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创业相关的文章聚合
我是一个农村人,因为家里条件不行读到初二上学期辍学,在家玩了一个星期后满怀和所有打工仔一样的创业梦想,第一次远离家乡跻身大城市,投入到打工族的队中。经亲戚介绍到广东东莞一家电镀厂上班,记得那年是2004年,我是15岁还算是个童工,因为电镀毒性太大半年后离职。
今天主要是聊一下关于在淘宝创业前的几个选择问题,最近也很多朋友讨论的比较多,大家都感觉现在淘宝越来越难做,如果几年前做的话,我们可能会好很多。现在对资金、产品、团队都有很高的要求,不再是小卖家的天下。只在于你的一念之间,有成功,也就有失败,关键你如何看待。
文作者柴公子是一位广东的淘宝创业者,放弃稳定的高薪选择创业勇气可嘉。他三个月来的点点滴滴值得所有准备进入电商领域创业或正在创业的人们好好阅读。目前我的店铺快三钻了,每天稳定在10来单左右,一直没有太大的提升,但是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接下来做一些调整,能够把它做起来。很多淘宝卖家都不是一个月、半年就做起来的,都是靠时间的积累、靠每天的努力,慢慢的成长为大卖家的。
来北京的念头始于07年一次偶然的旅游,当时我站在长安街上看到西单天安门王府井人山人海。于是我就想北京这么多人要是开一个餐馆那得多火啊,那个时候就萌发了想要来北京创业的念头,可以说那个时候一个小小的念头就像未曾萌发的种子一样在我心中深深买下了伏笔。
吉日嘎拉经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做到年入百万,我爱人的一个闺蜜搞口碑传播的团购一个月也能净赚十来万,我的一个学生开发手机应用一个月就入账41万(为什么总是有人怀疑这个案例呢),我同事的同事靠卖煎饼就买了宝马,一个学生靠卖刷流量软件一个月就入账三四万
龚文祥:我以前的一个老板,在中国互联网创业1万美元起家4年赚了28亿人民币套现走人,是我见过赚现钱最多的互联网创业者。互联网博士:Smarter其实本身盈利能力没多强,只是在最好的时间点把公司卖了个好价钱。买家显然做了冤大头。
本文是网友56game在落伍论坛公布的了去年一年在创办公司的成本,8个人的网络贸易公司,公司地点在长沙。作者仔细算了一笔帐,关于一个新项目,组成了一家公司,之前感觉好象只花了13,4万,今天仔细计算了一下居然有30多万,很是恐怖。现在的创业成本详细单,希望对后面创业的朋友有帮助。
之前与大家分享了关于搜索引擎抓取系统中有关抓取系统基本框架、抓取中涉及的网络协议、抓取的基本过程的内容,今天将于大家分享搜索引擎抓取系统第二部分内容—spider抓取过程中的策略。
中国人这些年把赚钱当做成功标准的最大原因是因为,解放后那三十年被饿怕了,于是在改革开放后就放大了赚钱的作用,所以所有的人都在追求钱。我是80后,比较幸运,没吃过啥苦,所以对钱的欲望并不是太强烈,所以小富即安,还能有角度的事情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从我的角度来看,《龙门镖局》其实是在讲述一个创业的故事,或者应该叫二次创业。只是这次创业又比较特殊:龙门镖局原创始人佟总在走镖时遇害,重镖被劫,偏偏没买保险,于是资不抵债破产了。后来平安票号的少东家陆三金接手了镖局,重整旗鼓,走上了镖局复兴之路。
本文7000多字,但我认为非常有学习价值,本文来自张子阳的真实经历,从创业时选择项目、选择合伙人、利益分配、如何带人、独立办公室等等细节全面而又细致的阐述了软商的创业记录,不仅仅是软商对于其他新成立的小公司和团队都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也许读完本文会让你豁然开朗!
不论是《80后网上卖烧烤年赚百万:用微信送餐玩转O2O》还是《雕爷牛腩就是这样做到了估值4亿》,我认为,他们的案例都不具备普适性与复制性,富二代在淘宝卖烧烤,退休阿姨用微信送快餐,雕爷牛腩花费500万买秘方——你看懂什么了吗?这些创业故事只能是故事,和创业本身没有太多关系
近来互联网创业风向似乎开始转变,由于巨头的挤压,很多心怀创业理想的人都开始向往地域性互联网创业项目,例如杭州19楼,这个用Discus!搭建的地方性网站居然能年营收几千万,怎么能不让创业者们心往神怡,似乎做地方性互联网创业项目是个竞争小,收益可观的事。但是,情况真的如此吗?
记得刚创业的时候,几乎是白手起家,老大从家拿出台式电脑,并住在公司办公的小居室,我们则凑钱买了传真机等设备,投入并不大。当时公司的90%的业务都是集中在我和老大身上,我曾经在三个月的时间发展了上百家代理商,老大也是从早期的积累中拉了不少优秀客户。当时别人看到我们这三个中国式合伙人都会觉得我们在一起合作不可能超过两年,还奉劝我早日单干。
互联网有太多一个点子一夜成名的故事,为什么?因为这样的故事大家喜欢看,这样的故事吸引眼球,对公司是个很好的广告,对媒体是很好的收入。这样的故事,现在有很多,以后还会有更多,媒体是要赚钱的,不是给大家指导创业的。作为创业者,大家要冷静的看待各种传奇故事。
ps:我非常欢迎这类文章的投递,没有说教式的内容,有着自己的亲身经历。我非常愿意把这类投稿与广大读者分享。如果你也有类似经历,欢迎到卢松松博客投稿。我是龚燕清,创业者,在上海刚开始创业3个多月,方向为移动互联网。2013年3月,我开始了第二次创业,这次方向是移动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