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民伤财?长城守卫军队长花木兰告诉你,这样对付游牧民族最省钱

编者按:在流行的手游《某某农药》中,花木兰是长城守卫军的队长。这个设定显得非常无厘头,但也不是完全无迹可寻。实际上,花木兰效力的北魏帝国为了抵御柔然人的入侵,也修筑了东起赤城(河北赤城)、西至五原(内蒙古包头西北),长达2000多公里的北魏长城。那么,被一些人斥责为劳民伤财的长城,究竟有何意义呢?

▲王者荣耀中的花木兰形象

首先要明确一点的是,中国历史上包括少数民族建立的北魏和金国,都曾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而修筑长城。而被说成没修过长城的清朝,在和通泊战役惨败之后,雍正皇帝也派人修缮明代长城,提防准部可能的叩关入侵。由此可见,如果真如某些人所说,长城低矮无用,又分散兵力,那些少数民族统治者难道智商下线才修长城吗?

▲最著名的长城——雄伟壮阔的明长城

实际上,由于长城是如此地漫长,任何朝代都不会将兵力平均地分散在长城上,而是沿着长城驻扎多个要塞。这些要塞通过长城上与长城后方的道路系统联结,可以互相呼应应援,长城上的烽燧台也可以在各要塞间传递情报。

早期的长城只是夯土墙和碎石墙,远不如明代的包砖长城高级。然而对于注重机动力的游牧民族来说,这样的长城已经非常坚固了。游牧民族在南下劫掠时,基本不会携带攻城武器,他们要在长城上打出缺口,就需要庞大的人力以及长时间的工作。固然,人要翻过长城缺乏士兵把守的区域当然不难,但是马匹却无法翻越。这样,来犯的游牧民族将失去他们所依赖的机动力优势。沿着长城一线一般都有斥候骑兵巡逻,一旦发现敌情,就会告知最近的堡垒,而后长城一线周边的军队将快速集结。即使大军赶到时敌人已经破墙而入,中原王朝的军队只需要派兵守住敌人进来的缺口,就能在敌方撤退时将其堵个正着。

▲罗马长城及相配套的军事营地

和中国一样,擅长土木工程作业的罗马人也热衷于修筑长城,一座座营寨堡垒被长城联结,形成坚不可摧的防御体系。长城后方都有配套的道路系统,用于输送兵员物资。明长城由于大量修筑在巍峨的山岭上方,比起以前的长城增加了新的用途,长城的防御功能与道路功能合一,沿着长城上的道路,人员物资可以快速穿行,起到迅速运兵的效果。然而这种道路不够宽广,即便被游牧民族登上也难以骑兵奔驰,只适合农耕民族使用。如此一来,长城虽然在修筑时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但是却极大地减少了长期的防御成本,增加了游牧民族南下劫掠的风险。实际上,明代防御蒙古的军费消耗一直算不上惊人,直到建州女真突破边墙,攻取长城以南的辽东作为进攻基地,辽饷才成为拖垮大明的无底洞。长城不仅在防御能力上非常出众,它另一个巨大的作用,就是进攻意义。

▲北魏六镇(长城基本沿六镇一线分布)

▲金色为金国长城

仔细研究北魏和金国的长城,就会发现,这两代的长城都显得格外偏北,远逾河套,甚至抵达阴山一线,将朔方地和察哈尔草原圈在其中。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利用长城将防御线推进到阴山一线,可以有效切割游牧民族的生存空间,同时为己方抢占更多产马地。北方的农耕地区也将取得更广阔的的缓冲空间。

从这个角度上讲,长城的进筑就具有巨大的进攻意义。北魏正是凭借蒙古草原南部的六镇和长城防线缓解柔然骑兵的冲击,虽然也曾多次战败于柔然,但山西、河北等地受到的破坏却很少,使得北魏的经济实力遭受摧残不大,能够维持强盛的国力与各方敌人作战。花木兰所奋战的六镇地区,自然是经常受到柔然人的洗劫,牛马牲畜和屯田粮食被抢走。但也令柔然人无法深入汉地。

▲袁咏仪饰演的花木兰

另外,长城一线的兵员物资基地,在中原王朝北伐时可以第一时间动员起来,成为北伐的打头尖兵;长期与游牧民族对抗的长城守卫部队往往也有可观的战斗力。长城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封锁,包括军事封锁与经济封锁。走私的商队要偷过长城必然承受风险,游牧民族就不得不选择在中原王朝选定的榷场贸易。长城的存在,也使得游牧民族的间谍斥候难以轻越。

▲长城更能起到隔绝两支蛮族的作用。直到努尔哈赤崛起之前,明代长城都有效地阻挡了西面的蒙古人与东面的女真人互相串联,减轻了边防压力。

说了这么多,但我们必须指出的是,长城的效果,是建立在边防野战军的战力上的。长城的存在,并不能使得中原王朝避免和游牧民族的会战。相反,游牧民族会更倾向于集结更庞大的兵力,希图通过会战的胜利来完成大型的劫掠。因此,长城并不能起到普通城墙那样变野战为守城战的作用。如果边防军腐败失去战斗力,那么长城也就形同虚设了。金国末年在野狐岭之战的惨败,明朝末期对建州的无力,无不说明这一点。长城可以节省守备成本,增加守备效率。但御敌之关键,仍在于人,人心齐整,则众志可以成城,人心离散,则萧墙之内亦可尽是敌仇,何况长城之外呢?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残星几点哥,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