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军师遭同门陷害变残疾:不用下半身思考的人生,也可以很精彩?

前面我们提到过

春秋时代齐国国君的宝座

本来专属于姜子牙的后人

后来齐国卿大夫田氏家族

一脚把姓姜的踢开

自己高高兴兴坐上了宝座

随着战国时代到来

齐国的历史

就这样进入了田氏的时代

前面我们也说过

战国初年

魏国第一个跳出来搞变法

率先强大起来、吊打四方

你可能没有想到

终结魏国霸权的

不是后来一统天下的秦国

而是——

齐国!

而带领田氏齐国

干翻魏国的牛人呢

在历史上非常有名

不过历史书没有记载他的真名

我们只知道

他是孙子的后代

(对,就是写《孙子兵法》的那个)

他被称呼为孙膑(bìn)

后来也写了本兵法叫

《孙膑兵法》

所谓膑刑

很多人误以为只是挖去膝盖骨

其实要残酷的多

要砍去膝盖以下所有的部分!

孙膑一代军事天才

因遭受膑刑而成为残疾人

这个祸根就在于

他有一个嫉妒心爆棚的同学——

庞涓

传说孙膑和庞涓两位

都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

在那个时候

孙膑就展现了远超庞涓的军事天分

后来庞涓出山去了魏国

在魏惠王手下当上了将军

能力全方位碾压他的孙膑

一直是庞涓心里的一颗钉子

他害怕等孙膑出山以后

表现得太耀眼

让自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所以他决定——

用计谋陷害孙膑

庞涓先邀请孙膑到魏国

然后捏造罪名陷害孙膑

让他受了膑刑

以及黥刑

(也就是在脸上刻字并凃墨)

老天爷非常眷顾孙膑

正好齐国使者来到魏国

孙膑偷偷求见

齐国使者一见很吃惊

觉得眼前这家伙就是

难得的人才啊!

就偷偷把孙膑运回了齐国

来到齐国后

孙膑很受齐国大将田忌的赏识

成了田忌的门客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门客

那得一肚子好点子才行

而刚刚好

孙膑同学那里

总有很多6到飞起的点子

田忌喜欢和齐国的诸位公子玩赛马

赌注下得很重

不过大家的马

可分为上、中、下三等

同一等之内水准都差不多

没有人有稳赢的把握

除了——

孙膑说服田忌加大赌注再玩一轮

新一轮赛马

连齐国国君齐威王也参与进来

下了千金赌注

田忌按照孙膑的计策

三局两胜

果然就赢得了比赛

经过这场赛马

孙膑出了大名

田忌也更加欣赏他

把他举荐给了齐威王

连齐威王都向孙膑请教兵法

这还不是

孙膑最高光的时刻

接下来孙膑通过两场战役

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

不仅终结了魏国的霸权

还消灭了一生的宿敌庞涓!

第一场

桂陵之战

魏国是战国第一强国

基本上是想打谁就打谁

气焰非常嚣张

当时魏国派大军打赵国

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

赵国只能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决定让孙膑当大将

率领齐国军队去救援赵国

孙膑拒绝了

齐威王只好任命田忌当大将

让孙膑当军师

孙膑坐在轮椅中

出谋划策就好

亲自上阵打打杀杀就免了

田忌想让大军直接开往邯郸

但孙膑再次表示拒绝

建议要“避实击虚”

趁着魏国精锐在赵国

后方空虚

不如直接去打魏国首都大梁

孙膑这一招果然不得了

吓得魏国大军赶紧从邯郸回军

结果在桂陵这个地方

魏国和齐国大军相遇

齐军把魏军打得落花流水

据说庞涓在这次战役中

被齐军俘虏

虽然很快又被齐国方面释放

第二场

马陵之战

这场战役发生在桂陵之战13年后

这一次魏国去打韩国

老样子

韩国也向齐国求救

然后齐国派去救援韩国的

还是以往的组合↓

田忌+孙膑

连解围的招数也同样是老招数:

齐军直扑魏国首都大梁

这一次庞涓又赶紧回军

跟在齐国大军屁股后面穷追不舍

孙膑为了让庞涓轻敌

想出一个绝妙计策

军队要做饭得建灶

孙膑就命令:

第一天建十万灶

第二天减为五万灶

第三天减为三万灶

庞涓追了三天三夜

发现齐军做饭的灶越来越少

立刻脑补出一个结论:

齐军士气低落

士兵正在逃亡

庞涓非常兴奋

丢下魏军大部队

只带上少数轻装兵马

风风火火去追齐军

终于在马陵道这个险地追上了

当时已经是傍晚了

庞涓看到有棵大树被削去树皮

树上隐隐约约写着字

赶紧让士兵点起火把

一看大树上写着:

“庞涓死在这棵树下”

然后齐军万箭齐发

魏军一片混乱

庞涓自知兵败、拔剑自刎

原来孙膑早就吩咐过齐军弓箭手

哪里有火光

箭就往哪里射

齐军随后再乘胜追击

消灭了魏国的精锐主力

这一仗使得魏国元气大伤

丢失了霸权

同时齐国的势力

也因此而达到了鼎盛

然而仅仅过了60年

强盛一时的齐国

就被燕、秦、赵、韩、魏五国联军

打得几乎亡国

七十多座城市全被攻破

只剩下即墨和莒两座城市苦苦坚守

在这样的亡国危局之下

继孙膑之后

又一位齐国的军事天才

将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下周三“春秋战国系列”

接着叨逼齐国的故事

关于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这两场战役

有很多个版本的说法,本文采用《史记》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