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互联网相关的文章聚合
如果从雅虎最核心的商业模式——广告的角度来观察,雅虎的衰落其实是广告业过去几年巨变下的牺牲品。 作为全球最早一批商业互联网企业,雅虎开创了第一代互联网广告的模式——在门户网站通过展示广告盈利。门户时代雅虎曾经风光一时,曾经是全球最知名的互联网明星,手握全球50家最大的广告主资源。
查看来自Edelman Digital的数据图表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腾讯QQ的用户数量为5亿,该数目约为整个欧洲以及北美部分地区的人数的总和。这里的5亿应该是注册用户,而非活跃用户。接下来则是人人网,其用户数量为1.6亿,刚好相当于巴西的人口总数。开心网和新浪微博则都是拥有1.2亿的用户,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该统计值或许并不是最新的。即使如此,腾讯QQ用户的数量在中国是最多的这一结论仍是事实。
世界上三大邮箱巨头分别是谷歌、雅虎以及微软。三家都是非常优秀的互联网企业,邮箱用户众多,但谷歌靠的是强大的搜索引擎,微软自不必说windows系统在PC端谁与争锋,江河日下的雅虎也更多靠门户的媒体属性,并没有将邮箱建立成平台。 根据comScore调查显示,Gmail去年12月独立用户访问量达1.765亿。
中华网,有一个响亮的域名“china.com”,记得2005年,我经常去中华网转载内容到论坛里,12年前,它是第一家在纳斯达克登陆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如今中华网投资集团向法院提交的破产保护申请。大事记:1996年成立门户中华网公司1999年,中华网作为第一只打着中国概念的互联网股票登陆纳斯达克。2000年2月,股价一度高达220.31美元,市值更一度超过50亿美元。
网站形象与企业发展潜力 -- 由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追尾事故说开去,今天上网,又看到列车追尾。 我是一个很少发表任何攻击性言论的人,不过看到这种不断重复的低级而又影响重大的错误,实在是想说两句。 在新闻上看到有关领导指出10号线列车与“7·23事故”列车所采用的信号系统同为卡斯柯公司生产,象我这种喜欢刨根问底的人,自然就会想上上卡斯柯公司的网站看看。
这是一份来自Burson-Marsteller的图片,这张图片几乎涵盖了中国国内所有的热门社交网络,本图将从3方面来进行介绍。首先是时间,中国网民在互联网上花费的时间为32小时/月,其中41%用在了微博和社交网络上,23%用来看视频,10%用来网络购物。第二是功能方面,中国网民中有3.85亿的聊天工具使用者(其中90%都应该是腾讯QQ的用户);用途最广的还是搜索功能,该领域则是有百度主导。
根据传播链条的统计,杜蕾斯此次微博传播覆盖至少5000万新浪用户。同时在腾讯微博、搜狐微博的发布,影响人群也在千万级别。此后一周,国内的微博营销业界对此事大加赞赏,《China Daily》甚至将这一事件评为最有代表性的社交网络营销案例之一。就目前为止,营销业界对于杜蕾斯官方微博成功的解读,还停留在对热点的敏锐把握和对关键词的即时捕捉这两个技巧层面上。
这是榆林网志在2008年10月份发表的一篇博文(他的网站已经消失了),那时候我手里有一个快烂掉的网站,和他有着一样的同感,三年过去了,那个快烂掉的网站继续烂着,而我却有了这个博客,运行也快三年了,文中的观点我也在逐个验证着……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城邦并在自我发展的同时推动各个城邦的共同发展,是企业与中小互联网势力必须做出的选择。 当2010年过去,中国互联网的开放平台大势已经不可阻挡,从自己干到将“城池”开放给大家一起干,已经变成了互联网大企业的共识。在经历了最开始10多年的各自为战、自给自足之后,城邦时代终于到来。
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IT和互联网公司对产品经理的工资待遇曝光,从下面的数据中,相信各位产品经理们已经能够看出一个大概了。这些都是各位网友晒出来的,仅供娱乐,当真你就上当了! 上海易趣产品经理:10000每月 去哪产品经理:6000每月 电信产品经理:3000每月 腾讯产品经理助理:12000每月
网民每天都要用的浏览器,其中有多少故事呢? 让我从中国网民熟悉的浏览器开始说起吧,以下列举信息的权威解释请参考维基百科的相应条目。 1.IE,1995年发布1.0,1997年Windows 95 OSR2中集成IE3.0,2001年8月发布的IE6仍是主宰,IE6统治中国的时间超过10年。至IE9,芳龄16岁。 2.Firefox,在网景Netscape浏览器败于IE之后而生,15岁。
近几个月以来,香港电信宽频运营商频频升级网络,100M到1G的跨越更是让人惊叹不已。其实,上世纪90年代初,当许多深圳人还 不知什么是互联网时,香港已为一般市民提供互联网服务。2004年,香港互联网渗透率已经高达51%,遥遥领先于深圳。时至今天,宽带网络已覆盖香港所有 商业楼宇和95%以上的住宅,网速为全球第二,而价格却只有深圳的几十分之一。
前几天参加敏捷大会,最大的收获乃是听到腾讯副总裁的这番回答,对这个问题有了重新的认识(或者说重新陷入迷惑,也行)。腾讯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抄袭专家,创业杀手,甚至有“gouridetengxun”说法,马化腾自己也有“喜欢慢人半步”的言论,所以似乎一切都已经有定论。那天底下一位观众问及此问题,吴军的回答如下
如果你是一位中文互联网的深度用户,如果你比较有心的话,那么你就会发现,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这个时代能给人太多的灵感,许许多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每天正真切地发生在你我的身边,而大多数人似乎从来没想起去注意。真是发泥(funny)。 总有很多人像我这样,注册成某个网站的用户的时候,会一遍又一遍地仔细阅读协议,看看是否能够接受。如果能接受,就注册;如果不能接受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介绍了TrustRank(信任指数),但大家反映查询比较困难,我又看了看其他网站参考数据:CompeteRank和mozRank! CompeteRank最重要的依据是“用户停留时间”但由于采用“美国国内访问数量”,所以国内大部分网站都没有CR值或都偏低,如网易CR为9696,新浪CR为4254,我博客CR为1101960。
从最初的点点、到推他、再到新浪轻博客Qing、人人小站,后面的腾讯,2011年注定是国内“轻博客”发展元年,而这一个月尤为突出,轻博客扎堆上线。近期,网易正在内测轻博客,并与注册独立域名(lofter.com),网易轻博客的酝酿,似乎也预示着轻博客或将成为国内继微博之后的又一个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