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亚战役,麦克阿瑟为什么不信日军从陆地进攻?

1942年5月,从菲律宾虎口余生的麦克阿瑟,尽管身处澳大利亚,但一心想要杀回菲律宾,一雪前耻的想法始终未变。尤其是组建西南太平洋战区后,他一改呆板防御的战术,将防线放在2000公里外巴布亚半岛,并建立了反攻基地。

对于日军来说,巴布亚半岛是其南下,登陆澳大利亚的天然跳板。双方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盯在了控制半岛的关键点——莫尔兹比港,并围绕这座城市的争夺和保卫,进行了一场长达6个月的艰苦战役,麦克阿瑟该如何指挥呢?

这还要从珊瑚海海战说起。

根据情报显示,日本的战略企图就是莫尔兹比港,在那里起飞的轰炸机不到2小时,就能飞临澳大利亚上空。也就是说依托该港口,日军随时可以发起进攻,占领澳大利亚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华盛顿命令麦克阿瑟与尼米兹联合进行反击。

双方在珊瑚海海域不期而遇,进行了有史以来第一次超视距航母大战,麦克阿瑟积极支援海军作战,命令轰炸机加入对日本航母编队的攻击。经过3天的战斗,双方损失惨重,各被击沉一艘航母,好在日军转向撤回,威胁暂时取消。

紧接着,不甘心的日本联合舰队又发动了中途岛海战,结果损失4艘主力航母,大败而归。换句话说,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日本联合舰队元气大伤,丧失了太平洋海域的战略主动权,剩下的就是陆地上的较量,这让麦克阿瑟十分兴奋。

因为,陆地上决战大都集中在太平洋的南部和西南太平洋地区,而这正是麦克阿瑟的战区,“该我们披挂上阵了”。果不其然,日军的第二阶段作战目标,就是集中兵力“南下”,试图在陆地上夺取莫尔兹比港,但麦克阿瑟对此并不以为然。

原来,日军从陆地进攻莫尔兹比港,必须翻越山高崎岖、难以逾越的欧文斯坦尼山脉,这种可能性很小。他认为,日军再次进攻将和第一次一样,从海上进行两栖登陆作战,而刚经历过中途岛海战的日本海军,一时不可能有能力组织进攻。

所以对莫尔兹比港的防守,在麦克阿瑟的潜意识里有忽视的因素。他只安排了一支毫无作战经验的澳大利亚旅,以及少量的美军防空部队驻守。他的工作重点还是放在了修建前进基地上,“反攻菲律宾”是他日思夜想、一雪前耻的战略目标。

麦克阿瑟没有想到的是,日军竟然如此顽强。

1942年7月,日军在中途岛海战后,为实施“南下”政策,从两个方向上向南推进,一个是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修建空军基地,另一个是组建“南海支队”,翻越欧文斯坦尼山脉攻占莫尔兹比港,完成登陆澳大利亚的战役准备。

日军“南海支队”全部由参加过马来西亚战斗,有丰富的热带丛林作战经验的老兵组成,战斗意志十分强悍。每名士兵除了携带大量的装备物资外,还配备了一把大砍刀,硬是在丛林中砍出了一条路,向着莫尔兹比港一步一步艰难推进。

相比难行的山路,对付沿途的澳大利亚军队根本不是大问题,十几天的作战,“南海支队”离欧文斯坦尼山脉的顶峰仅一步之遥。也就是说,翻过主峰就剩下无险可守的莫尔兹比港了,而那里只有一支战斗力不强的澳大利亚旅驻守,形势危急。

麦克阿瑟也终于被残酷的现实打醒,日军顽强的战斗力出乎他的预料。如今,不要说准备反攻菲律宾,就连消灭近在迟尺的日军,他都十分的不自信。不断撤退的联军,让他再次想起了在菲律宾的日子,难道巴丹式的惨状要再来一次吗?

更火上浇油的是,悲观情绪充斥着整个司令部,甚至一些人质疑麦克阿瑟的“以攻为守”的战略,建议退回澳大利亚,重新建立防线。被激怒的马克阿瑟,一面向社会重申自己抗战到底的决心;一面采取积极措施,制止失败主义的言论。

冷静下来的麦克阿瑟认真分析了形势。他认为,尽管对手十分强悍,但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也面临着断粮、缺医少药的困难,并在澳大利亚军队的节节抗击下,孤军深入的“南海支队”,猛烈的攻势不会持续太久,他要做的就是等待。

果不其然,到了8月下旬,日军的脚步明显减缓许多,战斗力一点一点被消耗。更让他确信的是,通过截获的情报得知,“南海支队”已经断粮多日,非战斗减员十分厉害,明显呈现出“强弩之末”的景象。麦克阿瑟的脸,“由阴转晴”了。

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不死,麦克阿瑟回忆录》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