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丹小传: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刘志丹小传: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在陕北,上点年纪的人,都会唱这首信天游:“正月里来是新年,陕北出了个刘志丹,刘志丹来是清官,他带上队伍上横山……”

刘志丹,1903年10月4日出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的金汤镇。父亲是乡里秀才,刘志丹从小深受父亲熏陶。

1922年(19岁),刘志丹考入陕北的榆林中学。在校期间,他任学生自治会会长,领导学生组织爱国运动。1924年(21岁),学校老师、共产党员李子洲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刘志丹是第一批团员,第二年春,正式入党。

同年秋,刘志丹被选派到广州黄埔军官学校第四期学习步兵科,后转到炮兵科。

1926年秋(23岁),刘志丹从黄埔军校毕业,参加北伐战争。同年9月,他回到陕西,在冯玉祥的国民军中任职。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刘志丹被派往陕军新编第三旅从事兵运工作。

1928年5月(25岁),刘志丹领导新编第三旅,与渭(南)华(县)地区的农民暴动队伍,发动了渭华起义,并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渭华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中共在国内举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影响重大。

起义失败后,刘志丹认为:“陕甘两省交界的子午岭山脉——南梁,是个闹革命的好地方,有山,有树,又是两省边界。可以在南梁建立起根据地,再逐步向外扩展,就能把红旗插遍西北。”从此他开始着手在南梁建立根据地。

1931年(28岁),“九一八”事变后,刘志丹与谢子长等组织西北反帝同盟军,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边游击队,刘志丹任总指挥,开辟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印章)

1933年11月(30岁),国民党军队对陕甘边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围剿”,刘志丹任红26军42师师长率部北上,开展游击战争。他不但打退了敌人的围剿,还将游击区扩展到30多个县,在20多个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将陕甘边、陕北两个根据地连成一片。

1935年2月初,国民党调集5省军队,进行第二次“围剿”。刘志丹任西北军委主席,统一指挥两块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他率领红军主力转向外线作战,成功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二次“围剿”。为正在长征的中央红军保留了至关重要的落脚点。

(版画《刘志丹和赤卫队员》)

1935年9月,徐海东率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与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整编为红十五军团。

然而这时,陕甘晋省委开展大规模“肃反”。红26军营级以上、陕甘边地方县级以上干部全部遭到关押,刘志丹遭严刑拷问,200多人被杀。一时间,根据地人心惶惶,危机四伏。

(刘志丹使用过的手枪)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结束了长征。毛泽东立刻下令“停止逮捕,刀下留人!”刘志丹等人得以释放,并担任北路军总指挥兼第28军军长、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窑堡的警备司令。

他经常教育部队要顾全大局,应服从中共中央的领导。在他的影响下,陕北红军与中央红军团结一致,共同对敌。

1936年3月(33岁),刘志丹率红28军参加东征战役,挺进晋西北。4月14日,在一场战斗中,刘志丹亲临前线侦察敌情,不幸左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3岁。

10天后,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举行追悼大会哀悼刘志丹,并决定将保安县改为志丹县。

1942年,刘志丹牺牲6周年时,毛泽东说:“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与人民中间,不会磨灭的。”

1943年,刘志丹陵园落成时,毛泽东题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299篇作品,营员“宁馨儿”的第27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