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走访陕西省博物馆是一种什么体验?

西安访古随想        

在西安走访陕西省博物馆,由正门大厅沿着台阶进入地下层,参观唐代壁画珍品馆,隐隐约约感到,自己正穿越时空,走入了地下的墓室。可以想象,在秦汉帝陵的黄土地下,过去的盗墓贼打了坑道,进入墓室的时候,提心吊胆,移动着忐忑的脚步,怕触动了机关,牵动从暗处射出的毒箭,或是坠入满布毒蒺藜的陷坑,那种夹杂着危险的兴奋,接近金银财宝的诱惑,在黑暗中散发不可告人的邪恶,已经重复上演不知多少次了。

壁画珍品馆最精彩的部分,是章怀太子李贤墓的壁画,有许多绘画杰作,已经列为中国绘画史的经典作品,如呈现番邦入觐的《客使图》、声势浩大的《狩猎出行图》,以及精彩万分的《打马球图》。章怀太子原名李贤(公元六五四—六八四),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儿子,曾被封为皇太子,聪敏好学,本来有可能继承帝位,但是唐代宫廷斗争激烈,母子不和,武则天怀疑李贤别有异心,先是褫夺了其太子资格,后来又逼得他自杀,享年才三十岁。其后武则天有点后悔,为李贤举哀,恢复了他的王位。到了唐睿宗时,唐室正式追赠李贤的皇太子身份,谥为章怀太子。李贤与武后不和,有一个类似曹植七步吟诗的故事,写过《黄台瓜辞》,劝诫母亲:“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以种瓜喻母亲生了四个儿子,一摘再摘三摘,摘到最后,瓜绝只剩下瓜蔓了。

章怀太子李贤墓是唐高宗和武则天乾陵的主要陪葬墓之一,墓中的壁画也被考古界誉为唐墓壁画精品。不但保存完好,而且内容丰富,反映了唐代皇室成员的生活场景,为我们了解唐代上层社会的生活细节,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视觉史料。墓葬总长七十一米,在墓道及墓室壁上共绘有五十四幅壁画,约四百余平方米。东壁有《狩猎出行图》、《客使图》和青龙;西壁的壁画与此对称,有《打马球图》、《客使图》和白虎。其他还有司阍图、仪卫图、宫女图、内侍与侏儒图等,墓室顶部还绘有日月星辰等天象图。

因为时间有限,我无法一一端详。不过,有几幅画,却让我驻足良久,深深感叹大唐帝国的气象万千。墓道东壁的《狩猎出行图》,高两米四以上,全长十二米,气势奔放,好像电影长镜头摄入狩猎全景。图中画了许多人物鞍马,手扬革制圆钝型马鞭,束腰配箭,还有骆驼驮着装备,奔驰在林木繁茂的山野之中。可以看出,唐代皇室贵族游猎出行,前呼后拥,有人带着猎鹰,跟随着猎犬,驰骋在林木之间,极具动感。构图的安排,也颇有巧思,远处是朦胧的山峦,近景是疏密相间的树林,大队人马奔驰其中,错落有致,是一幅精彩的山水人物画。从这幅气势磅礴的壁画,可以看出唐代画师呈现的人物,在山野中呼啸而过,有气吞河岳的慷慨激昂,不同于五代北宋山水画(如董源、李成、范宽、郭熙)那种峰峦辽远幽深,人物融入自然的庄廓之中。或许这也反映出盛唐气象中,皇室贵胄不可一世的风范,以人作为世界的主导,甚至凌驾于自然大化,成为画面呈现的主体。《打马球图》则更能显示唐代贵族爱好体育,时时展示开疆拓土的尚武精神,骑着高头大马,挥舞灵动的球杆,驰骋于无边无际的天地。像这样威武的马球图,到了宋朝以后,在汉族的文化生活中,再也看不到了。站在《打马球图》这幅壁画前面,我不禁低回不已。

陕西省博物馆和全国文博系统的博物馆一样,免费向公众开放,但是,其中有两片特展地区是例外,一是唐代壁画珍品馆,每人要收三百大元入场费,另一则是大唐遗宝馆,也要收费,不过还好,只收二十元。这里展出的“大唐遗宝”,其实就是一九七零年出土的何家村窖藏唐代金银器,都是些极其珍贵的宝贝,代表了唐代金银制造工艺的顶峰。用简单的成语来形容,就是穷极奢侈,琳琅满目,耀眼生辉,美不胜收。

这一批窖藏宝物,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一九七零年十月五日),因为全国大闹革命,更因为研究与整理费时良久,一直秘不示人。听说江青曾经派人取去出土的金碗,玩赏了许久,几经交涉,总算归还。好不容易到了二零零四年五月,何家村金银器的一些精品,才在北京大学赛克勒(Sackler)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首次亮相,并且出版了一本附有专家研究的图录《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精粹》。这批宝贝一直到几年前,才正式在陕西省博物馆向公众全面展示,让人们得窥大唐盛世的灿烂辉煌,可以由此遐想,唐明皇与杨贵妃的风流岁月到底有多么赏心悦目,天宝盛世究竟有几多烟霞,几多锦绣,几多珠玉。杜甫当年身逢其盛,却因官职卑微,只能从远处观望,写下《丽人行》中的诗句:“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看到了何家村出土的宝贝,你才知道,任是杜甫这样的天纵诗才,也只能慨叹言语道断,描摹不出皇家富贵的骄奢淫侈,放到眼前近观,竟是精美绮丽,巧夺天工至斯。

这次在陕西省博物馆观赏何家村遗宝,我特别仔细观赏了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因为这件宝贝不但精彩绝伦,显示了唐代金银工艺的卓越,令人叹为观止,还为我们了解唐代贵胄生活,以及他们爱马成癖的风尚,提供了鲜活的例证。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造型非常特殊,显然是模仿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囊,壶身呈扁圆形。壶身两侧以錾刻手法雕出跳舞的骏马,鬃鬣系有飘带,口衔酒杯,马尾上扬,后腿屈膝,做衔杯敬酒的姿态,十分生动。据《明皇杂录》的记载:“玄宗尝命教舞马,四百蹄各为左右,分为部,目为某家宠,某家骄。时塞外亦有善马来贡者,上俾之教习,无不曲尽其妙。因命衣以文绣,络以金银,饰其鬃鬣,间杂珠玉。其曲谓之‘倾杯乐’者数十回,奋首鼓尾,纵横应节。又施三层板床,乘马而上,旋转如飞。或命壮士举一榻,马舞于榻上,乐工数人立左右前后,皆衣淡黄衫,文玉带,必求少年而姿貌美秀者,每千秋节,命舞于勤政楼下。”由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呈现的生动形象,我们可以印证这段野史记载的准确性,知道唐明皇不但爱马,而且亲自参与舞马训练的安排,甚至不惜工本,让舞马穿金戴银,用锦绣珠玉装饰马匹。这几百匹舞马当然就是唐代宫廷贵胄的宠物,想来也和今天养宠物一样,当时都各有宠名,如李小娇、李阿娇、李小乖、李乖乖、李宝宝、杨小娇、杨小宝、杨小乖之类。

《封氏闻见录》有一段记载说,开元十七年的时候,宰相张说奏请以唐明皇生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此后“是日皇帝御楼张乐,倾城纵观,天下士庶皆为赏乐”。《明皇杂录》提到的勤政楼,就是这段记载说的御楼,看来千秋节这一天,唐明皇到勤政楼上并不是“勤政”,而是去玩耍,去观赏舞马衔杯,与民同乐。宰相张说就写过十几首舞马乐府词,如《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圣皇至德与天齐,天马来仪自海西。腕足徐行拜两膝,繁骄不进踏千蹄,髬髵奋鬣时蹲踏,鼓怒骧身忽上跻。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这首诗描述舞马表演的情况,非常生动细致,场面浩大壮丽,几百匹马上千马蹄同时行止进退,洋洋大观。写到舞马奋鬣扬蹄,时蹲时踏,还能衔杯敬酒,与银壶上的舞马姿态完全一致。我们以往只能依据文献记载,推想唐代舞马表演的情况,还会因为文献资料属于诗歌文学或传闻野史,而怀疑其可靠性。何家村遗宝中的鎏金舞马衔杯银壶上的舞马造型,与文献记载可以完全配合,而且以具体形象印证了文字记载,使我们确信,唐代舞马祝寿,不仅确有其事,而且其场面之壮观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我中学时代看过一部罗伯特·泰勒(Robert Taylor)演的电影《Miracle of the White Stallions》,是迪斯尼出品的。电影情节实在不怎么样,演技也马马虎虎,不过因为是大明星“萝卜太辣”演的,我当时也就去看了。故事大概是说纳粹侵略时期,维也纳的贵族如何拯救奥地利舞马的经历,其他都不记得了,却对电影中出现的利匹赞舞马(Lippizan dancing horses)印象深刻,惊艳不已。心想世界上居然还有一群白色的骏马会踩着舞步,前后左右,按着音乐节拍进退,比起奥运会的马术比赛要高明多多,真是佩服维也纳的西班牙舞马学校,感到欧洲人了不起,文明先进,“不明觉厉”。现在当然知道,远在哈布斯堡王朝驯教舞马之前一千年,唐朝的长安就有舞马的传统,而这件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就是历史的见证。

汤显祖《临川四梦》,最早完篇的是《紫钗记》,虽然不及后来写的《牡丹亭》那么风行宇内,改编成各种地方戏,但在戏曲传承上也还是流传有序,各大昆班无不传唱,并且也移植到其他戏种,一直在舞台上表演到今天。在广东地区,唐涤生改编的《紫钗记》,有任剑辉、白雪仙演唱的电影版,似乎比粤剧《牡丹亭》更为脍炙人口,使得广东人虽然欣赏游园惊梦的杜丽娘,却显然更同情剑合钗圆的霍小玉,甚至为她曲折而凄美的遭遇低回不已,一把鼻涕一把泪,百看不厌。前几年毛俊辉取材《紫钗记》,穿插糅合了话剧与粤剧的演艺元素,编导出《情话紫钗》,以时空超越、交叠观照的手法,呈现爱情超越一切世俗观想,本质古今无别,演出极为成功,轰动一时。

《紫钗记》故事的重要关节,是以紫钗为象征,也是串起情节起伏转折的枢纽见证。从元宵灯节的拾钗相遇,到典卖紫钗的悲惨境遇,霍小玉与李益所遭遇的爱情波折,是由于背后有权势与金钱作祟,使有情人咫尺天涯。汤显祖站在爱情至上的道德高地,在《紫钗记》四十七出“怒撒”中,让霍小玉怒斥典卖紫钗得来的金钱,喊出惊天动地的“要钱何用!”接着就唱了〔下山虎〕曲牌:“一条红线,几个‘开元’。济不得俺闲贫贱,缀不得俺永团圆。他死图个子母连环,生买断俺夫妻分缘。你没耳的钱神听俺言:正道钱无眼,我为他叠尽同心把泪滴穿,觑不上青苔面。(撒钱介)俺把他乱洒东风,一似榆荚钱。”把破坏了爱情的金钱撒了一地,惹得丫头浣纱大惊失色,急忙喊道:“怎生撒去?可是撒漫使钱哩!”

唐涤生的《紫钗记》虽有“典卖紫钗”一出,却没有采用怨撒金钱的关目,只突出了卢太尉仗着钱财权势的霸道与跋扈。赣剧青阳腔《紫钗记》,倒是依着汤显祖的原本,改编了一出“怨撒金钱”,把唱词改得较为通俗:“一条红线,几个开元。我为你同心相叠把泪滴穿,不料想生买断夫妻分缘,权衡得失细推演。你没耳的钱神听俺言,却原来只济得闲贫贱,要买俺高洁至情半分难。到如今真情毁一旦,粪土这百万黄金,何足怜!”霍小玉以无比哀怨的口气,吐出悲怆的“钱哪”,然后有幕后帮腔,唱〔江头金桂〕“俺把你临风乱撒啊”,随后是旦角满场身段,耍弄各种水袖技巧,两只水袖翻滚似蝴蝶翩飞,最后由幕后帮腔唱“一似榆荚钱”作为结尾。

近来参观陕西省博物馆的“大唐遗宝”,展示何家村窖藏金银器,包括出土的三十九类四百六十六枚钱币,其中金开元通宝三十枚,银开元通宝四百二十一枚。此外,还有西域高昌国的高昌吉利、日本元明天皇铸造的和同开珍、波斯的萨珊银币、东罗马金币等。亲眼看到这些盛唐时期的金银钱币,让我对汤显祖编写唐代霍小玉怨撒金钱的情节,有了新的理解与诠释。霍小玉怨撒的开元通宝,在剧作家安排剧情的想象中,或许是一般通用的铜钱,不过,知道当时皇室贵胄的骄奢淫逸,游戏玩耍所用的开元通宝都是真金或纯银铸造,霍小玉被迫典卖紫钗、怨撒金钱的象征意义就更强烈了。

历史上的唐玄宗(明皇)常有“金钱会”,在长安承天门楼上陈乐设宴,招待臣属,并向楼下抛撒金钱以为赏赐。《旧唐书·玄宗本纪》记先天二年(七一三)九月,“宴王公百僚于承天门,令左右于楼下撒金钱,许中书门下五品以上官及诸司三品以上官争拾之,仍赐物有差”。可见得皇帝漫撒金钱,只有高官近臣才有资格参加活动。诗人张祜在《退宫人》一诗中,写数十年后流落在民间的宫女,还不断讲述自己当年经历的辉煌岁月:“开元皇帝掌中怜,流落人间二十年。长说承天门上宴,百僚楼下拾金钱。”杜甫在《曲江对雨》一诗中,也曾感叹:“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皇帝撒的金钱,是何家村出土的“金开元通宝”。霍小玉撒的金钱,则是她惨遭权势蹂躏之后的破碎心灵。

作者:郑培凯

来源:《读书》2014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