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类中有哪些日语舶来词?

虽然在数千年前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对鲸类的文字描述,《尔雅》中就已经记载了白鱀豚。但我国对鲸类的研究起步却非常晚,20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才开始有零星的研究与考察,因此早期研究很大程度上依赖日本等国的资料,在物种中文名上也大量参照日本的「和名」进行命名。

今天我们不讲其他问题,只来谈一谈这些日语舶来词,其中的一些已经很好的融入了中文环境,但也有一些由于名字背后的日本文化背景使得直接照搬日文汉字的效果并不很合适,其中不乏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

1.大翅鲸(Megaptera novaeangliae)——「ザトウクジラ」-「座頭鯨」

座頭(ざとう)指的是日本室町時代的盲眼僧人艺人的四个等级:「検校(けんぎょう)」、「別当(べっとう)」、「勾当(こうとう)」、「座頭」,「座頭」即是其中一个等级。「座頭鯨」则是由于背部突起的形状像“座頭”背着的琵琶而得名。

大翅鲸的“驼背”结构

2.虎鲸/逆戟鲸(Orcinus orca)——「シャチ」-「鯱」 「サカマタ-「逆戟/逆叉/逆又/坂又」

这个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想到,但实际上虎鲸的两个中文名可能都来自日语,但还是有些许不同。

虎鲸的和名「鯱(しゃち)」是日本传说中的一种生物,虎头鱼身,背上有尖锐的刺,尾巴翘起指向空中。「鯱」的形象常被作为日本传统建筑屋顶的装饰,安装在正脊的两边。

而“逆戟鲸”中的「逆戟」,则也是来自日语,原意是指虎鲸高耸的背鳍像倒竖的矛(或叉)。

在阿依努人的语言中虎鲸则有着崇高的地位,レプンカムイ(repun kamuy 沖の神 海之神)或アトゥイコロカムイ(atuy koro kamuy 海を支配する神 海洋的支配神),与之相应,北海道地区有着西太平洋最大的虎鲸种群,知床半岛根室海峡是世界有名的夏季观赏虎鲸的地点。而且日本海域的虎鲸体型非常巨大,有过9米以上的巨型个体记录,北海道种群经常会捕食北槌鲸。

熊本城天守阁的鯱

名古屋城天守阁顶部的金鯱

岡山城天守阁的金鯱


知床半岛罗臼町的虎鲸捕食槌鲸幼崽,这头巨型雄虎鲸的体型可能有8米以上

日本附近海域也是西太平洋虎鲸最多的地方,估测总数可能超过1200,主要以居留鲸为主,有时也有过客鲸出现。日本居留鲸的ID以SNS开头,过客鲸以TU开头。当然不用担心这些虎鲸的安全,日本最后一次野捕虎鲸用于表演是1997年太地町,停止捕杀虎鲸的时间要更久远,日本捕鲸的对象主要是小须鲸、南极小须鲸以及槌鲸,虎鲸并不是他们的捕杀对象。

3.抹香鲸(Physeter macrocephalus)——「マッコウクジラ」-「抹香鯨」

著名的香料“龙涎香”的来源就是抹香鲸的粪石,是部分难消化的固体在肠道内长期滞留产生的,暴露在空气中经过氧化降解或光降解后便会产生香味。而「抹香(まっこう)」指的就是粉末状的香料。

新鲜的龙涎香呈黑色,只有粪便的气味而无香气。经过长时间反应的高质量呈白色。

4.鼠海豚(Phocoenidae/Phocoena/phocoena)——「ネズミイルカ」-「鼠海豚」

鼠海豚这个名字实际上来自鼠海豚科的模式种——港湾鼠海豚(Phocoena phocoena),其和名就是「鼠海豚」,原意指其皮肤颜色为

「鼠色(ねずみいろ)」,也就是深灰色。但在中文中“鼠”并没有这个含义,所以“鼠海豚”这个中文名也许并不是那么合适。

港湾鼠海豚

5.真海豚(Delphinus)——「マイルカ」-「真海豚」

和名的意思就是「真のイルカ」,也就是真正的海豚,而其英文名则是common dolphin,意为“普通的海豚”或“常见的海豚”。说实话,不是很懂日本人是怎么想的……

短吻真海豚,但说实话瓶鼻海豚更符合大部分人对海豚的印象

6.领航鲸/巨头鲸(Globicephala)——「ゴンドウクジラ」-「巨頭鯨」

领航鲸被称为巨头鲸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其头部尤其是额隆部分非常明显。有趣的是在日本领航鲸亚科的所有种类的海豚的和名都为「巨頭鯨」,如:

领航鲸——「巨頭鯨」

伪虎鲸——「沖巨頭」(指伪虎鲸生活在海上)

侏虎鲸——「夢巨頭」(指1874年发现并描述此物种后近一个世纪才再次观测到,可能是指这个物种的发现与确定像是梦境一般虚幻)

瓜头鲸——「数歯巨頭」(瓜头鲸牙齿数目很多)

里氏海豚——「花巨頭」「松葉巨頭」(里氏海豚身上有很多牙齿造成的划痕,来自种内的社交互动和雄性的竞争,呈花纹状,很像松针)

伊河海豚——「河巨頭」(指伊河豚部分种群生活在淡水中)

领航鲸亚科全家福

图片来自《Marine Mammals of the World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Their Identification》,从上至下分别为:伊河海豚、澳洲矮鳍海豚、南极A型虎鲸、南极C型虎鲸(虎鲸不属于领航鲸亚科,而且南极C型虎鲸的体型与领航鲸相仿,没有这么大)、长肢领航鲸、短肢领航鲸、伪虎鲸、侏虎鲸、瓜头鲸

里氏海豚身上的划痕

7.槌鲸/贝喙鲸(Berardius)——「ツチクジラ」-「槌鯨」

槌鲸属是喙鲸科中体型最大的类群,和名「槌鯨」源自其同步形状类似打稻草用的「横槌」。

除了“槌鲸”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中文名,如“贝喙鲸”和“贝鲸”,来自拉丁学名的音译,但我个人感觉不如槌鲸形象和便于记忆。(所以我一般都叫南槌鲸和北槌鲸,而不用阿氏贝喙鲸和拜氏贝喙鲸)

木制横槌

北槌鲸

8.太平洋斑纹海豚/镰鳍海豚(Lagenorhynchus obliquidens)——「ゴンドウクジラ」-「鎌海豚」

在日语中斑纹海豚属(Lagenorhynchus)也被称为「鎌海豚属」,来自模式种太平洋斑纹海豚,原意指其背部背鳍的形状与镰刀相似。

太平洋斑纹海豚

9.长须鲸(Balaenoptera physalus)——「ナガスクジラ」-「長須鯨/長鬚鯨」

迷……我一直不知道这个「長」究竟修饰的是“须鲸”还是“须”,如果是中文的话相信是前者,因为长须鲸的鲸须并不比其他须鲸长,而且正好可以与“小须鲸”和“大须鲸(塞鲸)”相匹配。但是日语中没有“小须鲸”和“大须鲸”,而是称作「小鰯鯨」和「鰯鯨」。

10.弓头鲸/北极鲸(Balaena mysticetus)——「ホッキョククジラ」-「北極鯨」

跟分布有关,弓头鲸只分布于北冰洋及其附近的高纬度海域。

文/长鲸吟  鲸类保护生物学工作者,海洋哺乳动物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