连二三对柏林进行轰炸。德国元首再也坐不住了,他命令空军采取报复行动:“我们将把他们的城市夷为平地……当英国空军扔下3000公斤炸弹时,我们将扔下30万公斤炸弹……”。

就这样,德国元首犯下一个,影响大不列颠空战全局的关键性错误。要知道,此时英国皇家空军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如果德军再坚持一下,将彻底改变二战的走向。但历史没有如果,英国赢在最后,关键还是抵抗侵略的决心和民众的支持。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不列颠空战》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