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上下都不看好“海狮计划”,为什么还要实施?

1940年7月,面对强硬的英国,德国决定实施“海狮计划”。按照计划,25万德国陆军乘坐驳船、拖船和运输船,在英国南部320公里的海岸线,进行抢滩作业;占领英国后,将所有17至45岁的男子拘禁起来,运往欧洲大陆。

该计划一出台,在德军内部立刻出现“赞成”和反对两种声音。海军总司令雷德尔的反对声是最大的一个,在他看来,渡海和渡河作战根本就是两回事,面对波涛汹涌、长约40公里的英吉利海峡,另有英国皇家海军严阵以待,渡海战役必败。

与之相反的是,陆军将领们纷纷“赞同”这个方案,表示一定全力以赴、确保胜利,但希望在登陆之前,由空军先获得海峡制空权,并完全摧毁英国的空中力量。也就是说,在没有取得制空权的情况下,陆军将不进行渡海战役。

原来,这些陆军将领们也不同意,这个几乎是“送命”的计划,但考虑到德国元首一贯的自以为是,如果反对,那么对自己和部队都没有好处;直接将“球”扔给好大喜功的戈林,既有了退路,又不得罪上级。看来,陆军将领们的“情商”很高。

陆军建议,雷德尔也自然十分高兴。一是,在德国空军没能击败英国皇家空军之前,海军是不会出动的,避免了与其在海上进行对抗;二是,一旦拥有制空权,渡海战役开始,按照德国元首的性格,一定会亲自指挥,出了问题和海军无关。

空军担任“海狮计划”的“主角”,戈林是沾沾自喜的。从入侵波兰开始,空军在各种战役中只能是配角,“彩头”都被陆军抢去,一直忿忿不平的戈林,终于在敦刻尔克包围圈“小露了一把”,尽管战果不怎么样,但他坚信空军能大有作为。

他信心满满地保证在9月15日前,消灭英国皇家空军。在他看来,德国空军无比强大,在数量上2倍于对手,各类战机2600多架,而且飞行员都是久经沙场的高手,战斗素养很高。于是,德国空军云集法国机场,“海狮计划”准备开始。

在德国元首看来,他还是寄希望于英国能够主动求和。

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一经出台,除了戈林欣喜若狂外,并没有太多人对这个计划抱太大希望,就连德国元首自己也不看好。或者说,他不希望在英国消耗太多的有生力量。尽管他已经将下一个打击目标确定为苏联,但“海狮计划”必须执行。

一是,德国自崛起后,频频出击从未失手,任何有反抗行为的国家都遭到沉重打击,可以说是打遍欧洲无敌手。眼前的英国坚决不和谈,是根本没有把德军看在眼里,这对优越感极强的德军来说,犹如给了一记耳光,这个面子必须找回来。

二是,“放走”敦刻尔克被围的30多万盟军,以及通过梵蒂冈、瑞士教皇等传递和平建议,结果却是“无情的”拒绝。这有点“给脸不要脸”,换做是谁都会恼羞成怒,更何况是一向感觉良好的德国元首,再无动于衷就会成为对方嘲笑的对象。

最关键的是,实施“海狮计划”,一方面可以显示德军强大,逼迫英国就范,或者占领其本土,解决后顾之忧,避免两线作战;另一方面,如果不成功,也可以转移苏联人的注意力,掩护德军地面部队向东线转进。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但从其内心来说,还是不愿在英国方面消耗太多的精力。尽管他命令部队:“鉴于英国不顾自己军事上的绝望处境,……决定对英国登陆作战,若有必要,即付诸实施”。其中的“若有必要”,就已经说明了德国元首对和谈,还是抱有一线希望。

同时,他还说:“这次作战行动的目的是,消除英国本土上对德作战的基地,并在必要时全部占领该国。”这句话,实际上已经给“海狮计划”定下了行动限制,只针对其本土的基地,避免袭扰德军的下一步行动,占领英国并不是重中之重。

由此可见,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尽管“铺得架子大”,但空中决战是第一步,也是最后一步,不会再有登陆英国本土的战役。因为,德国元首心里也很清楚,英国皇家海军的实力不可撼动,一旦实施登陆,既自取其辱,又打乱德国战略规划。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