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预测小冰期即将到来,或导致全球降温,人类该如何应对?

地球即将进入小冰期?

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发布了一则报告,报告中指出,太阳活动的第25个周期峰值在2022年,之后太阳活动会下降60%,接近地球历史上1645年小冰期时的状态,地球有可能进入小冰期。

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其实是基于以往的观测以及模型判断。天文学家根据以往的经验,总结出了太阳活动周期是10-12年左右,大约每11年太阳就会发出强烈的太阳风,此时将会引起地球磁暴现象。但造成太阳活动周期的原因,现在还不知道。

这里简单科普一下蒙德极小期,在19世纪时,科学家们对以往观测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德国天文学家斯玻勒研究太阳黑子变化时发现,在1645年到1715年间,几乎没有太阳黑子。后来英国天文学家蒙德总结了它的发现,并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也被称为“蒙德极小期”。

科学家们根据这个思路,建立了太阳数据模型,在以往的数据观测中,该模型的准确率达到了97%以上,也就是说这个数据模型预测未来的能力极高。

根据该模型,科学家们预测了太阳未来的活动,结果发现在2022年时太阳活动将达到峰值,之后会降低,直到下一个峰值的到来。

在这两个峰值之间,地球或许会迎来小冰河期。

太阳黑子会引起地球降温吗?

虽然英国皇家天文学根据历史总结出了规律:当太阳黑子减少时,地球就会降温。但其实太阳黑子和降温之间并不是必然的联系,这是因为能够影响地球环境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而且有很多因素会导致地球增温。

以温室气体为例,当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较低时,此时太阳光子经过地球的反射后,有一部分会被反射到宇宙中,此时地球很难升温。当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较多时,那么温室气体会阻碍太阳光子的反射,导致地球增温。

除此之外,冰川也会影响地球温度变化。我们知道,冰川中含有大量温室气体,比如:甲烷,这种气体的保温性是二氧化碳的几十倍,而在温度极低的环境下,甲烷会以甲烷冰的形式储存在冰川中。

一旦冰川融化,那么甲烷就会被释放出来,导致地球进一步增温。

冰川面积的减少,也会导致地球升温,这是因为冰川能够将太阳光子反射出地表,其反射率达到了50%以上,在极地地区的反射率达到了85%以上,这也是为什么极地地区温度较低的原因。

最近这几十年来,随着人类的生产活动,导致大量的温室气体被排放到大气层中,除此之外人类还砍伐了许多森林,使得森林无法消化较多的温室气体,以至于全球变暖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话题。

这意味着,即使英国皇家天文学会预测的结果准确,太阳黑子会减少,但地球温度也不一定会降低,主要还是看是哪种因素对地球温度的影响更深。

小冰河期对人类的影响

如果小冰河期真的来临了会怎么办?

其实小冰河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地球历史上曾经经历过许多次小冰河期,其中离我们最近的一次要数“明清小冰期”。

在1550年到1851年间,我国发生了大规模极寒天气,极端寒冷的天气造成了农业减产,使得我国境内爆发了能源危机。

由于这场降温是全球性的,并且越是高纬度地区,降温的幅度越多,农作物受灾的情况越严重,以至于北方的游牧民族也出现了严重的能量危机。

为了寻求生存,北方的游牧民族采取南下的措施,而明朝境内,又因为农民受灾严重而出现农民起义等,明朝就在这场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灭亡了。

虽然小冰河期在历史上曾经改变过世界格局,但在科技发达的现在,我们可以使用先进的技术来应对小冰河期的到来。

比如:如果我们预测的足够准确,那么我们可以提前种植耐寒性农作物,建设温室大棚等措施来应对降温危机。

总结

影响地球温度的因素有很多,太阳黑子只是其中一个,地球温度究竟是升温还是降温,其实不仅取决于太阳黑子变化,还取决于地球上冰川面积的多寡、空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人类的行为活动,以及太阳系的运行轨道等众多因素。

即使未来小冰河期真的到来,我们也不必太过担心,因为目前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可以大大减缓环境对人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