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激光束在合金中注入或消除磁性

日前,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HZDR)与弗吉尼亚大学的联合科研团队找到了一种方法,可利用激光束在合金中注入或消除磁性。该技术的可逆性为材料加工、光学技术和数据存储领域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德国独立研究实验室HZDR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铁与铝的合金。该材料有一种很独特的性质——原子排列的细微变化可以完全改变其磁性行为。“这种合金具有高度有序的结构。当激光破坏了这个顺序时,铁原子就会变得更紧密,开始显出磁性。”物理学家Rantej Bali解释道。

Bali及其科研团队在透明氧化镁上制作了一层合金薄膜,然后让激光照射在薄膜上。当他们用100飞秒的脉冲(一飞秒是十亿分之一秒的十亿分之一秒)来引导一束聚焦的激光束时,合金便形成了一个磁性区域。在同样的区域再次发射低强度的激光脉冲时,磁性便减弱。

在单次低强度激光脉冲的情况下,大约有一半的磁性被保留下来;若使用连续的激光脉冲,磁性完全消失。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学者负责研究该过程的机理。研究表明,当超短激光脉冲将薄膜材料加热到熔点时,在氧化镁表面及薄膜界面之间便会形成磁性区域。当合金冷却下来时,它进入了一个被称为“过冷液体”的状态,尽管温度已经下降到熔点以下,但它仍然是熔化状态的。这种状态是因为缺少成核点。当原子在超冷态中四处移动寻找成核点时,温度会继续下降。最后,过冷态的原子必须形成一个固体晶格,于是铁和铝原子最终被困在晶格内的随机位置。这个过程只需要几纳秒,而原子的随机排列就会产生磁性。

用强度降低的同样激光会将原子重新排列成一个有序的结构,从而使磁性降低或消失。

在未来的实验中,科学家们想要研究其他有序合金中的这一过程。他们还想研究几种激光束组合的影响。激光在工业上有许多不同的用途,例如在材料加工方面。这一发现也可能为光学和数据存储技术开辟更多的道路。

编译:Coke 责编:李雪