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首位被印在英镑上的画家,透纳的艺术就是远方和大海

被印在钱币上的人物经常作为一个国家的象征。英格兰银行于日前宣布在2020年最新版英镑纸币上将首次选用艺术家肖像,以彰显国家文化。而第一名被选中印在20英镑面值纸币上面的艺术家就是英国著名画家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J.M.W. Turner)。

●新版20英镑纸币

透纳在艺术史上被称为“水彩画之父”,在西方以油画为尊的时代,取得这样的称呼,可窥其一斑。作为西方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透纳也是印象派画风的奠基人。不管是版画、水彩、油画,他都能巧妙地将静谧的景色转换成充满生命的画面,尤其是风景画中的光影色彩,会让人感受到画框里的金色太阳是真实的耀眼刺目。而透纳钟爱的“印度黄”,也曾一度掀起色彩潮流。

●透纳画中的金色阳光

但是,透纳的童年并不像他的画卷那样的壮阔和灿烂。1775年的透纳出生在英国的科文加登,母亲因妹妹的早逝而精神失常。作为理发师的父亲,维系着全家人的生活。透纳在十岁的时候就表现了出自己的绘画才能,而他最初的“美术展厅”就是父亲理发店的橱窗。小小的橱窗承载了父子二人对未来满满的期待。出于对儿子的支持和信任,透纳的父亲向每一位客人介绍儿子的画作,他始终相信儿子终有一天会在艺术上大有成就。

● 透纳作品《卡那封城堡》

1793年,透纳建立了自己的画室,踏出了每位年轻艺术家都会经历的一步——白天学习,晚上为别人作画。无论接到的任务是铅笔画还是颜料画,透纳从不懈怠每一个机会,他以夯实基础为乐,即使每幅画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实际收到报酬的数倍。在这样的努力之下,透纳24岁被选为皇家美术协会候补院士,28岁成为正式院士,也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院士。然而,在这荣耀的时刻,透纳母亲的病情却愈加严重,最终被送入精神病医院。那段时期,透纳画了张自画像。

● 透纳自画像

此后他极少涉猎人像。与此同时,他在风景画里对光影的运用愈加明显。美好的金色阳光,仿佛能驱赶一切人世间的阴霾。

在电影《透纳先生》中出现过这样的桥段:透纳背着画架和各色材料翻越山崖,为的就是能亲眼目睹海上的日出和朝霞。当太阳金色的光辉洒在翻滚的海浪上时,透纳为之惊叹欢呼。

● 透纳作品《诺哈姆城堡:日出》

● 透纳作品《日出:一艘船在海岬之间》

透纳将目光投向了远方的海洋。西方的绘画艺术历史上,从未有人像透纳一样执着于海洋。作为“世界第一海景画家”,透纳毫不吝啬笔墨去描绘大海的壮丽与广博。西方海洋的文明,如罂粟花般吸引着透纳,海洋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在透纳的画中如此对立,却又如此统一。透纳像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水手,操纵着画中的船舶,航行于海上。他的第一幅油画《海上渔民》,就描述了一个出海故事:怀特岛附近的一处波涛汹涌的海面上,一些渔民伴随着皎洁的月光出海捕鱼。

● 透纳作品《海上渔民》

夜中的海,看似平静,但是不远处的礁石和阴沉的天幕都似乎在彰显着大自然的威严,对比之下,那些出海渔船上的人类,如同夜晚清冷的月光一碰即碎,脆弱与力量的矛盾一触即发。但是那船上的幽幽渔火却闪烁着丝丝暖意,那是家人的期待,也是人类的坚强所在。每个人心底的爱与温暖,给了脆弱的人类在危险中探索海洋的巨大勇气。可以说,从透纳的第一幅油画开始,海洋,就成为了他一个充满标志性的绘画主题。在透纳的画中,阳光、风暴、雷雨或者雾霾下的大海流露出如古老神迹一般的壮美景象。

● 透纳作品《退役的特梅雷尔号战舰》

透纳的作品有别于传统西方历史画的写实,避开了许多具体细节的描绘,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更为接近。散文家威廉?赫兹里特(William Hazlitt)曾评论过透纳的风景画:"艺术家乐于回到创世之初的混沌状态,回归到水陆、日夜刚刚分离的时刻,当时地球上还没有生物,也没有硕果累累的树木,空荡荡的一片。有人说他的风景画'画的就是空无',我认为恰如其分。"

● 透纳作品《雨、蒸汽及速度》

在《奴隶船》这幅作品诞生之前的40年,透纳的艺术道路一直都很顺畅,几乎没有遭受过非议。那时的透纳像塞纳河边的午后给人一种氤氲的宁静,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另一面的透纳宛如宁静海面之下,潜藏着的暗涌。这幅画描绘了一个关于奴隶船的真实故事:1781年的一天,在一艘贩卖黑奴的船上,船长把133个体弱多病的黑奴抛进了海里。这样一来他们就不用承担患病死亡的运送理赔费,还可以得到一份丰厚的海洋保险金。透纳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真实历史事件的背景——海洋。大海广博,包容万物,甚至于邪恶。风暴将至、船只倾斜、日光摇曳……轮船的轮廓模糊,海上的破碎肢体却如此清楚。火焰一样的云朵燃烧着海洋,模糊了与天空边界线。

● 透纳作品《奴隶船》

《奴隶船》的全名叫做《奴隶船:奴隶贩子把死者和垂死之人丢入海洋——台风袭来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成长都是建立在海洋文明之上的,对于这些国家来说,建立了海上霸权就意味着掌握了海洋资源,掌控了海路就意味着垄断了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但是他们拒绝承认这幅作品的真实性。四处都是批判的声音,他是大家眼中的老疯子,人们认为他沉迷在自己狂暴和荒谬的绘画中不能自拔。这幅《奴隶船》本应是他的里程碑之作,但却使他遭到了各类人群的非议和排斥。透纳气愤地写下了一首诗:“你的狂怒遮蔽了太阳,乌云压下,宣布了台风将至,希望,希望,倒坍的希望,你在哪里?”透纳开始变得有些偏执,很少和人来往。但是他依旧保持着极高的作画热情。为了完成画作,亲身体验大海的咆哮和风雪的力量,他让水手把自己捆在船桅上。“为了观察大海,我让水手们把我捆在船桅上。我那样过了四个小时,没指望能活下来。”

● 透纳作品《暴风雪——汽船驶离港口》

1842年,67岁高龄的透纳将他冒着生命危险创作的画作取名《暴风雪——汽船驶离港口》。在这幅画里,虽然描画的是在风暴中航行的船,但是所呈现的却是船只隐约的幻影。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航行的船舶和弥漫在海面上的风雪,在画中变形、旋转……似乎可以将人吸入画里。然而,当《暴风雪》在英国绘画权威——皇家艺廊学院展出时,评论家们还是将这幅画称为“肥皂泡沫和白灰水”。透纳解释说,他画这幅画是为了告诉自己和别人,在惊涛骇浪的海上,暴风雪究竟是什么样子。这是天地之间一种突然而剧烈的变动,为了画它,他曾经冒过生命危险。但他的解释是徒劳的。他愤怒,他疯狂,即使卧病在床,透纳依旧坚持绘画。现实生活的灰暗已然难以改变,那他只能去追寻自己心中的光芒。那些金色,那些夺目的光彩,那些光影的交错亦愈发的惊心动魄。直到临终,他依旧坚信:“太阳就是上帝。”

● 透纳作品《站在太阳里的天使》

以海成名,世人从透纳的画里隐约窥得大海一貌,宛若当年的那个少年,透过父亲理发店的橱窗,观察着这个复杂的世界。所幸的是,大海与真理都不曾辜负透纳,透纳之后无数的艺术家前赴后继地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大海。而那些蒙尘的旷世佳作,经过时光的洗礼,在今日,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博文网《约瑟夫·玛罗德·威廉·透纳》

凤凰网《透纳其人其画》

British Council《透纳生平年谱及大事记》

内容为『手望Sowarm』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