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那场鼠疫到底是因何发生,造成超6万人死亡的可怕情况?

1910年11月9日,哈尔滨傅家甸地区突然爆发鼠疫,很快就蔓延到在整个哈尔滨,最后危机东北全境。此次鼠疫是鼠疫中最凶残的一种——肺鼠疫,这种大瘟疫持续了6个多月,席卷半个中国,超6万人死亡,那么这场鼠疫到底是因何发生?

当时的东北手工业比较发达,貂皮大衣在国际上都有很大的名气,需求量非常巨大。当时不少投机分子发现旱獭的皮毛经过特殊处理之后,无论是成色和保暖效果都不比貂差,这就导致捕捉旱獭,成为不少人的谋生之道。

在很短的时间里,这些旱獭的皮毛价格直接翻了好几倍。东北作为当时著名的毛皮生意场,有超过1万的旱獭皮毛商人在这里聚集、交易。沙俄还在这里设立了据点,招募大量劳工在沙俄的西伯利亚地区猎獭,运送到东北的据点。他们在西伯利亚地区捕抓旱獭的人,抓到旱獭之后直接剥皮,肉用来煮熟充饥,不少生病带有病毒的旱獭就这样进入到这些人的口中。

不久之后,西伯利亚地区爆发了一场鼠疫,只不过当时的危害还比较小,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冬季的来临西伯利亚地区的气候越来越低,那些去捕杀旱獭的人陆续返回国内,开始为新年做准备,他们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将一种可怕的病毒给带了回来,直到11月9日的早晨,一名中国工人在铁路工人居住的房屋内因患鼠疫死亡才引起重视。当天晚上,俄提督罗柏,中东铁路医官、巡警总办自治会议长毕尔克,华董张伯源、冯云祥等人召开了关于严防疫病传染的办法会议,毕尔克通报了关于鼠疫传播的情况。

当年11月9日,鼠疫由中东铁路经满洲里传入哈尔滨,哈尔滨租界华俄公议事会立即召开会议研究严防疫病传染的办法。当晚参加会议的有俄提督罗柏,中东铁路医官、巡警总办自治会议长毕尔克,华董张伯源、冯云祥等。毕尔克首先通报了鼠疫传播情况,要求医生每天都到那些卫生环境不好的家庭防疫消毒,印刷大量的防疫传单分发给各家各户,让他们做好防护的准备。

11月份的时候,每天只有一两例关于感染鼠疫的报道,直到12月中旬,感染人数开始上升,每天扩大到4~10人,到了12月下旬增至数百人。由于这场鼠疫的传染人数增加太快,专业检疫人员无法亲自检查每一个病例,只能通过患病家人的通报,依靠那些临时雇来且没有防疫经验之人前往甄别,最后将那些确诊为染疫之人移送至隔离营。

由于那些征集来的护士、消毒工大部分都是临时调过来的,虽然都被要求穿戴防护服和佩戴口罩,但他们没有几个人听的,还将发给他们的口罩直接挂在脖子上,导致他们自己被感染之外,还有不少人也被他们传染。那些感染鼠疫的患者大量死亡,不少地区都笼罩在鼠疫的阴影之中。

由于人们出于对鼠疫的恐慌,不少疫区的人开始出现大逃亡。随着这些人的逃亡,疫区扩展到整个东三省。那些人在逃离的过程中,又把鼠疫传染给了更多的人。直到来年的4月底,在当时政府的强力控制下这场导致东北三省超过6万人死亡的鼠疫才被完全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