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夺不回燕云十六州竟是因为太爱打野战?

虽然大众对于宋代的印象是军队赢弱、武力不行,只能守城,不敢跟北方少数民族的骑兵打野战。但曾瑞龙先生却在《经略幽燕》中认为,宋军偏好野战是导致宋初一系列军事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他所言并不详尽,并且评论的焦点主要放在了宋辽战争之北汉战争。

其实,这种野战倾向也同样存在于宋初的其他战争之中,且与之并行的往往还有军事上的冒险主义。尤其在宋太祖时期针对北汉的数次军事行动之中,这种野战倾向与冒险主义是导致了宋军在征伐太原之时遭遇失败的主要原因。

▲宋太祖画像

就在乾德元年末至乾德二年初,赵匡胤曾发动河东周围的藩镇兵马执行了一场针对北汉的军事行动,但在其后因为契丹的大规模军事干预而失败。在乾德二年至开宝元年(968)七月,宋朝与汉、辽都保持着相对的和平。

然而,与传统所谓“先南后北”的战略不同,赵匡胤是个机会主义者。如建隆三年九月,武平统治者周行逢病逝,他立即策划了针对武平以及南平的军事行动,最终收复了荆湖旧地。这种机会直到开宝元年再次出现。

当年七月,北汉主刘钧病殁。刘钧无子,但有二养子刘继恩与刘继元。刘继恩虽“非济世才,恐不能了我家(北汉)事”(《新五代史·卷70》),但却备受刘钧恩宠,被立为太原尹,成为储君,并在刘钧病逝以后即北汉帝位。

▲曾瑞龙著《经略幽燕》

刘钧之死,使得赵匡胤心中再次燃起征伐北汉的欲望。当年八月,他先命客省使卢怀忠等二十二人发各州兵马屯于潞州,其后以昭义军节度使李继勋为河东行营前军都部署,以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党进为副都部署,同时发动棣州防御使何继筠、怀州防御使康延沼、建雄节度使赵赞、绛州防御使司超、隰州刺史李谦溥等地方藩镇长官参与到这一次军事行动之中。

东路大军从潞州自南关—团柏谷一线进逼太原,西路大军由霍邑方向进军,其后攻汾州再进围太原。在战役中,东路军迅速击败了驻守于团柏谷的北汉刘继业所部,进围太原。然而围城一月有余久攻不下,此时辽国在边境的常备队迅速赶来增援北汉,李继勋见状立即退兵。

而开宝二年(969)二月,赵匡胤便再次发动了针对北汉的军事行动,而这一次的规模远胜于乾德年间与开宝元年的那两次。就在正月二十八日,赵匡胤遣使四十九人前往诸州调集兵力,屯于潞、晋、磁等州等待命令(《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0》)。二月初八,便命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党进等人领兵前往太原,三日后甚至诏令亲征,同时也发动了李继勋等藩镇长官参与这一次军事行动。除了与之前相似的几路部署外,赵匡胤还在石岭关(即辽人所称的“白马关”)与定州分别布置了一道防线,阻截由山前、山后南下增援北汉的契丹兵马。

▲宋代倒钩枪头

三月之时,宋军成功围困太原城,并且先后在石岭关及定州嘉山阻截了两拨契丹援军。当赵匡胤到达太原前线之时,并没有下令急攻城,而是让军队筑起堤坝、建造船只,引汾水灌城,甚至多次前往督造船只与堤坝。到了五月之时,北汉的汾、石、岚等州先后沦陷,太原城几乎成为宋军包围之下的孤岛。至五月初八日,工事基本完成,赵匡胤命引汾水入新堤,灌太原城。但从五月初八至闰五月初七一个月的时间里,攻城之时竟然毫无进展。

直到此时,赵匡胤料定契丹主力应已大致集结完毕,随时有大规模南下增援北汉的可能,为了避免战争规模的上升,此时的赵匡胤依然选择了由北汉撤兵。这一次北伐战争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展示了宋军野战倾向的弊端。由于战争准备周期不足,赵匡胤无法调集大量的攻城器械,乃至于灌城及造船所需的各种材料皆是就地取材。这使得攻城出现了极大的困难。

▲北汉所在河东地区,长城以上为辽国领土(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另一方面,宋太祖时期的军队来自于不同的系统之中,各藩镇的兵马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服从于一个强大的中央权威,但若涉及生死攸关的战役,这些军队很可能忤逆中央的指挥,而这一点在乾德年间的宋汉战争中得到了非常明显的体现。野战倾向导致宋军未能迅速攻破太原,未能在辽朝援军到来之前造成太原沦陷的既定事实,如果宋军继续逗留在北汉境内,宋辽双方之间的冲突规模极可能由局部战争发展成全面战争。

而在南方割据势力尚未完全收复的情况下,在削藩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宋朝并没有与辽朝发动全面战争的底气。正如曾瑞龙先生所说的,宋军在面对相对强大且同样擅长野战的辽军之时,并没有过多的优势。

▲攻城所用巢车,图源自网络

所以在宋太祖时期,宋辽双方都尽可能地降低冲突规模,将战场限制在北汉所处的河东地区而避开较为敏感的河北地区,甚至于形成了一种默契。这种默契在事实上降低了双方的战争风险,减少了军事灾难发生的可能性。观宋太祖时期针对北汉的军事行动,都是试图在契丹大规模军事介入之前,造成北汉沦陷的既定事实;但若未能成功,那么在契丹主力军到来之前,宋军便会放弃本次军事行动撤出北汉境。北汉君主似乎也明白这一道理,因此在大部分时候都会投放大量兵力用以固守太原以不至于沦陷,等待辽朝的援军到来。但宋军的野战倾向与机会主义,使得在面对城防坚固的太原城之时劣迹斑斑,从乾德元年至开宝元年的三次北伐战争皆因未能迅速攻陷太原而终告失败。

▲宋太宗时期淳化元宝

直到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针对北汉的军事行动之中,野战倾向终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纠正,其战争准备周期甚至达两年之久,最终才得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攻下太原城。然而覆灭北汉以后,这种野战倾向与机会主义再度抬头,当宋军面临比北汉更加强大的契丹王朝之时,不免经历一系列的军事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