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和牛顿的科学原理哪个对人类的贡献更大?

易经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令中国思想两千年徘徊不前,牛顿物理学直接使工业革命得以腾飞。二者的贡献(假如说易经也有贡献的话)是无法同日而语的。

当然,这种区别是基于二者所处的不同的文化背景,是社会共识,它们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更深刻地塑造了环境。

杨振宁先生认为,易经是阻碍中国古代产生科学思想的重要因素,这一见解是非常深刻的。李零先生指出,易经的本质是一本占卜书,是古人决疑之用的,不是为了讨论自然问题的(当然不可避免会讨论一点儿),因此它提出了问题——变化(易就变化),但八卦都是自然物,卜辞里的“道理”实际上跟卦象并没有本质关联,因此它同时又取消了问题(把所谓道局限于变化的表现本身,所谓生生之谓易)。

因此,易经只是古人在自然认识水平低下时的一种粗浅解释,是占卜师的饭碗,不具备深刻的哲学精神。

《周易》同时受到儒、道两家的追捧,这种“数术”之学迎合了先秦诸子以为“道可道,非常道”,注重表现而忽视终极追问的普遍共识。中国传统哲学,注重的是从自然现象总结出的道理来说明伦理政治的合理性,而不注重追问自然现象背后的终极规律。即使是墨子这样对自然现象有所关注的人,也认为“奇技淫巧”不值得提倡。

因此,屈原《天问》提出的关于自然的问题长期以来不受重视,被当做了单纯的文学著作而不是“提问”,屈原提出的古代神话里的疑问也理所当然的被忽视。《周易》则因为孔子的肯定而大行其道。可以说,周易所代表的思想,抹杀了中国古人追问深层问题的动力。因为一切问题的答案都在“圣人之道”里,而“道”只有圣人才能掌握,普通人是无法掌握的,只能跪拜仰望圣人遥远的背影……

牛顿科学生长于完全不一样的哲学背景,是古希腊哲学传统和培根实验哲学的产物。古希腊哲学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葩(这里“奇葩”是本义),首先破除神话,开始从自然原因去探讨问题,更重要的是,指出了提问本身的重要性,任何时代的答案都不是最终答案,真理(我更愿意把truth翻译为“真相”)在进一步地追求里,而且真相可能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亚里士多德说,“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古希腊哲学对于理性精神、对于逻辑求证的追求,在人类文明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比如早在2500年前,毕达哥拉斯就证明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据说他还杀了一百头牛来庆祝,因此毕达哥拉斯定理又被称为百牛定理(我们称为勾股定理,直到公元3世纪才给出证明)。几何学成为希腊数学的主流,《几何原本》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公理化的学术系统,成为后世其他学科的样板。

牛顿在大学期间才学到了数学,并发展出了微积分;更重要的是,牛顿深受伽利略建立的欧陆科学和培根的实验哲学影响,他说过“我不相信任何假设”,就是说,古人的思想都需要经过检验之后才能确定是否可信,决不能盲从古人的思想——这是真正的古希腊哲学精神。

所以,牛顿科学一举推翻了古代的许多错误认识,包括古希腊哲学家们的一些错误认识,从而在科学上得以“统一天地”,建立了经典物理学体系。

对于我们中国来说,这也是有非常重要影响的。牛顿物理学促成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腾飞,实现了实力迅速增长,于是到了1840年,我们就知道了……自然科学的规律,是没法糊弄的。

文 |孙正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