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你敢比老板先下班吗?

早晨八时过半,地铁站内的L望着人群总有种逃开的冲动,无奈之下只得安慰自己:“将来能买个车,开车上班就不这么挤了。”同一时间,开着车的Helen被堵在了高架上,郁闷地瞪着前面的车队长龙,拿出手机,拨通了助理的电话:“Candy吗,我今天可能要晚到公司,有什么事先帮我留言。”

如果你一周上班5 天,每天单程30 分钟,50 周总共花在通勤的时间是250 小时,以每天8 小时工作日计算等于每年花上超过6 周在路上。如果每天单程通勤时间一小时,你每年花在路上的时间则超出3 个月。显然这是段不能忽略的时间,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的话题与文字。

日前,无忧在网上针对白领上下班通勤状况进行了调查,内容涉及了上下班通勤时间、上下班交通工具、考勤、交通补贴、是否卡点下班等等。本次调查历时三周,共收到1306份有效网上样本。其中女性受访者占44.2%,男性受访者为55.8%;年龄层次在23-29岁的受访者占50.5%;北京市的受访者居首位,占39.2%,上海市与广东省受访者排在二、三位,分别为13.9%与11.2%;在外商独资企业工作的受访者占48.6%,民营/私企工作的受访者占30.1%,国企/上市公司工作的受访者比例为9.3%。

22%的白领单程上班时间超过了1小时

我们的城市在不断地向外扩展,我们的上班距离也在不断变远。 《中国城市畅行指数2006年度报告》显示,25个城市中,上下班通勤距离平均为9.9公里,其中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的通勤距离最远,分别为19.3公里、16公里和13.4公里,其通勤时间也位居前三位,分别为43分钟、36分钟和32分钟,相应的三个城市的平均行驶速度为26.6公里/小时、26.9公里/小时及25公里/小时。

 此次无忧调查发现有近22%的白领单程上班时间超过了1小时,36%的白领单程上班时间在30分钟至1小时左右。有25.5%的北京上班族每天单程上班时间超过了1小时,而有31%的上海白领上班时间在1小时以上。对于每天需要花近4小时在上下班路上的白领而言,上下班这块时间,成了一天24小时中不可忽略的部分。


图1 每天上班通勤时间统计

去年Jim的公司搬到了近郊的工业园区,从早上踏出家门到公司,大约2个小时,来回通勤时间为4小时左右。Jim很快就觉悟到了人们口中“钱多事少离家近”中那“离家近”的含义。上帝是公平的,给每个人都是24个小时一天,不会因为你是个命苦的打工者就多一点点。空间距离联系着我们的时间花消、联系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当我们的公司离家越来越远时,我们的时间就这样被整块整块搬走了。

近四成白领在公司吃早饭,20%男性上班族不吃早饭

曾经有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上班族肠胃有问题,其中8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胃炎。主要病因是饮食无规律、不吃早饭、精神压力过大等等。道理人人都懂,可真要执行起来却远不是那回事,比如早餐就是个实例。
此次51job调查发现对于早餐,有的对付吃点,有的干脆不吃。很多上班族晚睡晚起的生活习惯压缩了吃早饭时间,长期在外就餐的饮食方式又使他们更倾向于在外买早餐。数据显示,有21%的人在上班路上解决了早饭,40%的人买了早餐去公司吃,更有15%的人是不吃早餐的。与女性相比,男性不吃早饭的更多;刚工作不久的新人不吃早饭的情况要高于那些职场老江湖们。至于早饭的内容更是五花八门,饭团、包子、大饼、油条、面包、牛奶等等是最常见的。“我知道路上那些小摊卖的大饼或包子不太卫生,便利店的饭团味道也不怎么样,但是早上能吃什么是什么了,已经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一位上班族抱怨道。可见,早饭吃还是不吃,吃什么成了上班族们每天睁开眼的最大困惑。

睡眠与早饭两难选择

Andy今年刚刚毕业,刚开始上班时还坚持在家做了一个星期的早饭,吃完再上班,可现在又没兴趣了,宁可多睡几分钟。

为国家节约粮食

自称“为国家节约粮食”的小米,一般是不吃早饭的,因为上班路上的早点摊位人太多,偏偏自己又是卡着时间赶车,公司的考勤制度是迟到一分钟20元,于是只能忍痛把早饭给省了,对外还美其名曰“节省”。

办公室吃早饭不习惯

外企销售的Susan说:“把早餐带到公司吃也是个解决办法,但总觉得一个人自顾自吃不太好意思,万一有个客户来访,或是电话打入,嘴里满是食物会很尴尬。”

六成白领上班没有交通补贴,上海白领每天交通花费很贵

上班为虹桥涉外贸易区,911到七宝4元,转地铁9号线(中间跑2站路)到大学城5元,再乘班车1元,来回价为20元,一个月要500元交通费(算24天)。

 以上是一位上海白领每天的上班乘车记录。如今CPI指数越来越高,每天不能省的上下班交通花费也越来越大。本次调查显示,有42%的上班族,每天的交通花费为4元左右,有28.9%的白领花费是5元~10元之间。开车上班的在白领中毕竟是少数,比率仅为2.7%;当然最幸福的是18.4%的白领每天坐公司班车上班,交通费为零。一线城市的交通费要比二三线城市来得高很多。上海白领每天交通上的花费很高,有12.7%的上海白领每天的交通花费在11元~15元之间,另有7.59%的上海白领每天上下班的交通花费是16元以上,这一比例是全国所有城市中最高的。相对而言,北京上班族每天的交通花费要略少些,感谢便宜的北京地铁车票,只有5.33%的北京人每天花11元~15元上下班。


图2 京沪白领上下班费用比较

谈完花费谈补贴,本次调查发现,66.5%的上班族是没有与交通相关的任何补贴。仅16.35%的上班族拿到固定的交通补贴。另外9.29%的上班族享受公司的班车。相对于外企,国企发放固定交通费的比率较高;而在补贴的形式上,外企的花样要比国企来得多,比如拿车票报销,报销油费等。欧美类外企的有车族是比较幸福的,因为很多欧美类企业会补贴一定的油费或停车费,此外,外企中设立班车福利的比率比其他类型企业来得高。

24%的上班族正在享受弹性上班,传统管理方式将受挑战

无忧调查发现,实际职场上能真正享受弹性上班的白领仅占24%。

 弹性上班已非新名词,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出现,拜先进技术之赐,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实施弹性上班制度,比如思科、联想、奥美公关等等。一般而言,弹性工作的定义大概可以分两种,一是“早来早走、晚来晚走”,每天至少需工作满8小时;另一种是没有时间限制的“责任制”,只要在期限内将工作任务达成即可。

从个人意愿上看,白领们对弹性上班无不表示欢迎,省去不少路途上的麻烦,还节约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站在企业角度,弹性上班的推行是对经理人管理方式上的一种考验。另外弹性上班的制度并不是全行业全职位都适合,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分析。

调查还发现有37%的白领表示自己公司的考勤较宽容,偶尔迟到几分钟不会受处罚;有33%的白领表示公司每天打卡很严格,超出一分钟都会扣钱。

单纯地以罚钱来约束上下班时间并非是上上之策。业内专家表示,考勤制度也能体现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考勤需要以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员工激励为准则。首先要与员工明确工作的内容和责任;其次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自律文化”,透过文化去影响、约束员工的行为,而这种“自律行为”,有时比什么防范制度都还要有效。

上下班路上能做的事:发呆,听音乐,阅读和学习

我们被赋予了住所和单位这两个“定点”。在其间来回移动,即上下班。这一事实是无法改变的。但是,如何移动,或者说,在移动期间做什么,决定这一点的却是我们自己。

以上这段话来自于日本现代情报工学研究会出的书《上下班路上能做的95件事》。既然我们每年至少有6周的时间(相信有很多人花的时间更长)都用在了上下班路途上,了解一下每位上班族如何打发这段时间一定会十分有趣。无忧本次调查发现看风景发呆、听音乐和打瞌睡这三件事是最常见的,这三个选项的得票率分别为42.4%、26.8%和24.7%;有13.5%左右的人会阅读报纸和书籍;另有6.2%的人比较忙,上下班这点时间还会忙于工作。此外,也有人表示会在在路途中学习英语。

正如书中所说,上下班这段时间不可改变,唯一能调整的是如何让段时间变得更有意义。我们是否把时间用在了对的事情上?比如学习,比如调整情绪开始一天的工作,哪怕是打打游戏发发呆,只要对自己有益就行。人生就是由片刻汇集而成,我们难得能有一段完整的时间,干扰无时无刻不存在,所以我们要妥善运用一切零碎时间。而真正能活用时间的人,他的有效寿命也会变长。

每天,你准时下班吗?

乍一看这似乎不是个问题,谁不想准时下班呢?但是实际上有一部分上班族到了下班时间不会准时下班。无忧调查发现,只有36%的白领一到下班时间会准时下班,另外64%左右的白领不能准时下班。

延后下班的理由有很多,有52%左右的人表示需要加会儿班,另11%的人延后下班的原因是想避开交通高峰时段。表示准时下班的人群中,女性的比率要高于男性,而留下加班的人群中,男性人数超过了女性。

留在公司的人有时并不一定是在加班,前面提到避开交通高峰是一类人,另外有很多白领是因为他们的直接主管/老板没有走,而不好意思离开。有些人的心态是:下班时间到了,马上就走,担心主管或老板看见。怕主管/老板说:“上班不积极,下班倒积极。”前程无忧此次调查发现,有近半数的白领抱有这样的心态。有36%的人采取的是随大流的策略,看周围同事情况,如果大家都不走,也绝不第一个走;另有12%的人直接表示主管/老板不走,自己也不好意思走。


图3 下班了,老板/主管还未走,你会马上走吗?

刚刚毕业的Jason表示,自己是新人当然要表现得谦虚一点,看看别的老员工,每天还这么拼命,自己是新来的更应该好好学习。虽然老板没说要加班,但有些话老板可能不会讲出口,但至少心里会有这种念头。再说自己也不需要赶那班车,晚点也无所谓。

对于新人们的担心,老江湖David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只要学会安排好自己的工作,不要被老板抓到把柄,按时下班也是正常的。千万不要觉得加班就是好事,领导不会领你的情,他会觉得你效率很低。

“我一般是在下班前5分钟就把东西全部收拾好了。日资企业生存的第一标准是必须把握好时间,有较强的时间观念,你可以在早上早点到,但是一般一天的工作必须在下班之前完成。”工作于某日资企业的Jennifer这样说。

从事HR工作的林女士认为:假如员工经常加班,我就会考虑是不是人力资源分配的问题。第一、该岗位工作量大,需要增加人员。第二、该岗位员工技能有限,没有办法在规定时间来完成工作,需要培训,或者直接可以考虑换人了。从绩效角度来说,按时下班的员工,是工作效率较高者,应当给予鼓励!

一位网友在他的博客中这样总结准时下班的好处:它能让你更有效率,工作时间少聊天少发牢骚,多思考;迫使你理清价值观,想清楚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家庭还是工作;使偶尔加班变得有趣;免于加班的恶性循环;让你善用休闲时间……

如果你逃不开每天朝九晚五,如果你就要加入上下班两点一线的移动,那么请善待这段时光吧!

文中出现图片均由123RF.com提供(除属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