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星星非常遥远,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几十亿光年之外的星星?

天文学作为人类最古老的科学,研究对象已经从初的日月星辰,扩展到了半径465亿光年的可观测宇宙中

太阳系内的天文学研究,一般用“天文单位”来表示距离,一个天文单位的长度是1.5亿千米,而一旦离开太阳系进入星际空间,光年就会取代天文单位,成为新的距离单位,一光年指的是光在真空中飞行一年所经过的距离,大体数值是94600亿公里。

与一光年长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秒三十万公里的真空光速,如此“缓慢”的光速意味着,人类永远看不到宇宙的实时状态。

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每个人都十分清楚,套用到宇宙来看就会发现,地月之间38万公里的距离,以每秒三十万公里速度飞行的光,需要一秒多一点才能跑完,而光速又是宇宙中信息传递速度的上限。

以上事实意味着,如果月球突然爆炸,地球上的人们要等到一秒钟之后才能发现,如果太阳突然熄灭,地球上的人也要等待差不多8分半,才会发现天空突然黑下来。

光子作为宇宙中唯一一种,不需要加速过程就能达到光速的量子,一直承担着宇宙信息传递的任务,诞生于电子能级跃迁过程中的它们,一生都在以每秒三十万公里的速度奔波,一刻都未曾停歇。

比邻星作为离太阳最近的恒星,它和太阳的距离是4.22光年

也就是说,诞生自比邻星的光子们,需要4.22年才能飞到地球被地球人看见,所以人类之所以睁开眼就能看到这些光子,并不是因为眼睛在瞬间抵达了4.22光年之外的比邻星,只是因为光子飞到了人的眼睛里而已。

眼睛和光子的关系,就好像收音机与电台的关系,关机状态时电台依然在持续向外发射新号,但只有收音机开机后,才能接收到电台信号。

人类的眼睛只是一个电磁波接收装置,且只能接收可见光波段内的电磁波,眼睛本身并不会去主动寻找,只会被动接收,所以“眼球速度”从来都不存在,“眼球速度”超光速更是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