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建造国际空间站,对全世界开放,美国发来合作申请却没通过

国际空间站,正式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是目前人类在轨道上建成的最大人工制造物。它的总质量质达到了369914公斤、长51米、宽109米,内部加压舱容积837立方米。

国际空间站计划的前身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自由空间站计划,这个计划是1980年代美国战略防御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在1987年12月1日NASA宣布波音公司、通用电气公司、麦道飞机公司和洛迪恩推进动力公司获得了参与建造空间站的订单。然而老布什执政期间,星球大战计划被搁置,自由空间站也随之陷入停顿,

1993年NASA开始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接触,商谈合作建立空间站的构想。1994年至1998年,美国与俄罗斯进行了9次美国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交会对接,美国宇航员累计在“和平”号空间站上工作2年,取得了航天飞机与空间站交会对接以及在空间站上长期进行生命科学、微重力科学实验和对地观测的经验,可降低国际空间站装配和运行中的技术风险。

1998年11月20日,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组件——曙光号功能货舱(美国出资,俄罗斯制造)发射成功,标志着国际空间站正式进入第二阶段——初期装配阶段。空间站的各个组件大多由NASA的航天飞机进行运输,由于各个组件大多在地面就已经完成建设任务,宇航员在太空只需要进行很少的操作便可以将组件连接上空间站主体。

经过了7年的不断建设,2006年11月15日,国际空间站上的活动首次在地球上进行了高清晰度电视直播,并在纽约的时代广场大屏幕电视上播放。这是人类首次观看到来自太空的高清晰度电视直播画面。这也标志着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完成。

在这期间,除了美国、俄罗斯之外,11个欧洲航天局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比利时、丹麦、荷兰、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日本、加拿大和巴西共16个国家联合建造,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航天工程。

美国研制试验舱、离心机调节舱、居住舱、节点-1舱、气闸舱、夯架结构和太阳能电池阵。
俄罗斯研制多功能货舱、服务舱、万向对接舱、对接段、对接与储存舱、生命保障舱、科学能源平台和2个研究舱。
欧洲研制试验舱、自动转移飞行器及节点舱-2、3。
意大利研制3个多用途后勤舱。
日本研制试验舱,它由增压舱、遥控机械臂系统、暴露设施和试验后勤舱组成。
加拿大负责研制移动服务系统,该系统包括空间站遥控操作机器人系统――加拿大机械臂-2、移动基座系统和专用灵巧机械手。
巴西提供一些特殊试验设备。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美国一直拒绝了中国的合作请求,2014年的时候,俄罗斯航天署曾请求俄科学院,希望后者就中国有关联合使用国际空间站中俄罗斯舱的提议,作出专家鉴定。北京希望派专家长期进驻空间站,从事科研活动。但是最终被美国阻挠,无疾而终。

中国是非常愿意参与国际合作的,但在航天技术方面,美国这样的国家,对中国采取的是不允许合作。那个时候,中国的航天技术和现在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在国际合作中,有实力才有话语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周建平

所以中国就想建设自己的国际空间站。中国空间站“天宫”核心舱首次公开亮相。而之所以中国选择这个节点,是因为美国的空间站最早将于2014年,最迟将于2028年退休,那中国就将完美接棒美国国际空间站,成为全球唯一一个空间站。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空间站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空间站。

中国在为建设国际空间站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2017年,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对接,并成功完成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实验,标志着我国建成了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也正式叩开了中国“空间站时代”的大门。

天宫”核心舱、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三舱组合体质量约66吨,核心舱前部的5个对接口平时与一艘神舟飞船、两个空间实验室(既梦天、问天)以及货运飞船天舟对接,最后留有1个对接口供宇航员出舱活动使用。

中国空间站可容纳3名宇航员,乘员轮换期间短期可达6人,具备10多吨载荷设备的安装和支持能力。与国际空间站相比,尽管这是一个较小的空间。但空间站在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上均配备了具有国际化标准接口的科学实验柜,用于开展各类空间科学实验,空间站的舱内、舱外均可支持开展空间应用,而且载荷可在轨更换。

近日中国宇航局宣布,在2020年正式发射空间站的核心舱部分。

早在2018年的时候,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联合对外发布合作机会公告,邀请联合国各成员国参与未来中国空间站的空间科学应用国际合作。合作项目的遴选工作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联合国外空司联合实施。

经过1年时间,共收到来自亚、非、欧、美等27个国家和地区的42份项目申请,共72个项目合作团队258名团队成员。内容涉及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空间天文等九个领域,代表了不同科研领域和技术水平。

前段时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在维也纳联合宣布,来自17个国家的9个项目从42项申请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进入新阶段。

这些项目来自瑞士、波兰、德国、意大利、挪威、法国、西班牙、荷兰、印度、俄罗斯、比利时、肯尼亚、日本、沙特阿拉伯、墨西哥、秘鲁再加上我们中国等一共17个国家的23个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和私营实体等。项目涉及的领域包括空间天文学、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地球科学、应用新技术、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等。

举例来说,比如“太空肿瘤项目,来自个体内健康和肿瘤组织的3D类器官培养物由于空间条件导致的早期突变特征研究”,在太空之中人体肿瘤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可以为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和路径,如果取得实质性成果,未来癌症患者有可能飞往太空或在模拟太空环境中治愈癌症。

还有就是“微重力对致病菌生长和生物膜产生的影响”。研究通过研究微重力条件下细菌菌落的生长速度与生物膜产生的数量等,既可以为宇航员的健康提供保障,又可以为抗击地球上的致病菌引发的人体感染和疾病找到新的防治方法。

而中国自己也规划部署了密封舱内的16台科学实验柜、舱外暴露实验平台以及共轨飞行的光学舱,支持在轨实施空间天文、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航天医学等11个学科方向30余个研究主题的数百项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

16台科学实验柜将分别安装在核心舱、实验舱I和实验舱II。目前核心舱科学实验柜即将完成初样阶段研制,实验舱I科学实验柜正在开展初样研制工作,实验舱II科学实验柜已全部完成关键技术攻关。

中国此次发出的邀请,可以说涵盖全球,高度包容,无论国家、组织还是私营实体、学术机构,均可平等参与。

如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前会长马丁·巴斯托所说,现在的国际空间站上虽然也有来自很多国家的实验项目,但这些实验机会通常只限于其合作伙伴,

“国际空间站的国际化程度虽然很高,但存在局限”。

“史无前例,令人激动,将给很多没有机会进入太空的国家提供机会。”

当然,针对这次提出的合作要求里有美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郑重表示:

我们没有排斥任何国家,也没有限定任何范围,有美国团队参与申报的项目。从科学价值和技术考量来讲,美国的项目没达到要求的标准。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还表示,中国空间站未来还将单独发射一个十几吨的光学舱,与空间站保持共轨飞行状态,并计划在光学舱里架设一套口径两米的巡天望远镜,分辨率与哈勃相当,视场角是哈勃的300多倍。在轨10年,可以对40%以上的天区,约17500平方度天区进行观测。

空间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美国发射的国际空间站也取得了一大批的科研成果。截至2011年10月,美国航天局已在空间站进行了475个研究,加上其他合作伙伴的研究,总量达到了1251个。

而中国空间站的建成将有望产出一大批重大科学成果,突破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获得无法估量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例如,开展国际前沿的量子调控与光传输研究将有力促进世界量子通信技术的发展,甚至引发通信革命。

空间生物学研究应用方面,可以为培育优良物种、探索疾病机理、研发生物药物、改进人类健康而服务;微重力流体与燃烧研究应用方面,可以促进新型清洁能源开发、改善地球环境;空间材料研究应用方面,开展空间材料加工、先进材料制备等研究,探索和揭示材料物理和化学过程规律,可以改进地面材料加工与生产工艺,研发与生产先进材料,推动工业技术进步。

如果美国缺席中国的空间站合作,那么美国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无法进行空间站的科学研究。目前,在航天领域,美国有两件事情是如鲠在喉的。

一件就是如果不借助中国的中继卫星,将无法登陆月球月背。

另外一件就是美国建造的国际空间站一旦退役,他们将无空间站可用。

美国会怎么办呢?也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