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谁说我不想灭北元?天子守国门是假,塞王守边才是真

编者按:朱元璋生于元末乱世,一袭布衣却建立了明王朝。在其经略下,元廷不得已遁入漠北求存,但明朝却也受到残元势力的疯狂反扑。在明朝建元以后,明元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朱元璋没有彻底消灭北元势力呢?
洪武元年(1368)八月之时,明军攻下元都,元朝君臣不得已北遁避祸。此时元朝尚未覆灭,直到洪武三年(1370)元主妥懽帖睦尔死于应昌之时,蒙元政权的统治才算真正终结。但明太祖朱元璋在将元廷赶回漠北之后,却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蒙古的残余势力“引弓之士,不下百万众也,归附之部落,不下数千里也”(《明史纪事本末·卷10》),长期遣派大量骑兵骚扰明朝边境,明朝时期的边患程度远远强于宋代以及之前的朝代。在隆庆和议以前两百年的时间里,明朝与蒙古之间的战争可谓大不隔年、小不逾月,规模较大的战役总计190余次,而前代边患严重之时尚未达到如此程度。

自洪武元年至洪武五年(1368—1372),明军一直未放弃驱逐、剿灭元军,直到蒙元远遁漠北之后依然如此。但是漠北地区植被荒芜,主要为沙漠与戈壁地带,这必然导致行军以及后勤供给等诸方面的困难。更何况明朝也面临着宋朝时期的困难——军队中严重缺乏战马.如洪武二年之时,常遇春与徐达等奉命西征,途中元朝大军反攻被平,“上命遇春自凤翔赴北平征迄北余寇……遇春、文忠率步卒八万、骑士一万,自北平往取开平”(《明太祖实录·卷43》),步兵之数为骑兵的八倍。至洪武末年,北平地区战马也不过二万,全国“可战之马仅得十万”(《明太祖实录·卷253》)。明朝在机动力上远逊于北元,大军追及漠北,便陷入浩瀚无垠的沙漠之中,难以对北元骑兵实行有效的打击与围剿。

正是因为明白北伐不易,朱元璋曾经尝试招降元朝君臣,在攻破元都以后,甚至也曾许诺元廷“果能审识天命,衔璧来降,待以殊礼,作宾吾家”(《明太祖实录·卷35》)。但朱元璋并未得到他所冀望回应,反而等来了元廷的反攻,所幸明太祖在占领元都之后便于北部地区广设卫所,并建立实行军政合一具有“便宜行事”权力的小型军镇,以防备元朝的军事反攻。

▲徐达的影视形象

洪武二年(1369),明太祖再度发诏劝降元主:“朕发铁骑四出塞外,精兵百万联阵二千余里直抵阴山之北,即君遁逃亦出侥幸,春和日暖沙漠草青汉兵出塞之时也,霜雪冬寒则归而守险,君虽有百万之众何能为哉?”(《明太祖实录·卷46》)至洪武三年四月,朱元璋第三次遣使于元朝希望招降元廷君臣,但除了反攻以外,元朝从未在外交上对朱元璋有任何回应,而朱元璋也不得已派遣李文忠率军北伐,而元主也被迫继续向漠北前行,元君妥懽帖睦尔更死于应昌。

在得知元顺帝的死讯之后,朱元璋开始以怀柔政策招抚北部游牧部族,曰:“朕既为天下主,华夷无间,姓氏虽异,抚字如一。尔等无或执迷以贻后悔,其边塞鞑靼百姓,因元丧乱征繇繁重供亿劳苦,朕甚悯焉,诏书到日悉安所居,无自惊扰以废耕。”(《明太祖实录·卷53》)相较来说,或许深知百姓疾苦,此时的朱元璋无论对于蒙元还是其余部族,并没有试图采取压迫的手段,然而依然划出了“君臣之道”。

▲元顺帝

此时的元廷,也依然如元顺帝之时对明廷的招降不予以回应,朱元璋再度兴起北伐之心。至洪武五年,明军远征漠北,但却在岭北之役中遭遇败北被迫撤兵。此后,朱元璋再度修书元幼主,但其态度已经相当缓和,意欲与元幼主取得沟通,保持军事上的相对和平,“朕今为君熟计,当限地朔漠、修德顺天,效宋南渡之后,保守其方”(《明太祖实录·卷41》)。尽管如此,明朝与元朝之间的仇恨是很难化解,元幼帝对明朝的态度也一如既往。

而洪武五年岭北战役失利之后,朱元璋对于远征漠北心有余悸,故而明朝开始由战略进攻向战略防守倾斜。洪武六年(1373)从漠北返回以后,朱元璋便命徐达等前往北平、山西等地筹谋边备,北平地区永平、蓟州、密云一线129处关隘以及雁门、太和岭、武朔地区的73处关隘均有重兵把守,而紫荆关、芦花岭等地亦设千户守卫。洪武九年(1376),又在燕山前后196处烽堠增兵守卫。在镇戍制度上,建立大将镇守制度,大将有自主行动、便宜行事的权力,建立军政合一的军镇,均是为了应付前线复杂的突发情况。此后由大将镇守制度演变而来的塞王守边制度,更在北边形成了九处军事布防重地的格局,是为其后九边总兵镇守制度奠定。

▲燕王朱棣受命镇守北平,而诸王统镇守兵及护卫兵联合备边,皆受燕王节制

但大将镇守制度并非是消极防御的产物,与之相反,明军凭借着关隘险阻、边地屯粮积极拓边。在1368年—1387年,明廷先后命徐达、冯胜和蓝玉为大将军,继续征讨残元势力,除了北平、山西以外,陕西、甘肃以及辽东等边地也纳入明朝的掌控中,并且有效地将北元势力控制在北部防线以外。在1388—1398年期间,朱元璋凭借着塞王守边制度稳固过境防线,并且继续派大军出击漠北。然而此时朱元璋也明白“略荒裔之地,不如守边”,故而在战术安排上除了相对具有价值的地区外,朱元璋更倾向于“守以持重,来则御之,去则勿追”(《明太祖实录·卷78》)的防御策略,边军主动出击所为的更多是争取防御上的主动性。

▲朱允炆在即位后实行削藩,在很大程度上逼反了燕王朱棣
尽管此时明朝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但是军户制度也使得军户成为了军事农奴,塞王守边更为“靖难之役”埋下了伏笔。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明月照秃猫,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