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舟心口一个勇字

蒋方舟心口一个勇字


10年前,蒋方舟在一家杂志社实习,一次聚餐中,她替一个比自己大一点的女实习生挡了酒,几个男生一直灌她,还说要送她回去,蒋方舟直接站起来,说别送了,我来。

“你会突然想起来,哦,她以前就这样,所以站出来指责章文也并不奇怪。”黄博士比蒋方舟大7岁,是她的好友,经常刻薄她,但回忆到这件事,他的口吻非常感性和温和,“我会发觉,有时候忘了,其实她一直这么勇敢。”

“随时准备好与之抗争。”这句话被蒋方舟写进一本书里,为很多人引用,以彰显一种勇敢。但蒋方舟觉得,解救女实习生,算不上勇敢。“我心中的勇敢,有一个前提是不计一切代价。但我会去衡量代价可不可承受。勇敢这个词,我不想随便乱用。”

就像2018年7月24日的那个晚上,她也衡量过。朋友圈看到有人提到媒体人章文性侵的事,她想立即跟随发声,但母亲尚爱兰阻止了她,“女孩子不要那么愣……事情已经那么久,过去就过去了。”

事情也确实已经过去很久:两年前,因为参加一个日本文化项目,蒋方舟曾和章文凑到一块吃饭,同行者还有一位翻译。在翻译点菜时,章文伸手,开始摸蒋方舟的腿,被她几次制止。

那次见面后,两个人再没有任何交集。蒋方舟原本的想法,也是像尚爱兰所说,过去就算了。

但第二天,被骚扰女孩的自述长文出现,两三秒后,蒋方舟决定转发这篇《章文,停止你的侵害》。“如果我不说的话,要么这事默默过去,要么女孩会被人肉和侮辱。那我在这件事上的发言是有价值的,我应该说。”

她觉得这次还是称不上“勇敢”,它是一个理智判断后的发声。在接受虎嗅的采访时,蒋方舟说:“人们喜欢用‘掺和’去形容某种言论或社会议题的参与,经常说‘你别掺和这事了’‘别趟这趟浑水’,以为只要缩一缩头,忍耐一下,等这片乌云过去就好了。可我觉得,这时候掺和一下是必要的。”

很快,她看到章文在后来的采访里朝女孩泼脏水。那一刻,长久保持的理智被打破,血液一下冲到大脑,她气到浑身发抖,“当时就不行了,如果我是女生,想死的心都有。”她对朋友说,“我非常愤怒。”“愤怒”这个词,她重复了9次。

当天晚上,蒋方舟约了女孩出来见面,“我得见你,我怕你有事。”刚一坐下,女孩哭了,蒋方舟难受又生气,她安静地陪着女孩,告诉她自己会一直支持她。

她能体会到女孩复杂的感受。这场行动里,她支持者众多,但也被迫面对一些无妄的揣测和指责,比如你为什么去老男人饭局?你为什么当时不拒绝得更严厉?

实际上,那个饭局不过是一次正常的社交,但她也在思考,被骚扰的时刻,自己一直在避免引人注意,尽管已经低声制止了章文,还借故上厕所打断他,但始终没有大声骂出来。“其实会有点后悔,应该去骂两句或者是什么的,但我不太会那种表达。是技术上不会,不是说因为道德阻止了我,是技术上我没有经过训练。”

因为天才少女和青年作家的身份,蒋方舟在这场运动里站出来的行状,在公共视野里格外引发轰动和议论。我们很熟悉大众媒体之前构建起的那个蒋方舟,那个拥有讨好型人格、相亲市场上被挑选、将《洛丽塔》看作一部道德小说的蒋方舟,但章文事件,加速了公众去穿透这些被标签磨平的表象,发现另一个蒋方舟。

一个“勇”字能贯穿起她这几年的成长。她承认写作上的局限,坦白婚恋上的焦虑,以及逃离北京前往东京独居,回来后追求想要的价值。在自省和坦诚这件事上,蒋方舟确实比大多数人要更真实、更勇敢。

蒋方舟穿着一件灰色针织衫和印花灯笼袖拼接的上衣,脚底蹬着高跟鞋,走起路来有些不稳,“哒哒哒”地到圆桌边坐下,小声同陈晓卿说话。两束柔顺的头发垂在肩前,灯光打掉了脸上的阴影,会频繁点头、“嗯”和笑出门牙的她,此刻看起来像一位认真上课的小学生。

在这次《圆桌派》的录制里,小学生蒋方舟主动接过窦文涛关于年龄的话茬,说起自己明年即将迎来30岁生日。“怕我30岁的时候立不住,一屁股就坐那了。”她坦承了年龄增长给她带来一些焦虑,排在首位的就是写作。

半年前,蒋方舟同一家出版社的主编见面,刚落座,对方扔出一句话,“放弃吧,你没什么写小说的天赋。”

蒋方舟的脸腾地红了。她原本是准备来迎接表扬的,意外反转,像拳击选手,瞬间被打懵了,不知道该如何反击,想找补几句,从小说意图讲到构思,还有后面的情节,说着说着,开始在混乱的思维里找出一条出路,“你相信我,我是肯定能写出好小说的。”她低头看着桌面,摆弄着面前的茶,重复这句话,没有抬头看对方的反应,这更像是对自己的交代,“不对,我可以有,我真的可以有,我只是练习还不够。再放段时间,我能把它改得更好。”

“你写杂文、做读书音频都挺好的,做这些东西,有天然之喜,写小说就没有。”对方觉得,相比于写杂文的轻巧,蒋方舟在小说的文本上呈现出了费劲,“类似于那种用力过猛的东西。”


作者:翟锦
      来源:《人物》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