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靠什么撑起几十万法军横行欧陆的后勤补给?

中国古代兵家有句人人都可脱口而出的俗语,就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显然,对于军队而言,粮草对于军队出征而言,是重中之重。而说到拿破仑,大家也是如雷贯耳。他率领他的军队称霸欧陆十余年之久,甚至组织了60万的军队远征俄罗斯。那么,拿破仑是如何在没有铁路的情况下,保证几十万人规模的远征呢?

首先,虽然拿破仑战争时期,欧洲的战争已经完全使用火器进行对战,然而当时的运输工具仍然和数百年前一样,依靠牲畜与马车。而军队规模的激增,所需军械数量的增长,无一不制约当时的军队进行远征。后勤供应能力成为18世纪欧洲将军们确定战略方针的一个基本条件。于是18世纪的军队被牢牢拴在了物质仓库周围,而不能大踏步地前进。让军队吃饱肚子的想法,限制了军队移动的速度和距离。那些数目庞大、笨重缓慢的各种辎重车辆,牢牢地拖住了军队的步伐。再加上那些贵族军官为了保证自己的生活品质,所携带的奢侈品:比如昂贵的衣柜、银制的餐具,甚至是一个剧团。

而当时欧洲各国都设有棱堡要塞来拱卫交通线和军事要地,进攻一个棱堡要塞至少需要7比1的数量优势,以及大量的后勤物资。比如在拿破仑时代的半岛战争期间,拿破仑手下的将军们,因地形所限而被迫打围城战,就造成了过大损失。对此,拿破仑充分清楚围城战和野战的差距,除去参战人数,火炮,防御工事以外,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后勤。他领先时代的做法是用机动和野战来减轻军队的后勤压力。原因很简单,欧洲特别是西欧平原在文艺复兴之后,变得非常富庶,而问题是一个地方再富庶,也不可能长期承载大规模军队的消耗。

军队的快速移动,能相当程度上,减轻军队在一个地区的后勤压力。如他自己所说:“行军就是战争”,“战争的才能就是运动的才能”,“善于运动的军队必能获得胜利。”他全面改革了18世纪战争中依赖仓库的后勤供应体制。过去军队使用帐篷,行军以军团为单位排成冗长的队列。帐篷被取消,士兵们开始野外露宿,因而数百辆运载帐篷的大车也随之不见。行动迟缓的冗长的军团队列,也按师的单位分成比较小型的队列,使得士兵在战斗之中和战斗之前都可以集中。

军需物资贮存在军队的主要基地和中转仓库,中转仓库是跟着部队向前移动的。这一切都使得法国军队的战略机动性和战术灵活性有了很大的加强。当行军路程的增长和野外宿营的采用,在人的消耗方面当然要比旧的、舒适的体制增加许多。但是,征兵制能够很快地补充这一消耗。同时,拿破仑一生只打过2次围城战,如何巧妙的回避围城战,而充分利用自己运动战的优势也充分体现了他的指挥才华。当然,这不等于说拿破仑不重视后勤。拿破仑通常都会直接干预后勤调度(虽然他拥有很多出色的军官)。另外拿破仑建立了统一持续配发弹药补给的制度,在他为部队准备的4500辆大车中,有2500辆是为炮兵和运送步兵弹药准备的。同时他会及时地在前线设立军火库,保持补给的稳定配发。

而远征俄国前的1812年1月,拿破仑就下达了在但泽储备给养的命令。在3月1日以前,该地已经集中了供40万人和5万匹马食用50天的粮秣。此外,法军在奥德河上还建立起更多的储备仓库。为了携运这些给养,辎重部队大大扩充了,最后达到26个营之多,总计32,700辆各种用途的四轮运货马车、两轮马车,以及弹药车。其中有超过6,000辆四轮运货马车装运每日食物供给。这支规模庞大的后勤队伍使用了183,911匹挽马。法国军队渡过莱茵河进入德意志地区时,还征集了150,000匹马。但是拿破仑也十分清楚得认识到光靠马车是不足以完全保障全军后勤的,那么这就要说出拿破仑战争时期法军最拿手的好戏了,那就是就地征发。

在这里要澄清一下大家对于拿破仑喜欢“以战养战”的这个说法。这并非是拿破仑所一厢情愿的,也并非只有法军一家在这样做。恰恰相反,从拿破仑战争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到19世纪前期,几乎所有国家都这样干。法军每支军队都会有负责与进发路线中的城市进行联络的军官,目的就是为其军队提前准备补给。

比如,苏尔特将军曾在只有不到16000人的海尔布隆地区征发了高达85000日份的口粮和3600蒲式耳干草,6000袋燕麦,5000瓶葡萄酒,100辆大车及其很多物品;在哈尔地区,8000名居民交出了60000日份面包,70头肉牛,4000瓶葡萄酒,10万捆干草和100多辆大马车;在普夫赫尔村,600名居民就承担了12000名法军5天全部的补给。

上述的种种原因成就了拿破仑和那个时代的法国陆军。拿破仑对后勤的认识远在他的对手之上。在1807年后,他为他的军团设立了正规的辎重勤务机构,由专门的军人运营,也正是因为这些人和他手下优秀的的军官,创造了拿破仑战争这一令人回忆无穷的烽火年代。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saber,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