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仅4天横跨冲绳岛,为何82天才攻占全岛?

1945年,对于整个反法西斯阵营来说,进入到了决胜阶段。在欧洲,“惜命”的美国人出于各方面的考虑,不顾丘吉尔等人的反对,放弃了攻打柏林的计划,将最后结束欧洲战争的殊荣拱手让给了苏联人,避免了美军遭受更大的损失。

然而,在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军不得不独自面对,越接近日本本土,遇到的抵抗越顽强。攻占硫磺岛,美军的伤亡数字首次超过了日军,而登陆冲绳岛更是打了82天,伤亡8万人,刷新了记录。那么,为何美军在冲绳岛比硫磺岛代价更大呢?

“菊水特攻”。

对于日本而言,冲绳岛是太平洋上的最后一道关口。一旦失守,其本土、朝鲜和中国沿海的制空、制海权将全部丧失,日本赖以生存的通往东南亚的“海上生命线”也将彻底被切断,除了任由盟军狂轰滥炸、慢慢等死外,再无更好的办法。

因此,对于冲绳的防守,日军大本营不仅极其重视,甚至投入了全部家当,孤注一掷、拼死一搏。面对强大的美军,他们决定借鉴莱特湾海战的经验,先以海上和空中的自杀式特攻作战削弱其海上力量,再集中兵力将登陆美军歼灭在滩头。

说白了,仗打成这个样子,既然没有任何挽回的可能,不如“破罐破摔”,与美军“一命换一命”、死战到底,展现“武士道精神的伟大”。当然,不甘“无条件投降”的日本人,更想通过“顽强的抵抗,迫使美国改变让日本投降的要求”。

于是,只要天气允许,日军就会组织“神风特攻队”向美军舰队发起自杀式进攻。这种“光脚不怕穿鞋”的打法,确实让美军上下心惊胆战。以第58特混舰队司令米切尔为例,他的司令部屡遭日军自杀飞机的攻击,3天内两次更换航母旗舰。

日军十次大规模的“菊水作战”,出动战机7800多架次,尽管被击落4200多架,但还是造成美军33艘军舰沉没,360余艘被击伤。不仅如此,日本联合舰队出动以“大和号”战列舰为首的10艘战舰,携带单程燃料向美军发起了“海上特攻”。

不过,日军这种“孤注一掷”的战法,虽然给美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但从战略角度看,美军更希望与其进行一场决定性的决战。也就是说,日本人的“菊水特攻”不仅对整个战役影响不大,反而将自己最后的家底消耗殆尽,加速了灭亡。

陆地作战,依然是美军的“短板”。

冲绳岛战役的准备工作,尼米兹可谓是倾其所有,不仅组织了一支超大规模的海上力量,拥有包括34艘航母在内的各类舰船1500艘、飞机2500架,更是集中了太平洋战场上所有的陆战力量,共计8个师、24万人,总兵力达40多万人。

作为一场“史诗般”的登陆战役,美军仅用4天就横跨整个冲绳岛,将岛上日军的防线一分为二,比原计划提前11天完成了任务。然而,接下来的战斗对于美军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不仅伤亡惨重,而且耗时更长,其中有什么原因呢?

首先,冲绳岛总面积达1100平方公里,与硫磺岛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巨无霸,拥有宽大的战略纵深。日军守将牛岛满决定放弃滩头固守,在纵深处杀伤对手,目的就是要避开美军强大的舰炮,这也是登岛美军质疑“日本人去哪儿”的原因。

其次,牛岛满将10万部队的80%部署在冲绳岛的南部,并且充分利用悬崖峭壁、深沟高谷等险峻地形,构筑起坚固、隐蔽的防御工事,致使美军每一个山头,每一个碉堡,每一个坑道,甚至每一块岩石,都必须经过多次血战,才能夺取下来。

更重要的一点,牛岛满自知兵力不足,决定将岛上17岁到45岁的男性居民约二万五千人武装起来;另将中学男学生组成“铁血勤皇队”,女学生组成“姬百合队”,共计2000余人也投入了作战,尽管其战斗力不强,但“有总比没有强”。

于是,美军在硫磺岛的窘境再次出现,激烈的战斗整整进行了五天,进展却也不过5米。好在美军的装备发挥了作用,新型的喷火坦克、披着重甲的重型坦克冒着枪林弹雨,冲入日军阵地,将凝固汽油射入隐蔽的山洞,防线被一一突破。

就这样,日军凭险据守,美军凭借火力取得突破,日军后撤下道防线继续死守,如此周而复始。从这点看,美国大兵一旦失去优势火力,其战斗意志远不如日军,战术呆板,畏惧夜战、近战和攻坚等短板依然未改观,伤亡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并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