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遭打脸的纳粹德国种族主义:“最理想德意志人”是半个犹太人!

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可谓是登峰造极。为了加以区分犹太人,纳粹甚至官方出台了一套“犹太人识别指南”供平民阅读,那些可悲的犹太平民一旦被发现,不但要被佩戴上标志性的黄色大卫星,甚至还会被送进集中营,最终惨死。

民间这么残酷,军队也一样。纯血统的犹太人不好过,那些半血统的也是人人自危。然而,凡事都有特例,有这样一名半血统的犹太人,不但成功入伍,甚至还被德国官方宣传为“最理想的德国人”,以至于登报无数,成为全德皆知晓的“明星”。这又是怎么回事?

▲通过利用民族矛盾与凡尔赛体系的漏洞,希特勒成功地于1933年上台,并开始大规模迫害犹太血统的德国公民。

▲“犹太人只配做犹太人的椅子”,这句话从上图无疑得到了充分诠释。

1919年10月3日,维尔纳·哥德堡(Werner Goldberg)出生于柏林。其父出生于柯尼斯堡(K?nigsberg),乃是一位血统纯正的犹太人。尽管生于一个犹太家庭,但老哥德堡仍然在当地的路德教教堂内接受了洗礼,并希望娶一名基督教女子,摆脱犹太人的身份。

哥德堡本人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1933年希特勒就职德国总理后,根据新出台的公务员法案,老哥德堡丢掉了工作。

但哥德堡的机会并未因此流逝。因为根据1935年纽伦堡法案所宣称,祖上三代的德国公民将会被免除一切职务,并被驱逐出境。而祖上两代的,则需向当地政府证明自己的忠诚,亦或是仅仅一方为犹太伴侣。无疑,对于已经显然绝境的哥德堡之家来说,这是个机会。

也就是纽伦堡法案出台的同年,哥德堡从离开学校,进入一家由犹太人所经营的服装厂当学徒。而他大多数的同事或是纯正的犹太人,亦或是混血儿。为了避嫌,哥德堡的叔叔选择加入了纳粹党,并拒绝与哥德堡及他的母亲见面。

▲1935年9月15日所出台的纽伦堡法案首页。而它的出台,也预示纳粹对于犹太人的迫害进一步上升到法律层面,公然的歧视已经成为现实。

在做了几年学徒后,1938年初,哥德堡加入了帝国劳工团(Reich Labour Service),并在劳工团内从事了6个月的劳动工作。在日后的回忆中,哥德堡对于他的这段经历最深的就是“衣服上佩戴的万字”。

1938年12月,哥德堡加入了德国国防军,并在1939年参加了德国对波兰的入侵行动。在服役期间,他遇到了童年时的玩伴——卡尔·沃尔夫(Karl Wolf)。而后者的父亲在当时已经是一名党卫队高官里。

哥德堡的成名,恐怕要得益于一份报纸的宣传。“白色”方案实施后,德国柏林日报(Berliner Tagsblatt)刊登了哥德堡在军中的服役照。因为在当时的宣传部门看来,金发,蓝眼,相貌稳健的哥德堡无疑是“最理想的德意志人”。不过,编辑们显然忽视了哥德堡是个半血统的犹太人。

▲在帝国劳工团内服役的哥德堡,站在右侧的是他的母亲。

▲柏林日报上所刊登的哥德堡本人。

1940年对于哥德堡来说,可并不是个好年头。这一年的4月8日,他被强令从国防军中退役,原因是“国防军不容许任何混血或者半血统的犹太人服役”。从军中返家后,哥德堡又回到了他先前工作的服装厂继续工作。在这个名为费奥多尔的服装厂里,哥德堡可谓是经营有方。他不但越来越多地参加公司的重大决策,甚至还为该厂赢得了不少来自海军与陆军的军服订单。

除了在生意上做的顺风顺水,哥德堡还受邀参加了帝国劳工团所开设的校园讲座,并通过了相关测试,成为一名在企业中讲解有关服装的技师。还为一份贸易周刊专门写了篇文章,阐述自己对于服装的见解。

▲战争在不断的进行,而德国国防军内部的“战争”也从未停止。针对犹太籍士兵的歧视也越来越严重。

1942年12月,老哥德堡因病被送进了巴伐利亚的医院中。然而,盖世太保却突袭了老哥德堡的所在地,并将他送进了一家被强征的犹太医院,而后者已经被改成了一所“中转站”,收容进去的人最终目的地都是奥斯维辛集中营。为了解救自己的父亲,哥德堡采取了行动。就在平安夜那天,趁着看守酩酊大醉之际,他闯入了那所犹太医院,救出了父亲。

然而,盖世太保最终还是逮捕了老哥德堡,并在1943年4月将父子两人驱逐出境。而哥德堡父子也由此低调了下来,不再露面,最终才得以躲过一劫。而他们两人也是全家唯一的幸存者。

▲位于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大门,正门上用德语写着“劳动使人自由”。

2004年9月28日,哥德堡于柏林去世,享年84岁。而他本人也因2006年的一部“希特勒的犹太士兵-二战德军中的犹太兵”为人所熟知。

▲纪录片中的哥德堡,作为一名曾在国防军中服役过的犹太士兵,他的遭遇恐怕是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