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真的是“戒烟神器”吗?

我叫电子烟,是一种“新型烟草”,与传统香烟最大的不同是,不需要烟草、不需要燃烧,也能让人们体验“吞云吐雾”的感觉。

自2004年我被发明以来,就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尤其是年轻人,他们觉得我炫酷、时尚。这一点我并不否认,毕竟在这个看脸的时代,颜值高,受到的关注度也会更高。不信你看,我的外观是不是很讨喜?乍一看,还以为是一支钢笔呢!

无奈树大招风,今年的央视3·15晚会突然曝光了我,说我也会释放有害物质,危害吸烟者和被动吸烟人群健康……

消息一出,传统香烟的家伙们都来嘲笑我:小样儿,没想到你也有今天!

好吧!今天我就本着客观诚实的态度,来个深刻的自我剖析。

真相一:我并非对人体无害

因为不需要燃烧,不会产生焦油(香烟燃烧产生的最大危害物),所以我给不少人留下了“人畜无害”的印象,甚至有商家宣称我冒出的烟是健康的“水蒸气”。

其实这不过是假象,说白了,我就是一种雾化设备,通过电池给雾化器供能,将烟油加热雾化成烟雾状的蒸汽。

虽然取代了烟草,但我的烟油成分和发烟装置同样会危害人体健康,比如:烟油中的溶剂(1,2-丙二醇和丙三醇)汽化后,可能对呼吸系统产生刺激;香精中的双乙酰可能导致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者轻则咳嗽不止、呼吸不畅,重则危及生命;雾化器、吸嘴内侧、储液管(雾化仓)与烟液/气溶胶直接接触,吸嘴外侧与口腔直接接触,这些组件在雾化加热过程中可能迁移出重金属,对人体带来危害……

如此说来,3·15晚会并没有冤枉我,我的确会危害吸烟者和被动吸烟人群健康。好羞愧啊!

真相二:我未必能帮助戒烟

吸烟成瘾的实质就是尼古丁依赖,戒烟就是戒尼古丁。

据说发明我的人最初也是因为亲人死于因吸烟引起的肺癌,才开始决心寻找一种有效的戒烟方法,而我就由此诞生了。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使用我的人群中,约有一半是烟民,他们希望通过我达到戒烟的目的,最后真正通过我成功戒烟的人其实并不多。

这是因为:理论上来讲,如果电子烟的尼古丁含量比传统香烟低,同时使用者能做到逐渐减量,是可能实现戒烟的。

但目前市面上的电子烟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尼古丁含量并不固定。而且烟油的用量、抽烟的次数都是掌握在使用者手中,如果使用者缺乏自觉和他人监督,反而可能比吸食传统香烟摄入更多的尼古丁,依赖更强,何谈戒烟?

其实早在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称尚未掌握任何科学证据能证明电子烟是安全有效的戒烟工具。专家们也不建议通过电子烟来戒烟。

要想戒烟,仍要靠吸烟者本身的内在驱动力和自制力。有些医院专门开设了戒烟门诊,有条件者可以寻求他们的帮助,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戒烟成功率也能明显提高。

真相三:青少年以身试“烟”易成瘾

青少年吸食电子烟多是因为好奇、模仿,以为电子烟不易成瘾。其实,世界卫生组织对我的定义说得明明白白——电子尼古丁传送系统。

实话实话,我同传统香烟一样,都含有臭名昭著、使人成瘾的的尼古丁。而且,尼古丁被我的雾化装置汽化后,对心脏、大脑的危害可能更大。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一项调查发现,吸食电子烟的青少年中,有44%表示将来打算吸食传统香烟,而在不吸食电子烟的青少年中,该比例仅为21.5%。

所以,青少年千万不要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误入电子烟的坑,家长和学校也要做好监督和宣教,拒绝电子烟和拒绝传统香烟一样重要。

真相四:不少国家和地区已对我发出“封杀令”

如今,越来越多人认清了我的真面目,我收到的“封杀令”也是一个接一个:

2016年5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宣布,在全美禁止向18岁以下人群销售电子烟。

2018年10月,香港全面禁止销售电子烟和其它新型烟草产品。

2019年1月,杭州正式实施“在禁止吸烟场所也禁止吸电子烟”,这是中国大陆首个将电子烟纳入禁烟范围的地区。

目前,全球198个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中,有30个禁止电子烟。

不难预见,未来我们会受到更严格的监管,光景也会越来越难过,但是为了人类的健康,做出这点牺牲,又算什么呢?

作者:忍冬

本文是中国数字科技馆(www.cdstm.cn)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