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十年外语,怎么就突然失业了?

能够流利地使用外语,往往是一个当代知识分子身份的体现。而国民能够流利使用外语的国家也往往开放性更高,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本和技术。

当然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外语进行研习,但具体到每一个不同的时代,会说什么外语则是受当时的国际格局影响。

时至今日,人们仍然会为那些从上一个时代走过来的老派知识分子一口标准的俄语而鼓掌,当然,能用英语谈笑风生的也是很重要的。

跟谁好就学谁的语言

那么几十年来,中国的外语教学选择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其他社会主义兄弟和苏联老大哥的学生又在学习什么外语呢?今天的文章就一起来看看。

社会主义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的外语教学谈不上成体系,但也经历了几次小高潮。一次是京师同文馆成立之后的洋务运动,一次是五四运动前后的救亡图强高潮,再就是抗战后我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问题,也掀起了外语学习热。

想要抵抗不平等条约

还是要学外语对付敌人

新中国成立后,受“一边倒”方针影响,学习俄语的热潮在全国内兴起,思想基础是对党和新中国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的拥护。当时流行一句口号“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学习俄语,才能学习苏联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响应国家号召、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

要向老大哥学习

变得更成熟

所以在国家号召学习俄语的大背景下,学英语的人数并不多,而且他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并不是学习英美的技术,而是别有他用。

抗美援朝时,中国为数不多的学英文的男生几乎全部赴朝,参与对美军俘虏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听着就爽歪歪)。据统计,仅1951年1月,华东地区参加抗美援朝的军干学校英语学生就达500人,这批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成为新中国外交事业的骨干。

不然沟通有困难

就很尴尬

不过这几百人的规模,放在中国数亿的人口基数中是微不足道的。而且由于西方国家的封锁和中苏关系冷却,学习外语的人越发减少。一直到了三年困难时期过后,国内外形势好转,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才发现需要更多的外语人才。因此1964年《外语教育七年计划纲要》出台,其详尽专业程度历史罕见,可惜仅仅实施了两年就因十年浩劫而终止。

文革结束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重新开启了新中国外语教学的热潮,曾遭到迫害的数百万教师深感恢复中学教育的责任重大,把新时期的外语教育目的也切换为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总理亲自演示流利外语的重要性

1977年5月,邓小平公开强调了中小学教育和课程设置的重要性,而在年底的面向全国的电视教育讲座中,首批开设的课程是英语、数学和电子技术三门。1978年1月,教育部颁发《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外语课,一直到高中毕业。

换言之,这时候学习西方的英法德语成为了新的潮流,那些学了好几年俄语终于毕业的人却发现,自己失业了。

但其实文化大革命后由于缺乏师资,全国绝大多数小学在当时并没有开设外语课,从初中一年级才开始开设。而其他小语种多是在大学才开设专业课程。

此后我国的外语教育体系不断完善,英语基础教育到今天已经基本实现普及,人人都能蹦出一两句英语已是常态。

比如奥运特色……

老大哥里的老大哥

在中国学生从俄语向英语切换的历史进程中,俄国人又在做什么呢?

在古代俄国,随着基督教的引入,宗教最先成为有大量外语需求的领域,但当时学习外语并没有在大众教育中普及。彼得大帝的改革给俄罗斯开辟了新的视野,全国上下兴起了向西方国家学习的风潮。公立学校扩张,家庭私教也在增多,有钱人会雇佣以欧洲语言为母语的人来自学或教子女外语。

大帝一抬手 大地抖三抖

当时,英语重要性远远比不上德语和法语,后两者常被作为第一外语来学习。因为在当时的欧洲大陆法国的影响力最大,拿破仑风暴又席卷全欧,俄罗斯的贵族法语说得比俄语溜。在沙俄上层社会,用法语交流是不仅是种时髦,也是种修养。

正经法语社交场合

十月革命给苏联的各方面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也不例外。早期的苏联领导人认为,反正苏联政治经济上都被孤立了,也就没有什么学外语、说外语的必要了,并不支持公立学校教外语。

-这写的啥?

-好像是法国人在骂我们

小本本记下来

以后都不和他们来往了

到了20年代,苏联与一些西方国家的经济伙伴关系得到恢复,与其交流随之变得频繁。再加上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向国外学习最新的科学技术,苏联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苏共领导人多次呼吁苏联青年多学外语,还出台了一套多层次的外语教学体系,外语在高中和大学课程中为必修课,德语、法语、英语最为普及。

于是这种海报就出现了

其中地位最低的是英语,官方将英语称为“敌人的语言”,很少推荐学生学习。这一时期,在苏俄最流行的外语是德语,主要是作为学习新技术的载体而使用。一直到希特勒上台甚至攻击苏联,德语都是苏联的第一外语,尤其是军事技术外语。

后来苏联逼他们把军事技术资料都烧了

二战后,苏联外语教育体系进一步发展,西班牙语成为苏联公立学校的第四外语,还出现了专门用外语教学的公立学校。但在冷战的大背景下,会说这么多语言用处也不大,毕竟跟国外的联系都少得可怜。

很显然还是有点卵用的

好在到了50年代中期后的赫鲁晓夫解冻时期,国际贸易、教育发展和文化交流等得到恢复,一直持续到了80年代。这段时期对于外语系的师生可能是个福利时期,因为教育机构和高等学府受到政府重视,科研资金充足,教学创造性也空前迸发。

苏联50年代的英语教材

我国小学语文课本既视感

1979年,苏联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教学计划,规定外语课从小学四年级起开设,为期七年。而以前是从五年级起开设,为期六年。80年代初,各外语学校也相继实行了新的教学计划,增加了四年级学习外语的课时,减少了高年级学外语的课时。并规定教师应当根据年龄差异在教学方面有所侧重。

为完成新旧教学计划的过渡,苏联教育部还要求各教师进修学院外语教研室为任课教师举办专题讨论会并向其提供教学参考资料,做一些答疑性质的讲课。

看上去绝对没有睡着

其实苏联时期的外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国家需要而考虑的,学什么语言是听从政府安排,学习者几乎没有发言权。

吃什么也等分配

进入 90 年代,苏联国家政治体制发生根本变化,教育自主性增强,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性学习,学什么语言也可以由个人自己做主了。在大多地区,英语,德语和法语是最常见、受欢迎的语言,亚洲语种(中文或日文)则多出现在远东一些学校。

连线题翻译:

左娅没收到工资 但继续工作

其他苏联加盟国

苏联极盛时期,被普希金称为“世界上最美的语言”的俄语曾是世界第二大语言。但随着苏联解体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俄语地位也不复当初。

当年导师们也很想得开

作为曾经苏联的重要加盟国之一,乌克兰跟俄国的纠葛在语言上也能体现一二。

苏联时期的乌克兰加盟共和国于1989年制定了语言法,规定乌克兰语是乌克兰官方语言。但当时苏共非常反对,仍然要求推行俄语,乌克兰费了一番周折才勉强通过法案。

-这帮乌克兰人该清洗一下啦,小普

-我也觉得

1991年乌克兰独立之时,约30%的人说乌克兰语,70%的人以俄语为母语,所以乌克兰独立后,针对条款的争论仍然竞争激烈。争论的焦点就是确定乌克兰语为官方语言还是乌克兰语和俄语共同为官方语言。

如今乌克兰语言分布

绿色为乌克兰语地区

红色为坚固的俄语支持者

通过多年的人口迁移和教育,现在大约有70%左右的乌克兰人认为乌克兰语是母语。在乌克兰如今的两万多所学校中,绝大多数都用乌克兰语教学,小部分用俄语教学,还有少数用匈牙利语、波兰语、罗马尼亚语、摩尔达瓦语等,开设的小语种课程也逐渐增多。

这一切都是乌克兰政府大力推广乌克兰语、去俄国化的成果。乌克兰政府非常强调学习乌克兰语的重要性,甚至各学校在招聘教师时都签订合同,要求教师用乌克兰语讲课,否则可能面临被解聘的风险。在乌克兰语言教育界有一句名言:一个国家必须有国土、人口和国语,没有国语就没有国家。

还要穿乌服上课

钻研国学从服饰做起

无疑,如今的俄语对乌克兰的影响力已经大大减弱。有位从乌克兰转到俄罗斯常驻的中国记者感叹道:“还是在俄罗斯好,在乌克兰,无论是新闻发布会还是各种书面文件,一律用的是乌克兰语,我几乎全看不懂,跟文盲似的。”

其实这位记者的感慨,不少在外高加索三国游学或工作的人也深有体会。走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的大街上,人们可能还是在用俄语交谈;但要是走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的街头,能听到几声俄语就绝对是能让人兴奋一阵子的罕事了。因为第比利斯市政府有规定:在饭店、商店、公共汽车站等公共场所,必须使用格鲁吉亚语。

格鲁吉亚语字母都这么可爱

想学

亚美尼亚字母更胜一筹

阿塞拜疆明智地使用了改装拉丁字母

让自己看上去国际化了很多

曾经,俄语是苏联的全民通用语、官方语和联合国6大工作语言之一,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全球传播最广泛。截至1980年,全世界有近3.5亿人懂俄语。在1989~1990学年,苏联各级学校中共约有18万名外国人在学习俄语。

但如今,在原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中,俄语在白俄罗斯被确定为“官方语言”,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为“正式语言”,在阿塞拜疆和塔吉克斯坦被称为“族际交际语言”,在乌克兰被视为“少数民族语言”,在拉脱维亚被视为“外语”。此外,在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等6个国家,俄语“语言地位未明确”。但与此同时,英语作为外语的地位是上升了的。在这些国家的教育体系中,英语几乎都作为必修课而存在。

静静地看你们装X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争夺意识形态和知识文化高地的过程中,语言的教学和传播是相当重要的工具。影响力强的国家可以强力推行自己的语言,并构筑更强的影响力;而在国力衰微时,人们也会用脚投票抛弃这门语言。

气死欧咧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汉语也正在成为世界人民学习的目标。虽然对于大多数民族来说,汉语汉字非常令人头疼,但如果中国人能持续提升自己的内功,扩散影响力,再难的汉语大家也得硬着头皮去学呀。

来学有意思的中文吧

END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作者:酸奶没泡沫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酸奶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