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中国女科学家 | 姜丽萍:中国航空事业的“铿锵玫瑰”

本文节选自图书:《大美·中国女科学家》第二卷

大美·中国女科学家

时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科协成立60周年之际,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出品,中国科协常委会女科技工作者专门委员会和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统筹策划出版了《大美·中国女科学家》系列丛书,以“图书+音频+视频(来源:人民网)”的方式呈现中国女科学家的风采。

她,被不少媒体称为

“中国第一位飞机制造厂的女性总工程师”;

她,一副看似柔弱的肩膀,

却扛着中国的大飞机梦;

她,不仅是孩子的好妈妈、丈夫的好妻子,

更是孝顺的好女儿好儿媳;

她就是中国商飞公司制造总工程师姜丽萍。


姜丽萍现任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制造总工程师、国家商用飞机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组织策划了ARJ21和C919项目制造技术总方案并成功实施;成功构建了ARJ21新支线飞机和C919大型客机完整的工艺规范体系,为民机研制做出了较大贡献。



努力用功

成了“免检”技术员

姜丽萍的初高中,都是在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读的。当时她所在的班级学霸云集,姜丽萍一直稳居第二名。姜丽萍的优秀,不仅体现在学科上,她身上还有一股韧劲儿。当时在学校里,女生一般都畏惧长跑,但她总是主动报名参赛。曾担任过他们班班主任的杨老师,说起姜丽萍眼里满是赞许,“认真踏实,全面发展”。

1991年, 姜丽萍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设计专业毕业留校。1995年,她通过人才引进来到当时的国内民机的“重镇”——上海飞机制造厂。1999年她被中航一集团派往空客英国公司,参加A318的设计工作。

用功的她,通过自己的努力钻研,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在空客的她也慢慢变成了“免检”技术员,只要是姜丽萍提交的现场问题分析报告,专家往往挑不出瑕疵。在英国工作时,因为总是提前高效地完成任务,有一段时间姜丽萍还参与A320的研发任务,比如帮他们处理一些个性管理、工程问题申请等,这些经历都为姜丽萍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93年姜丽萍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CAD中心工作

勇挑大梁

研制ARJ21新支线飞机

尽管在国外发展还不错,也拿着高薪,但姜丽萍始终关注着国内民机产业的发展动态。2002年,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立项,姜丽萍果断响应祖国的召唤,第一时间打包回国,毅然投身国家航空发展的事业中。

回国8个月后,她成为“上飞厂”的总工程师。2004年,她被任命为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总工程师。这也创下了年龄最小唯一一个女性主机厂总工程师纪录。一方面,她虚心向当时的老专家、老总工程师请教,得到了老前辈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同时,她自己也有一股敢啃硬骨头的劲儿,每天面对新问题,始终保持兴奋状态。

2015年3月姜丽萍在ARJ支线飞机研制现场

ARJ21新支线项目是国内首次采用“主制造商-供应商”制造模式的民机项目,将构型管控延伸到供应商,对飞机整个制造过程进行控制,提升供应商协同能力,保证数据唯一性及追溯性。“ARJ21新支线飞机也是真正意义上咱们自己首次采用数字化制造技术来制造的飞机型号。上飞公司通过波音737平尾的结构件制造,有了一定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储备,但都在美国专家的协同下共同完成的。”说起ARJ21新支线,姜丽萍这样表示。而研发ARJ21飞机与其他民用航空飞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当时我们国内还没有生产过喷气式的客机,而且从来没有自主研制过一款民用飞机。

姜丽萍曾经说,“ARJ21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每一个过程都比较辛苦。如果要说起其中比较特别的事,团结的队伍是我们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我一直认为我是在老总工程师们的帮助下成长的,我常说我有六个师傅,他们分别从事项目管理、结构制造等,还有一个是我真正的师傅,就是我前任总工程师,这六个人一直在帮助我。”

姜丽萍和技术人员一起在现场研究照相测量技术

在姜丽萍的眼里,ARJ21新支线飞机的研制及试飞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她表示,通过它,我国首次走完了喷气支线客机设计、制造、试验、试飞、交付等阶段全过程,掌握了一大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积累了重大创新工程的项目管理经验,初步探索了一条“自主研制、国际合作、国际标准”的国产商用飞机技术路线,初步建立了新时期我国商用飞机产业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项目管理体系,锻炼培养了一支宝贵的大飞机人才队伍,为C919大型客机项目顺利推进开辟了道路,积累了经验,清除了障碍,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姜丽萍在ARJ21首架平尾装配开铆仪式上发言

目前,ARJ21新支线飞机已经运营近16000小时,运送旅客18万人次,客座率90%以上,获得了国内外453架订单。面对这些成就,姜丽萍心里很是欣慰。不过,姜丽萍认为,目前我国的飞机制造业与日本及英美等国家比,还有一些不足。“比如软实力还不够,我们在工作的方法上、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上、文化的理念上还有些不足。我们在集中力量办大事上有比较大的优势,但是我们在管理理念上、在文化传承上还是有所欠缺的。这都是我们今后要更加努力的方向。”

姜丽萍在飞机导管制造现场讨论导管交付进度

我希望

更多优秀人才群体发光

有人说,总工程师系统领军人物,是飞机制造的“灵魂”,要求具备高超的技能、过人的胆量,更要有驾驭应对复杂多变情况的工作协调能力。近15年的总工程师生涯,无疑是对姜丽萍最简单,也是最厚实的注释。

中国商飞2008年正式成立,要实现的是“让中国的大飞机早日翱翔蓝天”的梦想。从ARJ21到C919,是制造体系上的飞跃,也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飞跃。C919的制造,引进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5条自动化装配生产线。生产线安装过程中,姜丽萍每天都要去看一眼现场。如果出差一周没去,她回来就算半夜了都要去现场看一看,“看一眼就安心,看不到很难受。它就像我的儿子一样。”当看到C919首架机稳稳降落时,她才暂时地长吁一口气。

姜丽萍在C919平尾试验件装配现场技术讨论会上

飞机的制造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设计、工艺以及制造装配等多个环节协同工作以确保飞机的质量。2018年3月23日,由姜丽萍等完成的项目《大型客机机体数字化装配关键技术及集成应用》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研制完成的中央翼、平尾、中机身及全机对接四条数字化装配线,为C919首架机首飞保驾护航。

以身报国志、筑梦长空情。一道道难关被攻克,这些都是骄人的成绩——开展大型客机技术攻关项目,编制修订商用飞机工艺规范,解决新材料、新工艺在国内民用飞机应用工艺上的难题,等等,这一切都将写在历史的功劳簿上。

在没日没夜研制C919大型客机的背后,是姜丽萍和其团队付出的辛苦汗水。说起这支一起打拼的团队,姜丽萍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些年轻人特别有战斗力、悟性特别高。“我一直跟他们说,要敢于担当,做事情要跨前一步,不要感觉多做了就吃亏了,年轻人吃亏是福。这些小伙伴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现在都在各个岗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6年10月姜丽萍参加C919大型客机发动机吊装

姜丽萍跟员工以及工人师傅们的关系都非常融洽,因为她愿意听别人的意见,她常说自己不是专家,工人师傅们才是专家,因为他们知道具体的活是怎么干。姜丽萍认为,做领导更重要的是把控好方向,做好监控管理,让每个岗位的人都发挥自己的长处。姜丽萍不仅希望自己闪光,也希望更多的优秀人才群体闪光,把航空事业照射得更亮。

让她开心的是,她的团队的工作量是最大的,但跳槽的人最少。“被你骂成这样,一个都还没跑,你真有一套。”有人曾这样开玩笑地对姜丽萍说。确实,团队中的年轻人觉得姜丽萍像一个妈妈一样,有时候脾气好,有时候也会发脾气,而在姜丽萍眼中,看到年轻人们一个个都能独立干活,都能跟别人博弈,这是她感到最欣慰的时候。

姜丽萍和研发团队为C919首飞成功点赞

感谢家人

让我勇于追梦

姜丽萍有一个典型的工程师家庭,她的丈夫从事的也是航空制造相关的工作。他们的儿子在剑桥完成机械工程专业的本硕学习后,如今继续在英国攻读制造方面的博士学位。

因为工作忙碌的缘故,姜丽萍心里一直觉得对家人有所亏欠。“我经历了ARJ21新支线飞机和C919大型客机两个型号的研制过程,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的确是十分艰难和辛苦的,我和我的团队常常是早出晚归,经常加班到深夜,有一段时间几乎是以厂为家。对家里的照顾确实比较少,当然我的爱人对我的事业可以说是默默的支持,这还是让我很感激的。”这么多年来,姜丽萍一直在家人的支持中,越走越远,努力实现着自己的飞机梦。

姜丽萍在C919后机身试验件装配现场照

许多孩子从小都有当科学家的梦想,对此,姜丽萍说:“科学家是很多孩子都想做的,但是这条路并不好走,家庭的鼓励和支持特别重要。如果孩子有兴趣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支持他,而不是高压压迫他。阶段性学习的好与坏,其实并不见得就是以后做的好与坏,最重要的还是一定要让孩子保持住兴趣。”

作为一名杰出的科研工作者,在姜丽萍的心中,“科学家精神”就是沉下心来、心无旁骛做科研的精神,更是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因此,她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要脚踏实地,要敢于追梦。“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执着的追求、开拓的精神奔跑在各自领域中,今天播下新的希望,明天收获新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