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烈运动后喝凉水会“炸肺”吗?

丨网传九江男子,剧烈运动后喝冰饮料导致“炸肺”而死,医生回应:“炸肺”暂不考虑, 你怎么看?

所谓“炸肺”一说的的确确是出自网传。据当地媒体“浔阳晚报”的消息,通篇报道中没有一处提到“炸肺”一词。

总体上,浔阳晚报的报道是相当“正经”的,大致是说2019年7月17日晚当地一位48岁男子在踢完球后准备在夜宵摊宵夜前,先要了一瓶矿泉水,水只喝了一半就突然倒地,虽然经旁观者和120急救人员救治,无效死亡。记者所采访的当地医院的医生推测,该男子应该是死于心源性猝死。而“炸肺”的说法是来自朋友圈的一则“评论”。

丨跟医学和疾病完全沾边的伪概念,“炸肺”

有人说,“炸肺”是一种民间说法。汉语中的确有“气炸肺”的说法,大概是指人在气急的时候会感觉呼吸不畅吧,形容极度气愤。这样,“炸肺”作为一种夸张形容法似乎没有不妥。但是,网络上流传的“炸肺”似乎另有所指。据百度百科“炸肺”词条的介绍,“炸肺”是指【俗话所说的“炸肺”是指人经过剧烈运动后,身体会产生很多的热量,使体内的器官,处在比平时热得多的 “高热”之中。此时如饮用冷水,会使喉咙、食管、胃等器官遇冷而急剧收缩,使人感到不适。】也就是说,即使按照网络上的说法,“炸肺”是指剧烈运动后大量喝冷水引发的一种不适,跟“肺”也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当然,百度上紧接着“画蛇添足”了与炸肺无关的剧烈运动后大量喝水引发“水中毒”的毫无逻辑的一句话:【跑步后立即喝水,会使得血浓度下降,如果饮太多水,会令血压下跌,从而增加心脏负荷.人运动时出汗,会流失体内盐分,如果大量饮水,更令盐分冲淡,身体得不到所需足够盐分,会引起"水中毒"】。总之,“炸肺”一说毫无医学背景可言,是跟任何医学概念和疾病完全无关的一种无厘头说法。

丨围运动期间能喝冷水吗?

相关报道在借用所采访的医生的话辟谣“炸肺”的同时,“一致性”地指出“运动后不能喝冷(冰)饮料”。有的医生甚至说,“运动后不应该立刻大量喝水”,否则会造成包括心源性猝死、“水中毒”在内的各种健康危害。

运动前后,和运动过程中,即围运动期间真的不能喝冷(冰)饮料?说反了!喝冷(冰)饮料当然是指在夏日高温环境下。大量研究显示,夏日高温和/或高湿环境下围运动期间喝冷(冰)饮料不但没有害处,还有利于降低身体核心体温,甚至增强运动能力。我们知道,大量剧烈运动会产生大量热量;在夏日高温、高湿环境人体原本就存在巨大散热压力情况下,这些额外产生的热量进一步加大了散热压力,可以破坏人体热平衡,导致核心体温的上升;核心体温甚至失去控制地像撒缰野马一样升高,从而发生热射病(最严重的中暑)。


研究发现,在表观温度指数(相关知识见答主前面的文章“为什么夏天一喝水就汗流如注?”https://www.toutiao.com/i6713014896650355214/)超过32℃环境长时间从事剧烈运动会导致核心体温的升高,一般升至38~40℃之间。这种情况下特别容易疲劳,即所谓的热疲劳就与核心体温的升高有关,这种热疲劳还会直接影响运动能力——关注足球比赛的网友都知道,夏日高温进行的职业足球赛场上运动员们特别容易疲劳就是这个道理。就是说,高温高湿环境剧烈运动最大的压力来自身体热平衡的遭到破坏的压力,而不是肌肉疲劳本身。这种情况下,大量喝水,同时适当补充电解质,保持人体良好的水合状态(不脱水)是避免人体热平衡失衡,发生热相关疾病(即中暑)的第一要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只要保证足够的水分补充,就可以预防热相关疾病,特别是可致死的热射病(体温调控失能,体温冲过40℃阈值的严重中暑)的发生。除了保证水和电解质的补充,大量研究发现补充水分的温度也有显著影响。比如,2012年一项研究中,一组健康受试者在高温环境下进行两组60分钟剧烈运动期间,分别随机喝4℃的冷水和22℃室温温度的水,在运动期间测量受试者的核心体温,然后分别接受卧推至疲劳,站立式跳远和自行车骑行到精疲力尽的运动能力测试。结果,虽然喝冷水与喝室温水相比,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喝冷水可以显著延缓核心体温的升高时间约15分钟,同时明显减低核心体温的升高程度(冷水升高0.83℃,室温水升高1.13℃)。在其它试验中,虽然结果不完全一致,冷(冰)水总体上有助于减低核心体温的升高,或同时有助于提高运动性能。值得特别强调的是,所有研究中,从来没有研究者担心和测试冷(冰)水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实际上,大量的实践(夏日高温下职业运动场上,运动员一般都在喝冷水甚至冰水,这一点从正在进行的中超足球联赛中就可以看到)证明,围运动期间运动员喝冷(冰)水不会造成不良影响。有的研究者甚至使用-1℃的“冰沙”,同样不会担心和讨论冰冷水的负面影响问题。也就是说,科学角度上,没有证据证明也没有必要担心围运动期间喝冰冷水会带来健康危害的问题。因此,运动后不能喝冰饮料,喝冰饮料会造成种种健康危害的说法根本没有证据。

丨运动后不能立刻喝水?


夏日高温、高湿环境长时间剧烈运动,为了散失运动产生的大量热量,会不停地大量出汗,出现“汗流如注”的景象。只有汗液在皮肤表面完全蒸发时才会带走最多的热量,散热效率最高。“汗流如注”实际上导致大量汗液白白流失,因而实际的出汗量远远超出散热实际需求的量,就会造成大量脱水,可以直接体现为体重减轻。以马拉松跑为例,一场马拉松下来,即使是训练有素的职业运动员体重也会减少十几斤;即使是当下暑月仍激战正酣的中超比赛,一场下来,大部分队员体重也会减轻3、2公斤。这还是运动员在整个比赛中不停喝水的情况下。夏日高温下长时间高强度运动,相关机构一般建议运动员在赛前喝水约1000毫升,运动中每小时喝水600~1000毫升(人体最大胃排空速率每小时1000到1500毫升,高温环境和冷饮会抑制胃排空。每小时600~1000毫升也已经接近了最大胃排空速率),运动后仍需要继续喝水,以尽早补充体液的丢失,纠正脱水,恢复身体状态。因此,运动后不能立刻喝水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丨大量出汗的运动后喝水有讲究,谨防“水中毒”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高温特别是伴随高湿,大量出汗的情况下,围运动期间都应该补充含有相对均衡电解质的饮料。这是因为,由于汗腺结构相对简单,没有肾小球那样良好的电解质重吸收能力。在严重热负荷,大量出汗时,钠离子来不及回吸收,会通过汗液大量丢失。如果在运动后大量快速喝不含电介质的水,只补充水分没有补充电解质,就会造成血液的明显稀释,导致稀释性低血钠症;当低血钠症引起临床症状时,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水中毒”。严重的“水中毒”会造成脑水肿,甚至死亡。运动后这种“水中毒”是人群中最常可以见到的水中毒。在没有钠丢失,肾脏健康的人,单纯多喝水不可能喝出水中毒。

丨浔阳男子之死,跟半瓶冰镇矿泉水无关

网传的“炸肺”而死的浔阳男子,死于踢足球后准备进食之前,大概率上就是寻常的心源性猝死。医学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是“可发生心跳骤停的心脏病”+“触发因素”模式。也就是说,每一位发生心跳骤停的不幸者都首先有一颗随时“罢工”的心;然后,在某些因素刺激下,发生心跳骤停。

而且,目前认为,“触发因素”并不是心跳骤停的必要因素。就是说,某些心跳骤停就是“无缘无故”自发的。即使有“触发因素”,跟心跳骤停之间也未必有必然关系;因为,人一生中必然经历无数次“触发因素”的考验,哪一次才会触发具有潜在罢工“意识”的心脏真正罢工呢?往往是随机的。

而现实中,人们,也包括大部分医生,往往把触发因素当成直接的原因;并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找出一些在时间上存在先后关系的事件“栽赃”为猝死原因,使得人们对猝死产生了严重的误解。

心源性猝死并不少见,以造成猝死 的真正原因的冠心病来说,所有冠心病患者中的一半以心跳骤停心源性猝死的形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在以非冠心病为原因的年轻人心源性猝死,在约一半人中,心跳骤停/心源性猝死是心脏病首次发生的形式——此前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心脏病。就新闻中48岁的浔阳男子来说,导致猝死的真正死因大概率上是冠心病;猝死发生之前的踢足球和喝半瓶冰镇矿泉水,甚至连触发因素都算不上。

-完-

作者 | 挣脱枷锁的囚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