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三花”马?

何谓“三花”马

图1

在我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里,孙悟空官封御马监正堂管事(图1)。当猴王得知这“弼马温”的官品只能唤作“未入流”后,便使出一路解数,直打出御马监,径至南天门,回至花果山上。

猴王是受太白金星引荐、奉玉皇之命御掌天马,并为此而昼夜不睡,滋养马匹,将天马养得肉肥膘满。事实上,这等官职如果放到人间,可不是最低、最小的。自秦、汉以來,其职皆在太仆;至隋炀帝,置尚乘局;唐朝因之,增置奉御四人,皆从五品上。

唐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外交通发达,中外交往出现盛况空前的局面,每当域外良马“进口”后,最优良的马匹总会被挑选出来送进皇宫。《新唐书》曾记载:“献马则殿中、太仆寺莅阅,良者入殿中,驽病入太仆。”据唐代李林甫等撰《唐六典》记载:“凡外牧进良马,印以‘三花’‘飞’‘云’之字,而为志焉。细马、次马送尚乘局者,于尾侧依左、右闲印以‘三花’;其余杂马送尚乘局者,以‘风’字印印左髆,以‘飞’字印印右髆。”

图2

唐代十分重视马匹的选种、驯养,其马政关乎军队的装备素质与国计民生。《唐六典》中就记载了诸牧监掌群牧孳课之事:“凡在牧之马皆印,印右膊以小‘官’字,右髀以年辰,尾侧以监名,皆依左、右厢。若形容端正,拟送尚乘局,不用监名。二岁始春,则量其力,又以‘飞’字印印其左髀、膊。细马、次马,以龙形印印其项左;送尚乘局者,尾侧依左、右闲印以‘三花’。其余杂马送尚乘局者,以‘风’字印印左膊,以‘飞’字印印左髀。”由此可见,马之“三花”称谓始于唐代,皆以官印“三花”呈现。官印“三花”外显的是马匹的品质等级,背后折射的是拥有者的身份、地位。

唐太宗李世民葬文德皇后于昭陵,御刻石文并六马像赞,皆立于陵后。这六马像所塑造形象皆为太宗开创帝业时随其出生入死征战时所骑六匹战马。世传,六马画像由著名画家阎立本起样,良匠用六块石板高浮雕琢而成(图2)。我们可以想象,当年,阎立本一定会根据唐太宗的口述,引经据典,再到尚乘局寻找相同品种的六匹细马,绘制成图稿,由太宗审定。或许是阎立本看到了细马尾侧的官印“三花”,他便在唐朝绘画继承汉魏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融合西域外来绘画技法,对马鬃进行了艺术加工,绘成三鬃(镰刀月牙状)以代替官字,以此呈现出大唐王朝“三花”马之大气雍容。世称“昭陵六骏”。

图3

唐玄宗尝命教舞马,四百蹄各为左右。据《明皇杂录》记载:“时塞外亦有善马来贡,上俾之教习,无不曲尽其妙。因命衣以文绣,络以金银,饰其鬃鬣,间杂珠玉,其曲谓之倾否乐者数十回,奋首鼓尾,纵横应节。”有出土文物唐舞马衔杯纹银壶(天宝年间,742~756年)(图3)正好与书中记载相互印证。这也说明,送尚乘局之外牧细马、次马经教习成舞马,不论马颈修剪鬃数几何,即使是披鬃,只要印“三花”,皆可唤作“三花”马。

图4

官印“三花”作为一种印记,在唐代成为国际商贸之间及政府权威的凭据。大唐的马自然要盖大唐的印,并且由大唐政府颁布有关马政制度,确定用印的级别、大小、制作单位与内容文字等规范。外牧良马和送尚乘局之细马、次马只要盖上一方“三花”印,就会加强马的重要性,提升马的尊贵;但是,“三花”印皆在活马尾侧,不便于长久持有且雅俗共赏,为了满足官宦名流、坊间百姓对于精致而又美好事物的渴望,需要一种新的呈现形式来代替“三花”印语。

图5

代替“三花”印语,有多种艺术表达形式,其中就有将马颈上的长毛修剪而成三花瓣状的做法。宋人郭若虚撰《图画见闻志》中记载:“唐开元天宝之间,承平日久,世尚轻肥,三花饰马。旧有家藏韩干画《贵戚阅马图》中有三花马。兼曾见苏大参家有韩干画《三花御马》,晏元献家张萱画《虢国出行图》中亦有三花马。三花者,剪鬣为三辫,白乐天诗云:‘凤笺书五色,马鬣剪三花。’”张萱手笔原作《虢国出行图》已佚,现只能从宋代摹本《虢国夫人游春图》(图4)一窥虢国夫人游春活动中的欢悦和显赫声势。从画中可以看出,只有第一骑马匹和侍姆所乘马匹的鬃毛是经过特别细心修剪的,所以,可以说,将鬃毛修剪成“三瓣”状称为“三花”,恰恰表明了骑乘人物的重要性。

图6

在我国发行的《唐三彩》邮票中,有4枚邮票选取的图案都是马,其中两枚是“三花”马(图5),另外两枚是“一花”马(图6)。这4枚邮票中的唐三彩马有着共同的特点:色彩鲜明、造型矫健、形态逼真、装饰华丽,将盛唐时期达官贵人的华贵乘骑活脱脱塑造出来,尤其是达官贵人将马鬃精心修剪出的一缕或三缕堞垛状鬃毛,称“一花”或“三花”(图7)。有趣的是,在秦始皇陵铜车马左、右骖马,帕兹勒克挂毯,匈奴、东胡人金属饰牌的图案中,对于马匹立鬃的修饰,与唐三彩“一花”“三花”马的修剪手段和风格十分相似。这表明,后者或许受到了前者的某些影响。

图7“三花”马

我国养马、驯马的历史悠久,自古就有剪剔马匹鬃毛的经验。先秦时期的兵书《吴子》中记载:“刻剔毛鬣。”从出土文物秦始皇陵铜车马上,能够清楚地看到有剪鬃成酷似“一花”的御马颈饰(图8)。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秦始皇陵铜车马的御马是“一花”马,或者“一花”马出现于秦代呢?事实上,在秦俑考古队所发表的《秦始皇陵二号铜车马清理简报》中,并没有出现“一花”字样,而是将左、右骖马称为“颈上有立鬃”,将左、右服马称为“颈上有长43厘米的立鬃和披鬃”。也就是说,学术界并不承认“‘一花’马出现于秦代”的说法。

图8

作者:杜明明

来源:《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