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小传:松花江水流不停,不灭日寇气不平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小传:松花江水流不停,不灭日寇气不平,抗日英雄第一名

“松花江水流不停,不灭日寇气不平,长白山上英雄多,数着那杨靖宇——杨司令。”

“满天星,数不清,东边道,出英雄;抗日英雄无其数,杨靖宇数第一名。”

这些民谣曾在东北老百姓中广为传唱。杨靖宇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的总司令,他驰骋于林海雪原,与日本关东军斗智斗勇,书写了传奇人生。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2月13日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世代贫穷,全家人背井离乡逃荒到李湾村居住,以种地为生。5岁时,父亲在饥寒交迫中病逝,全家的日子变得更为艰难。

7岁,母亲省吃节用送他上了私塾。1918年(13岁),考入确山县高等小学。1923年(18岁),考入河南省立开封纺染工业学校。

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学生活动。1926年(21岁),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回到确山,开展农民运动。

(1926年的马尚德,留给家人唯一的照片)

1927年(22岁),确山县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1万多人,杨靖宇被选为协会委员长。四一二政变后,杨靖宇领导确山数万农民举行暴动,攻占确山县城。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八七”会议后,杨靖宇发动刘店秋收起义,创建了共产党领导的最早的县级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以及河南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确山县革命委员会,并组建河南省第一支革命武装——确山县农民革命军(后编为豫南工农革命军)。

在短短一年里,杨靖宇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起义最终失败了。

1929年(24岁),杨靖宇调赴东北,从事地下活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入侵东北。1932年(27岁),中共哈尔滨市委成立,他担任市委书记。他将各地的抗日游击队,整合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

因工作需要,他曾先后用过张贯一、乃超、周敏等名字,这时他才化名为大名鼎鼎的“杨靖宇”!“靖宇”意在平靖宇内,痛击日寇!

1933年(28岁),部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成为东北抗日革命力量的代表,声威大震。第二年,远在东北的杨靖宇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

他率军四处骚扰日军,日军称他为“满洲治安之癌”,对他恨之入骨。据档案资料记载,1936年,被杨靖宇军队袭扰的记录,仅通化一带达1263次;丹东一带,更高达5549次!

(1939年夏,杨靖宇及抗联第一路军警卫旅)

1935年起,日本关东军的四个师,并从热河调集兵力,对东北抗日力量进行扫荡。

1936年(31岁),杨靖宇联合11支抗日武装力量,组成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任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

杨靖宇采取“敌合我分,敌进我退,以优势兵力,乘敌之虚,各个击破”的灵活作战方略,像一把尖刀扎进了敌人的要害。

(东北抗日联军使用的武器)

随后,日军继续从本土、朝鲜调集兵力,制定“治安肃正”计划,采取归屯并户、保甲连坐等法西斯恐怖手段,对一些地区实现“三光政策”,血腥清理。革命环境急转直下,东北抗联面对巨大压力。

面对敌人强大的攻势,杨靖宇没有畏惧,身先士卒,艰苦斗争。1939年冬,严寒席卷了整个长白山区,许多人都投降了日军,但杨靖宇率领抗联第一路军,仍然坚持与日军殊死较量。

(东北抗联的密营)

1940年2月(35岁),杨靖宇身边只剩下15名战士了!最后的两名警卫员,也相继牺牲。忍受了五天五夜的饥饿和严寒,2月23日,杨靖宇在吉林濛江县(今靖宇县)西南,遭遇日军,身负数弹,光荣殉国。

杨靖宇的热血,流入了他为之奋斗了十一年的东北大地,融进了林海雪原的皑皑白雪之中。

关于杨靖宇牺牲的经过,一直有不同记载。旅日作家萨苏,搜集到一份可信度较高的资料——《东边道治安肃正工作》,它是通化省日本军警所的内部档案,它记录当时“讨伐”的经过。

“……右翼队隐蔽地接近到了他(指杨靖宇)前方三十米的地点。西谷队长下令暂停射击。”

“君是杨司令吗?”

“是的,我就是杨司令。”

“在我们的部队里面,曾经是君之同志的程(斌),崔(胄峰),都担任警察队的指挥。安参谋(萨注:指叛变的原抗联第一路军参谋长安光勋)也在总部工作。……考虑一下归顺可好?”

“我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不可能如你所愿。很多部下都牺牲了,我如今只剩了自己一个人。虽临难,……,我将抵抗到底,无须多说,开枪吧。”

说着,(杨靖宇)开始用两支手枪朝我们射击,这边也随即开始迎战。……我方致命的一弹击穿了他的胸部。他双手向上高举,随即倒在地上,再也不动了……“

(壮烈战死的杨靖宇将军)

杨靖宇的遗体运到县城,经确认后,头颅被铡刀铡下。医生解剖发现,他的胃肠里一粒粮食也没有,只有草根、树皮和棉絮。日军肃然起敬。

3月5日,蒙江县警务厅长,请人雕刻了一颗假头,立碑入葬,并按日本习俗,请来日本僧人念经超度。

杨靖宇的头颅运到省城,到各学校、街道示众后,存在在关东军司令部医务课。

抗战胜利后,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作为永久纪念。

1957年9月25日,通化举行万人公祭大会,将杨靖宇的遗首与遗骨,合葬于杨靖宇烈士陵园。

一代英灵永远栖息在他所深爱的白山黑水间,守卫着林海雪原的和平与安宁。

(杨靖宇将军铜像)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249篇作品,营员“宁馨儿”的第23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