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变化,性取向也在不断变化?

一项大型的长期研究表明,我们目前用来描述性取向的词汇是绝对不足的,如“同性恋”、“异性恋”和“双性恋”等标签远远落后于复杂的现实。

该研究的结果表明,这不仅仅只是一种固定的偏好,而是在人的一生中,从青春期到成年期,性取向会经历广泛且微妙的变化,女性的流动性则略高于男性。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来自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发展健康心理科学家Christine Kaestle解释道:“性取向涉及生活的许多方面,例如我们觉得那些人更具有吸引力,我们与谁发生性关系,以及我们如何自我认知。在这项研究以前,研究人员都倾向于只关注这些方面或是这些维度中的一个,来对人进行分类。但是,这可能会使情况过于简单化。”

而kaestle的研究不同之处则在于,它考虑了有关性的所有方面,而不是只关注其中一种。她使用了美国学生的调查数据,追踪了16至32岁的6000多名学生的性身份、性行为和浪漫经历。

在这些年的四个不同时间点中,参与者会被问及他们所认为的浪漫吸引点,他们最近的性关系,以及他们是否自我认同为“异性恋”、“同性恋”或是“双性恋”。

通过结果,kaestle很快明白,这三个词是合作关系。男性和女性参与者都被发现具有流动的性取向,不仅仅是在十几岁,在二十几岁也发现了这个现象。

kaestle确定了四种方向,包括“异性恋”、“大部分异性恋或双性恋”、“新型同性恋”和“最小性表达”。

女性不仅仅是更难以确定和分类,她们在这些群体中也展现出了更大的流动性,在频谱中也占据了更多的空间。

例如,处于“大部分异性恋”类别的女性在十几岁时会被两性所吸引,但到了20岁以后,几乎所有女性都对男性感兴趣。

相比之下,男性参与者更多的是处于极端范围内,无论是“异性恋”还是“新型同性恋”。然后,尽管女性更可能占据频谱的最大范围,但与同龄的女性相比,那些在十几岁时确定自己是异性恋的男性在未来被两性吸引的可能性是其两倍之多。

Kaestle解释道:“在新型群体中,那些在十几岁发生性行为青少年大多是从其性伴侣开始的,而且很多人报告说,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受到了其他性吸引力的吸引。”

“然后在他们十几岁时,逐渐向相邻的类别发展,到了二十几岁时,就形成了最终的性取向。几乎所有的新型同性恋男性最后报告称只喜欢男性,新型同性恋女性也是如此。”

Kaestle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人类在十几岁时是一个独立性增强的时期,当人们开始接受、探索、质疑和承认同性的吸引力时,他们的性取向不会被长期伴侣所掩盖。

“与此同时,”kaestle解释道,“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在长期的忠诚关系组合能够结对。而拥有长期伴侣的人们会更少地表达自己的性取向,如果自己的性取向和长期伴侣的性别不同时,就会造成一种性取向隐形的现象。”

像这样微妙的细节就使得对性取向的研究变得十分困难。我们目前所使用的广泛标签通常意味着LGBT社区(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恋英文首字母缩略字)中的那些人被混为一谈,有些人则会在我们定义的不明确参数中遗漏。

找出一种能准确定义特定性少数群体的方法也许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但这也是卫生研究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现如今,LGBT人群在健康和福利方面面临巨大的差异,他们的存在完全隐藏在全国人口普查中。这一群体中的人不仅是有着异常高的患精神疾病率、药物滥用率和自杀率,他们也不太可能接受常规和可靠的医疗保健,包括癌症检查和性病检查。

部分问题在于,健康专家仅通过一个特定时间点的行为来定义性取向,从而进行人口估计和比较。而新研究的表明这些策略是多么地具有排他性。

Kaestle承认:“我们总是将性取向和性别联系在一起。因为性取向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一系列不同的生活经历而改变,而分类则是人为和静止的。”

然而,我们的目标不应该是完美地描述性取向。相反,我们需要专注于创造细致入微、以人为本、多维度以及纵向研究尽可能多的性少数群体。

作者:李彤馨/编译

蝌蚪五线谱编译自sciencealert,译者 李彤馨,转载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