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动物交配有季节性,而人却没有发情期?

在动物世界里,“繁殖季节”和“发情期”这样的词语并不会让我们感到陌生,不管是哺乳动物、还是灵长类动物,在交配繁殖这个问题上,似乎它们中的大多数都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也就是所谓的发情周期。因此,有不少人都对雌性哺乳动物存在发情周期感到困惑,毕竟,同样是哺乳动物的人类在这个方面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规律。

或许,不少人对发情期这个关键词本身的理解也存在偏见,事实上,我们通常所指的发情期,主要是描述的雌性哺乳动物在性成熟之后,在某个特定的季节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生殖上的周期现象。而这个周期始于身体准备好交配、止于雌性动物拒绝交配,通常是一年中的某个时间段。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雌性动物还会在生理上表现出一些不同,比如,排卵这种准备孕育后代的生理准备,同时还会从自己的行为上表现出对异性的渴望。

对于有繁殖季节属性的动物而言,它们在一年中进行交配的时间相对更为固定,哪怕是与人类同为灵长类动物的川金丝猴也不例外,它们每年的交配时间都主要集中在10到12月,并于次年的4到6月进行产仔。通常情况下,公畜的交配是不会受到季节限制的(公鹿除外),而发情周期较多的物种,往往其发情期的时间会相对较短。

事实上,很多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都具有季节性,这跟它们周围的环境有很大关系,不管是备孕、还是之后出生的幼畜吃什么,这都是它们需要在后代被繁育出来之前就需要解决的问题。简而言之,动物后代的成活率和该物种的发情期密切相关,孕期较短的小型动物,更多的是在春天会孕育生命,因为在夏天诞生的后代更容易存活下去;而孕期更长的鹿,则需要在秋天的时候进行交配,这样才能让它们的后代在不缺乏食物的春天出生。

或许,你在此时想起了一些生活中熟悉的动物,比如,被称为猪的这种家畜,似乎并没有在繁殖上表现出所谓的周期性。这其实是因为它们的生活条件,已经不再受到季节的太大影响,随着人类对它们的长期圈养,已经将其演变为一种可常年进行繁殖的物种。这也是为什么已经被人类驯化的许多家畜,都没有明显繁殖季节的根本原因。

既然这么多的雌性动物都具有发情期和繁殖周期,那么,为何人类就与众不同,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更加优越吗?当我们将这个问题置于生物学角度来思考的时候,那么,人类便是对性活动最专注的生物类别。虽然,人类并不存在发情期一说,但毫无疑问,我们的性活动总量一定是所有动物中之最。而人类中的女性没有发情周期,便算得上是人类在性技能上的一个重要特征。

当然,在一开始的时候,雌性类人猿也是一种拥有发情周期的物种,因此,我们大概也没什么理由认为,人类的祖先在这个方面会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当人类社会进化到男女分工的时期,两种不同的性别通过高频率的性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而经济上的牵连又加强了这样的联系。也正因为女性不存在所谓的发情期,所以她们的性意愿具有不可侵犯性的基本特征,倘若人类的性活动还被限制在所谓的发情期,那么我们的社会也不可能拥有如此丰富的性文化。

作者:石兰(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