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成就西点军校辉煌,为何任期不到被解职?

一战时期的西点军校,远没有过去的名声好,为了多输送军官,压缩学制;学员提前毕业,成了不折不扣的“短训班”;学员的选拨标准也降低了不少,打架斗殴、酗酒闹事屡见不鲜,教职工对此十分不满选择辞职,西点军校到了要“关张”的境地。

陆军参谋长马奇选择麦克阿瑟去当校长,就是因为他有能力、有魄力,更富有理想,是个“完美主义者”,总能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不墨守成规。更因为他很年轻只有39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西点军校的未来需要这样的人。

作为西点军校的高材生,能以将军、校长的身份重返母校,这让向来感觉良好的麦克阿瑟,更加的趾高气昂和踌躇满志。殊不知,学校的师生员工对他的到来反应冷淡,甚至带有不屑的眼光,原来,“走后门”提拔上来的,到哪儿都招人烦。

但很快,麦克阿瑟卓有成效的改革开始了。一是,完善荣誉教育,大胆进行课程改革。在他看来,军人必须有荣誉感和责任心,逃避、撒谎、嘲笑等行为,将受到重罚,并会被荣誉委员会记录到个人档案,作为考评一名学员是否优秀的标准。

为了打破陈规,丰富教学内容,他要求每位教授每年以观察员的身份,到3所高校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新入职的教师必须先用一年的时间,学习普通高校教授的课程;同时邀请各行各业的权威到学校做报告,极大丰富了学员们的视野。

二是,提倡民主,废除不合理制度。过去学员在校期间,不许吸烟、看报、收邮包,更不许周末离开营房的规矩全部废除,并每月发给每位学员5元津贴。这在学员中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满足了他们的自尊心,更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更重要的是,严禁校园欺凌。作为曾经的受害者,麦克阿瑟对此深恶痛绝。他设立“反欺委员会”,并取消“野兽营”,新生全部交由正规部队训练;新生到校后,由军校教师担任学生管理工作。目的就一个,就是不给老生欺负新生的机会。

就在麦克阿瑟蒸蒸日上的时候,潘兴升职了。

1922年,是麦克阿瑟在西点军校当校长的第三个年头,改革出现了明显成效,曾经要被取消的西点军校,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声望也越来越高,并在5年后,获得了学士授予权。也就是说,西点军校成为名副其实的军事学府。

“人不可能一辈子顺风顺水”。麦克阿瑟也不例外,再加上他一贯的牛皮哄哄,得罪了不少人,潘兴就是其中的一位。如今,他已升任陆军参谋长,早就看不惯麦克阿瑟的桀骜不驯、飞扬跋扈,同时,收拾他也可以平复部分军官对他的不满。

而让潘兴下定决心的是,一战期间,潘兴结识了一位叫路易斯.布鲁克斯的有夫之妇,俩人交往甚密。战争结束后,路易斯离婚,入驻潘兴的家,照顾其饮食起居,尽管没有领证成为夫妻,但在大家的眼里,她俨然就是“潘兴夫人”。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喜欢攀高枝的路易斯居然移情别恋,而选择的偏偏就是潘兴的“死对头”麦克阿瑟。这在常人眼里,都认为麦克阿瑟是故意这么做的,他就是想借机羞辱潘兴。现在,新仇旧恨一起算,潘兴上任3个月就解除了他的职务。

这件事,在美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麦克阿瑟的任期是4年,突然被免职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不是“公报私仇”也成了公报私仇了。可见,对于老道的潘兴来说,如果不是特别难堪和痛恨的事,是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的。

麦克阿瑟自然明白其中的缘由,尽管他提出抗议,试图挽回,但“官大一级压死人”,不得不接受现实,带着母亲和路易斯前往菲律宾任职。不过,这段不被人看好的婚姻,仅过2年两人就开始分居,7年后离婚,正所谓“七年之痒”。

虽然麦克阿瑟离开了西点军校,“发配”海外,让反感他的人感到无比的痛快,但西点军校的改革是成功的,麦克阿瑟开创了现代军事教育,对美军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并最终使其成为一所著名的军事学府,他的功劳是不能抹杀的。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不死,麦克阿瑟回忆录》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